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媒體、電視、互聯網視頻網站制播分離給畢業生的自主創業帶來了很好的機會,也對藝術類專業人才的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項目組改造數字媒體工作室為創客實驗室,從項目驅動到真實工作體驗,使學生實現校內工作實習和校外工作崗位的銜接和融通,既利于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也利于教師的科研、培訓,師生共享工作室的空間和氛圍;以任務驅動學習知識和技能,采用“想出”、“說出”、“寫出”、“做出”、“展示出”的循序漸進的方式,協作學習、跨專業學習,并彼此分享,獲取最佳學習效果,同時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工作能力和職業素質,培養有堅實數媒技術專業基礎,并具備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的復合型卓越人才。
【關鍵詞】數字媒體 多媒體設計與制作 創客實驗室
【基金項目】安徽省卓越多媒體設計與制作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編號:2015zjjh064)階段成果;安徽省大學生創客實驗室建設計劃(編號:2016ckjh106)階段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163-02
一、創客精神及教育相融合,培養藝術類高職多媒體設計與制作專業人才
創客教育是創客文化與教育的結合,基于學生興趣,以項目學習的方式,使用數字化工具,倡導造物,鼓勵分享,培養跨學科解決問題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種素質教育[1]。創客教育圍繞知識領域、技能領域、精神品質與綜合素養幾個維度,著重強調的是“創”。創客精神是“勇于創新,付諸實踐,甘于分享”,因此首先要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動手能力和協作分享的核心素養為切入點,并使之成為一種有載體、有形式的文化氛圍真正落地校園和人才培養上;其二,從創客文化、創客課程、創客師資、創客空間、創客活動等方面入手,推進創客教育,從這個角度出發,創客教育是某種技術、某類學科的學習,同時又深含跨學科、運用不同技術進行綜合思考和學習創造的教育過程。創客的興趣主要集中在以工程化為導向的主題上,它的理論鏈接是“知行合一”的學習、創造與實踐的主張,注重在實踐中學習新東西,并加以創造性的使用[2],需要將素質教育的核心與創客教育的意義相融合。
數字技術屬時代產物,自誕生以來不斷刷新著媒體種類,并使得相關行業、職業和人們生活等都相應的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隨著數媒技術的不斷創新發展,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領域日益寬泛,除了應用在二維、三維計算機動畫、網絡動畫、四度立體全息影視動畫等藝術形式外,還逐漸擴大到了如動漫業、影視制作以及網頁設計與制作等不同行業和領域中,多媒體設計與制作專業人才缺口巨大[3],尤其是創作兼技術實現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更加捉襟見肘。據新聞出版總署等權威機構最新統計,數字媒體產業在未來3-5年內人才缺口將達60萬[4],其范圍涉及數字娛樂內容設計、信息資訊系統設計、軟件界面設計、數字媒體廣告與傳播、科學視覺化設計等諸多領域。媒體、電視、互聯網視頻網站制播分離的趨勢帶來了大量的機會,使有想法有能力的學生完全可以不必依托企業,只要自身的技術能力過硬就能完成,這給學生的自主創業帶來了很好的機會和挑戰。針對藝術類高職院校多媒體設計與制作專業人才進行創新創業意識和精神的培養,在創客教育視域下,如何在學生身上植入創意、創新、創造等諸多優良品質,這是創客精神與教育走向融合發展的嚴峻而迫切的任務。
二、建立藝術類高職院校多媒體設計與制作創客實驗室學生成長路徑,完善創客教育目標體系
1.找準多媒體設計與制作專業人才培養定位
企業希望就業的高職學生能迅速適應崗位,進入工作的角色,但如何培養企業需要、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提高學生在專業領域的就業率是我們職業院校教師需要解決的棘手問題,這就需要我們仔細分析工作任務和崗位需求。電子商務專業要求學生精通網站建設與制作,但更為重要的是掌握網站的后臺建設;動漫設計專業著重培養二維、三維及定格動畫設計等;數字媒體專業著重培養學生影視制作與后期特效的能力;而多媒體設計與制作專業培養的是具有互動媒體設計專業理論知識、勝任網頁設計與制作、UI設計與多媒體產品設計與制作、交互設計、用戶體驗設計、特效制作與非線性編輯及相關管理與服務的高素質技能型復合人才[5]。畢業后會成為網頁界面設計師、網站前臺等,將來可能發展為網站策劃師、交互多媒體項目策劃師或者項目經理。
2.夯實打牢數媒技術等專業基礎,注重創造精神的培養
藝術類高職院校多媒體設計與制作創客實驗室的人才培養,首先是在學生充分掌握數媒技術的基礎上,離不開“數字媒體”這個屬性,因此,學生在“數字媒體”學習中必須能成為這項技術的應用者,主要表現在掌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基本理論和具有較扎實的數字媒體藝術操作能力等。某種程度上說,這都可算是對一種方法技術和工具的掌握,其間當然可以習得科學妙悟。
從“數字媒體”另一個屬性來看,那就是“數字媒體”與“藝術”的緊密捆綁,通俗的說法就是“藝術與技術的結合”,雖然該領域目前交叉的學科較廣,但與藝術深層次交叉結合非常明確,涉及造型藝術、藝術設計、圖形學、色彩學、視覺構成等方面,其知識面主干為其藝術審美的大領域,藝術的要旨就是創造,這里包含了藝術類高職院校學生以藝術專業為前提在設計與制作學習中,面對新技術、新媒體時的思維轉型問題。一方面,要幫助學生解決工具和載體問題。作為一名多年從事數媒等藝術類專業教學的教師,我深刻體會到藝術類學生與理工科學生的不同,在接受需要用對一些事實進行推斷所要采取的一些邏輯思維的教學中,多數學生表現出一種“瞎猜”碰運氣,其實這是我們在面對這類學生必須關注的思維轉型問題,從充分掌握數媒技術出發,可以將游戲思維,通關思維的方法引證到學生對學習技術和應用這個技術來實現自己藝術創造和呈現成果的邏輯思維上來。這里值得提注的是數媒技術是實現藝術創造和呈現成果的工具和載體,因此,數媒技術的教學必須是以彰顯學生藝術創造為依歸。另一方面,要因勢利導鼓勵并培養藝術類學生的個性和藝術想象力,注重創造精神的培養。藝術就是創造,這是藝術的一個基本命題,因此,作為與藝術深層次交叉結合的數媒專業藝術類學生,他們所必須具備的精神是什么?他們是怎樣培育的?他們在成為數媒專業的學生后是否被藝術邊緣化?我們可以從多媒體設計與制作常規開設的課程中來提示一些問題,比如:素描、計算機應用技術基礎、計算機圖像處理、、計算機二維動畫制作、色彩與構圖、數字編輯與制作技術、計算機網絡、Java程序設計、計算機圖形學等,這些課程從師資構成上來說,有著較為明確的專攻和內涵,這樣的科目與師資本身是不存在問題,問題在于如何將這些課融會貫通為有效地銜接和統一,對多媒體設計與制作應講究的“藝術與技術的結合”真正貫穿在每個教學內容與環節上。這就對專業任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從項目驅動到真實工作體驗,實現實訓和工作崗位零距離
根據高職教育特點、學生認知規律以及多媒體設計與制作人才培養設計“數字媒體創客實訓室”,從項目驅動到真實工作體驗,使學生實現校工作實習和校外工作崗位的銜接和融通,改變了以往封閉式、靜態化的教學和管理模式,利于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也利于教師的科研、培訓,既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共享工作室的空間和氛圍。教學團隊融合了多媒體技術、藝術設計等多專業背景的教師;學習內容上突出設計制作技巧、流程、方法等,以工作過程,重構任務式的工作模塊;工作室創作內容注重實用性和專業知識覆蓋面,將學生可持續性發展能力與職業遷移能力的培養放在首位。創客實驗室的具體建設上,首先考慮藝術性,使學生能感受強烈的多媒體設計氛圍;其次是人性化,讓學生在舒適的空間中釋放自己的多媒體設計制作能力;最后就是環保性,讓學生在安全放心的環境中進行創作。
4.從“想出”、“說出”到“做出”、“展示出”,打造學生創意實現平臺
各大院校都看到了多媒體設計與制作專業的就業前景,紛紛開設該專業,這其中需要關注的則是數字媒體藝術專業能力的培養。因此在職業教育實踐導向教學中,培養具備科學精神以及藝術創新能力的交叉型人才為其關鍵。作為人類創意與科技相結合的數字內容產業已經成為當下知識經濟的核心產業,其交互性和使用網絡媒體的特質,已為藝術創造帶來了一個數字藝術的新時代,在數媒的世界里,“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思維贏式,體現著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和育成的重要性。
藝術類高職院校的學生其藝術創作本來就屬于創客行動范圍,藝術類學生創意思維活躍、具備藝術抽象思維的優勢,但對當下數字媒體科技只停留在應用領域的工具思維來實現藝術創造,藝術與科學的融合在這里更是數字媒體技術在幫助藝術實踐。建立藝術類高職院校多媒體設計與制作創客實驗室學生成長路徑,必須在思維表達、思維培養和執行力等方面數字媒體平臺基礎上,充分認識到數字媒體技術和思維之間的關系就是數字媒體技術需要新的思維方式來駕馭。
三、依托創客實驗室,培養復合型多媒體設計與制作專業卓越人才
依據多媒體設計與制作專業卓越人才培養計劃,通過數字影視創客實驗室建設,融“教學、實踐、借鑒、創新和實現”的創客教育理念為基礎,構建虛實融合的學習環境,將創意、媒體、設計、技術、設備融合在一起,努力通過創新實踐將創意變為現實,通過行動和實踐去發現問題和需求。依托創客實驗室,使得學生的創意思維在“雙導師”的指導下將專業知識點與實踐對接,通過實現創意作品,達到訓練和鞏固知識的目的[6]。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意識,提升團隊協作能力、自主創新能力、創造性工作能力以及職業素養,將創客實驗室打造成為學生分享創意、完善創意、實現創意的合作和交流的場所以及創業集散地,促進人才培養與創業就業需求緊密對接。
近年來,在學校的支持下,本項目組對已有的“數媒交互式綜合實驗實訓室”進行空間改造,打造成數字影視創客實驗室和創客教育工作坊;選拔的二年級學生進入創客工作室,實施創客教育,培養學生創新所需知識、能力、視野甚至意志和品質,讓創客實驗室的學生先去自主探究,激發其創新的興趣,培養創造的能力;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思想,尊重個體差異,鼓勵學生發揮特長,找到適合的學習方式;在“雙導師”引導下,將應用科學和藝術、課堂教學和反映性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行動和實踐發現問題和需求;增強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促進學生突破自身能力的限制,體驗到團隊成果的同時,增強自信并達成自身能力的提升;逐步塑造創客文化,結合設計思考,促使學生將創意付諸實施,變成實物;“做”中“學”,以任務驅動學習知識和技能;持續分享,采用“想出”、“說出”、“寫出”、“做出”、“展示出”的循序漸進的方式,協作學習、跨專業學習,并彼此分享,獲取最佳學習效果,同時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工作能力和職業素質。
參考文獻:
[1]《中國創客教育藍皮書》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6年10月1日,第1版
[2]楊旭等,淺析天津高職院校創客式創新教育教學模式構建的途徑,小說家選刊,2017(29)
[3]夏蕾,淺談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行業需求,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
[4]王志新,《數字媒體基礎》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實踐,實驗室科學,2008(04);
[5]肖丹,基于工作過程的多媒體專業課程的探索和實踐,教育界,2016
[6]喬印虎等,“互聯網+”機械設計大學生創客實驗室規劃,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6
作者簡介:
范壽鳴(1962年-),男,漢族,講師,華東師范大學藝術教育本科畢業,主持安徽省教育廳質量工程項目2項,重點人文課題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