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娜
【摘要】在當前教育改革和創新的發展背景之下,小學教學中,班主任更為注重德育教學以及安全教育方面的內容,將其列為教學目標體系中的重點考察和評估要點,教師們也認識到德育以及安全教育對于小學生發育成長的重要性,小學生處在關鍵的生長和發育階段,身體和心理上都很容易受到外力和不良思想的干擾和影響,所以要確保孩子們的安全,并且提升其心理素質和思想道德水平,有助于健全小學生的人格,并要做好教學管理的各方面工作。
【關鍵詞】德育 安全教育 班主任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7-0189-02
引言
在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剛入學的兒童,他們在接收學校教育過程中需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從心理上有一個逐漸接受和適應的過程。在這個關鍵階段之中,班主任教師要做好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方面的引導和教學工作,提高小學生的心理素質水平和品德,幫助他們健全自身的人格,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增強他們的溝通交流能力,為學生今后的人生發展和成長提供良好的學科教學和素質教育。
一、在小學階段開展德育以及安全教育的關鍵意義
小學生在心理素質和明辨是非的能力方面都存在明顯的缺陷和不足,但是他們對于新鮮事物和所蘊含的奇妙內涵表現出強烈的好奇,進而引發更多的關注,小學生對新奇事物的關注程度很高,他們的注意力大多都被一些初次接觸且富含趣味性的事物所吸引,在教學過程中,班主任就要起到關鍵的指引和引導作用,防止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社會和外界不良思想和負面情緒的困擾與不良影響,培養學生優良的人格和品格。班主任要加強德育教學以及安全教育方面的工作力度,在教學管理中切實實行德育和安全教學方面的舉措和策略,根據小學生心智發展的水平和個性化特點,有針對性的提出合理的教學方案和工作計劃。這樣能夠給小學生提供一個更為人性化和良好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在感受到班主任教師足夠的關懷和愛護下茁壯成長,有效的抵御來自外界的那些不健康的思想和負面情緒,可以努力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培養小學生講規矩、懂禮貌的優良品德,進而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二、現階段德育與安全教學中面臨的不良因素
其一,在開展德育以及安全教學的工作中,一些班主任教師對基本的德育教育方式和知識在認識和認同上存在不足和缺陷,更關鍵在于班主任更加關注的是學生的考試成績,主要學科的學習效果,而對于德育和安全這方面的教育工作顯得極為輕視,不重視提升學生的內在心理素質水平和品德,太過注重應試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面臨的心理問題和安全問題視而不見,認為不會影響正常的教學工作,對德育和安全教學的認識水平較低。
其二,班主任教師也有自己的本學科教學任務,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班主任將自己絕大部分精力和時間都投入到學科教學內容以及其他班級管理工作之中,就沒有詳細的去了解德育教學以及安全教育方面的內容和知識理論,這就造成很多班主任都嚴重缺乏關于德育及安全方面的知識儲備,班主任自身在這兩方面的專業性知識水平和掌握程度令人堪憂,這種情況下就很難順利的開展德育和安全教學。
其三,在校園接受德育以及安全教育的相關知識,那么學生在離開校園后,就會很容易受到家庭以及社會上不良因素的影響,使得校園德育和安全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所起到的作用在某些情況下是非常微小的,學生還是會跟隨父母或者一些社會風氣的發展變化而產生信念上的動搖,會對自己所學的知識產生疑惑和懷疑。
三、小學教學中開展德育以及安全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提高教師專業水準
要想提升德育以及安全的教學質量和水平,就必須提升教課老師自身的專業知識素養,才能逐步提高教學的水平,讓小學生們了解到正確的知識結構和理論體系,尤其是班主任教師,要做到以身作則,做好孩子們的榜樣,發揮帶頭作用和正確引導的作用,提升自身知識和德育涵養,提高專業知識掌握水平。
(二)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
加強班主任對德育及安全工作的認知是促進提升小學生素養的基礎,班主任要增強自身對專業知識的學習,面對新壓力、新挑戰要迎難而上,順應新課改的內容要求,加強對小學生的素質教育,保證小學生的在校安全。改變傳統的教育思想,及時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轉變對小學生的教育方式,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班主任。
(三)排除其他社會因素的影響
家長是小學生的第一任老師,要對小學生的各方面負責,家長與班主任要進行及時的溝通交流,共同促進小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班主任要使家長明白,除了小學生的文化教育重要之外,其安全教育及德育也十分重要。家長要與班主任進行通力合作,共同完成教育小學生任務。
結束語
對小學生進行德育及安全教育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內容,要引起班主任的足夠重視。學校及家長要與班主任通力合作,幫助小學生塑造良好的道德品格,并且要增強其安全意識,為小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賈紅玲.小學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永遠在路上[J].中國校外教育,2015(1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