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杰洪
【摘要】對學生進行“中國夢”教育是落實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也是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的時代需要。初中政治教學必須結合教材內容,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中國夢的內涵,幫助學生塑造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把學生培養成為合格的現代公民。
【關鍵詞】中國夢 政治教學 理解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8-0086-02
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講話時首次提出“中國夢”。此后,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多次提及“中國夢”,在十九大報告中“中國夢”更是出現13次之多。中國夢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是億萬中國人的共同愿望。在初中政治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中國夢”教育不僅是落實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更是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的時代需要。初中政治教學要培養未來合格乃至優秀的現代公民,就需要要結合教材內容,主動為學生宣講中國夢,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中國夢的歷史與內涵,幫助學生塑造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明理踐行,追夢圓夢。
一、中國夢滲透政治課教學的重要意義
1.促進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理解
在九年級政治教學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必學內容,也是對中國歷史認識尚淺的學生較難理解的理論知識,而中國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政治教學中開展對中國夢的教學,加深學生對中國夢歷史和內涵的理解,有助于學生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認識和理解,促進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制度等國情國策的理解,對學生產生極大的思想助力。
2.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
初中時期是青春時期,是學生獨立意識增強的關鍵時期,更是人一生中思想道德塑造成形的重要階段。中國夢是讓中國得以富強、人民得以幸福的夢想,是全中國人民的共同心愿,是數百年來甚至是數千年來人民孜孜追求的大同理想,充滿了十足的正能量,能激勵學生奮斗,自覺把個人追求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相結合而構建自己的遠大理想與信念,從而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奠定學生做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思想基礎。
3.激勵學生培養努力奮斗的拼搏精神
中國有夢,但夢想并非想一想就可以實現,需要無數中國人用自己的勤勞與汗水、智慧與拼搏,甚至付出生命代價去實現,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在學習中國夢的過程中,學生會受到歷史中為實現中國夢前赴后繼的前輩的感染,在學習上萌生努力奮斗、拼搏競爭的學習精神和人生態度,直接促進自己的學習,塑造促進事業成功的精神與品質。
二、讓“中國夢”在政治課教學中內化于心的方式
1.學習篇:多種方式豐富學生對中國夢的理解
要真正讓“中國夢”在學生中內化于心、踐于行動,必須要在政治課堂中引導學生學習好“中國夢”的內涵與歷史,有效豐富學生對中國夢的認知,加深學生對中國夢的理解。由于中國夢內涵極為豐富,歷史悠久,在政治教學中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中國夢的興趣,引發學生對中國夢的探究行為,加深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中國夢的深刻理解。
比如在學習《實現我們的共同理想》一課中,我采用問題教學法讓學生對“中國夢”的內容與內涵產生初步認知。
師:習總書記一直強調“中國夢”,你知道什么是中國夢?中國夢實現的時間是什么時候?中國夢的內涵是什么?實現中國夢需要我們怎樣做?
學生閱讀課本之后,回答:
生1:中國夢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其具體目標就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生2:中國夢的實現時間是21世紀中葉,大約時間就是2050年左右。
生3: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生4:實現中國夢的途徑是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
在學生了解中國夢基本內容的基礎上,我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對“實現中國夢的意義”進行探究,學生在閱讀課本和回顧歷史的交流共享中深刻理解了“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的中國夢是數千年來人們的夙愿,更是我們實現共同理想乃至最高理想的重要保證”。
借著“復興”一詞的探究,我利用多媒體播放軟件,將借助《鴉片戰爭》《開國大典》等精彩影片的剪輯視頻給學生講解了中國近代苦難的歷史和革命黨人在黑暗中的探索,讓學生對中國夢有了更為直觀的認知,加上我的點撥引導,學生對習總書記提出“復興之夢”的時代意義有了更為深刻的感知。
2.活動篇:實踐活動拓展學生對中國夢的體驗
政治教學不僅要實現知識目標,還需要落實能力目標。根據《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政治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感受和體會“中國夢”,形成為夢想執著努力的精神和態度,培養為夢想鍥而不舍的能力與習慣。所以,在加深學生對中國夢理解的基礎上,我們要結合政治開放教學的特性,組織學生開展關于“中國夢”主題的社會實踐,讓學生從言、看、做、行等方面切實得到感染與鍛煉,有力拓展學生對中國夢的深刻體會,增強把夢想轉化為行為的實踐動力。
在學習完《實現我們的共同理想》之后,我就組織學生開展為期半個月的“尋訪身邊的中國夢”的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讓學生利用節假日、雙休日、課余時間,在自己的家鄉、學校周邊、社區等了解我們的祖國在實現中國夢過程中的發展變化。通過這些對中國夢的調查實踐,學生發現自己的家鄉在中國夢的驅動下,與原來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農村、新城鎮的樓房一座座拔地而起;高速公路在縣城四通八達……小康生活不再是一種奢望。
我還引導學生利用各種媒體渠道和網絡平臺,發起“我的中國夢”主題大討論,呼吁大家交流自己對中國夢的看法、分享自己的夢想和為夢想奮斗的經歷,讓學生對中國夢的認識從理論走到了現實,發自內心地認同了中國夢,激發起實現中國夢的上進心、責任心、使命感和昂揚的斗志。
3.踐行篇:學習活動踐行對中國夢的奮斗
陶行知先生強調:“學以致用。”我們在政治課堂上引導學生學習中國夢,不僅是讓學生了解中國的發展,了解中國目前的國情,增強學生對國家的認同感和使命感,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把自己的夢想建立在實現中國夢的基礎上,促進學生中國夢與個人夢的相互融合,真正讓中國夢內化于心、踐于行動,讓個人理想打上實現中國夢這一快車道,實現自己的理想,也為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肩負起一個中國人的使命與責任。
我在政治教學中,接著中國夢的話題,與學生交流“夢想”,引導學生認識到不管是實現怎樣的夢想,就學生目前而言都需要努力學習,因為只有學習才能掌握實現夢想需要的知識和能力,只有學習才能為夢想的實現做好最夯實的鋪墊,從而引導學生建立了正確的學習觀念,幫助學生依靠自制力矯正自己學習中的不良習慣,塑造出主動、自覺、競爭的學習氛圍。
中國夢的實現不是一個人獨立可以完成,需要億萬中國同胞的共同努力,我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潛移默化地跟學生滲透實現中國夢的團結思想,逐漸讓學生化解了與班級管理之間的“隔閡”,消融了班級與自己在“要求學習”上的矛盾,讓自己真正成長為集體的主人。
總之,我們在政治教學中不僅要專時對學生進行中國夢的教育,更要發揮政治教學的育人功能,利用實踐和活動適時、常態對學生進行中國夢的實踐教學,切實讓中國夢在學生身上內化于心,促進學生個人夢想的健康實現。
參考文獻:
[1]杜亞琴.“中國夢”融入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6,23:75.
[2]何雙德.如何對學生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J].甘肅教育,2017,04:24.
[3]王清猴.政治課教學與中國夢理念滲透[J].考試周刊,2014,5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