陳珍亮
【摘要】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信息技術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就像給當今課堂上老師們的左膀右臂一樣,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也加速了課堂教學改革的步伐。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一種新型教學結構類型,不是把信息技術僅僅作為輔助教或輔助學的工具,而是強調要把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利用信息技術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等學習環境,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在整合過程中得到有效的鍛煉。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課程整合 小學數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7-0120-02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小學數學課程應該更緊密地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以更好的促進小學數學的學科發展。將信息技術融合到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來,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引入時代活水,與小學數學學科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和現代科技;同時也可使教師拓展知識視野,改變傳統的學科教學內容,使教材“活”起來。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和繼承性,同時又是具有相對獨立性的特點。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術僅僅作為輔助教或輔助學的工具,而是強調要把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利用信息技術所提供的創設情境、自主探索、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等學習環境,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在整合過程中得到有效的鍛煉。
何克抗教授認為:所謂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就是通過將信息技術有效融合于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來營造一種新型教學環境,實現一種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教與學方式,從而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教充分地發揮出來,使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發生根本性變革,從而使學生的創造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真正落到實處。整合的三個基本屬性:營造新型教學環境、實現新的教與學方式、變革傳統教學結構。
正確理解信息技術的內涵,并在實際教學當中合理應用信息技術,可以幫助教師提高教學效率,突破重點難點,甚至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改革現有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觀念,這就是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的課程整合問題。
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上可以有如下應用: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整合,會充實教學容量,豐富教學內容,能使教學手段多樣化,運用教學方法更加靈活多樣。同時,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利的學習工具,為所有學生提供探索復雜問題、多角度理解數學思想的機會,豐富學生的數學視野,以便于教師為特殊需要的學生提供幫助,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
一、創設教學情境,喚醒好奇心,激發興趣
數學知識自身的特殊屬性,決定了數學被大多數人認為是一門單調、枯燥的科目。由于傳統教學手段等方面的限制,教師不能提供生動、直觀的教學情境,難以喚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樂趣,也就失去了學習的快樂感。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為學習情境的創設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能將有時難以表達甚至根本不能用語言完整而準確地表達的圖形、圖象的運動信息以及一些抽象的理論、復雜的空間結構,通過文字、圖形、三維動畫、視頻圖像、聲音等各種教學信息,使之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創設生動直觀的原生態的情境,給學生帶來了一種全新的學習環境和認知方式。比如,教學《比例尺》時,可以以“神州”六號的成功發射為背景,利用多媒體(播放錄像、微課)來導入新課,當飛船在湛藍的天空中畫出一條美麗的弧線,飛速奔向太空時,教師請學生在紙上畫出這條美麗的弧線;當飛船在離地球300千米左右的太空中翱翔,在太空中俯視我們的地球,這藍色的星球很美時,教師請學生把這300千米的距離畫在紙上(學生不能畫)造成認知沖突,這樣為學生渴望獲得數學知識和積極參與奠定了意向基礎,學生探索的興趣頓時而生,同時,多媒體輕松地將他們帶入到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的學習情境之中,就自然引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等概念。
二、促進學生使用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
應用信息技術的一個最大優點,就是能創設出聲情并茂的場景,使學生手中有物,目中有景,口中有所言,心中有所想。這樣學生的手、眼、口、腦等多種感官在創設的場景中盡情地發揮作用,從而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以二年級數學(上冊)《確定位置》一課為例,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對確定位置的方法感到很生疏,可以利用平臺進行演示,或者制作一段微課,演示各種相對位置的關系,使學生對第幾排第幾個、第幾組第幾個、第幾層第幾個加深了理解和記憶。
三、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感知知識形成過程,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小學生的記憶能力很強,但理解能力欠缺。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只滿足于讓學生“記”一些知識點,而不關注他們是否真正掌握了其內涵,學生們就會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尤其對那些比較抽象的學習內容。為了幫助學生克服“在原有的認知結構基礎上,形成新的認知結構”過程中存在的困難,我們在使用常規教學手段的同時,還可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動態圖像演示技術,利用多媒體信息的豐富、形象和生動,將比較抽象的知識加以直觀地顯示,以其較強的刺激作用,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本質屬性,促使學生了解并掌握相對完整的知識形成過程。如:在《相遇問題》的教學中,雖然生活中有這類現象,可學生的印象卻是模糊不清的,特別是對“當兩車同時從兩地相向開出,到相遇時,兩車行的路程和就是兩地的距離”的理解。借助平臺中課前準備好的視頻進行如下演示:兩車在同一段線的兩端同時相向移動,直至相遇。讓學生觀察,感受到兩車所行的路程和就是兩地的距離。這一動態的演示,使學生的思維從抽象到具體,清晰地理解了題意,掌握了思維方法,從而也較好地解決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結語
從教學整體上看,信息技術豐富了教學內容,改變了課堂教學形式,在提高教學效果的同時,也促進了教學現代化發展;從教學系統上看,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引起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等一系列變化,導致了教學思想、教學觀念,甚至教學體制在一定程度上的變化。
總之,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環境下,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將會使教學方式與教學過程發生重要的變化。運用信息技術的課堂講授,更能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學生也能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探索者和個性化的獨立學習者,學習的興趣、能力和效率越來越高。我們應當充分挖掘信息技術的獨特優勢,揚長避短,努力使之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整合,開創課堂教學的新天地。
參考文獻:
[1]南國農等.信息化教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陶增樂.《信息技術基礎》.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4.1.
[3]李連寧.面向未來加快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步伐.人民教育.2000.1:7-8.
[4]湯向東.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整合的理論和實踐.信息技術管理.2011.12:30-31.
[5]羅子林.現代化教學模式的特點及發展趨勢[J].景德鎮高專學報.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