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興的新媒體技術給廣大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方式與途徑,利用新媒體來發揚“梁家河精神”講解“梁家河大學問”。
關鍵詞:新媒體;梁家河精神;梁家河大學問
新媒體為一種新的傳播媒體形式,該種傳播形式由現代通信技術所支撐,這種形式使得人們的信息傳輸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這也使得“梁家河精神”的傳播方式可以發生本質變化。將新媒體的技術優勢發揮出來,同時,詳細分析了新媒體的技術對發揚“梁家河精神”講解“梁家河大學問”的優勢,進而提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質量。
一、新媒體及其特點
新媒體的發展將是未來媒體發展的新趨勢,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是通過電視,廣播,報刊,雜志,單一形式的完成的對于信息的傳播,而新媒體是集傳統意義的媒體的基礎上運用數字媒體技術開發創意完成的對于信息的傳播加工以及新的詮釋的一種新的媒體概念。新媒體的形式隨著生活科技以及人們對于信息的需求,瞬息萬變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比如時下非常風靡的移動電視流媒體,數字電影,數字電視,多點觸摸媒體技術,重力感應技術,數字雜志等諸多形式。新媒體技術的應用體現了受眾群體對于信息的抓取更加的深入,希望得到更大程度上的互動,以及對于信息的重新自我詮釋,受眾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經歷參與其中獲取自己最想得到的信息。新媒體技術的誕生是人們將平面媒體信息獲取的枯燥性,延遲性,非互動性等不足的方面加以整合,運用數字技術,無線技術,和互聯網三方面改善了受眾群體對于信息量冗雜以及信息質量殘損的劣勢,使得信息在保證量的基礎上更加能使多個受眾群體得到及時的溝通交流反饋。
二、關于梁家河精神
依托于全國上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的大環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的提出,梁家河村已經脫離了它的物理意義,升華到了“梁家河精神”“梁家河大學問”。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習總書記年輕時在梁家河進行生產、勞動,深深扎根于人民之中,在期間形成了值得我們當代青年學習的生活態度、勞動觀念、個人品質等,大家稱之為“梁家河精神”,梁家河精神是這個時代精神的縮影,是每個年輕人都應該學習的精神寶庫,是進一步學習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途徑。
三、當今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問題
鄧小平曾指出:“我們是歷史唯物主義者,研究和解決任何問題,都離不開一定的歷史條件。”[1]在此總結了五項當今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現的問題:第一思想觀念同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之地位作用不相匹配;第二教育內容同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之基本任務不相匹配;第三方法手段同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之對象特點不相匹配;第四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形式同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之形式不相匹配;第五現行教育方法同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之法規建設不相匹配。如今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往往容易重結果、輕過程,重理論、輕實踐,這會造成被教育者有廣度無深度,有知識無應用。
四、解決辦法
1.把單項輸入變為雙向的交流
充分來發揮新媒體技術的優勢,發揚“梁家河精神”講解“梁家河大學問”,從而從根本上幫助當代青年樹立完整的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新媒體技術具有互動、開放、更新速度快、成本低、信息量大、內容豐富、高效、傳播范圍廣等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以往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中出現的問題,通過雙向的手段發揚“梁家河精神”講解“梁家河大學問”,這樣就可以使青年敞開心扉,讓青年積極且主動的加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動中。此外,由于新媒體技術的模式十分多樣、傳播的形式也是及其多樣、傳播速度較快、能從學習、生活、工作中的各個方面對其產生影響。
2.滲透式教育
利用新媒體技術達到滲透式的教育,依托于互聯網的發展,新媒體技術有了新的局面,通過互聯網,可以使想傳達的信息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有別于以往的只有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才能展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的局面,它可以通過新媒體技術將“梁家河精神”、“梁家河大學問”滲透到青年的生活中使青年在無意識下受到教育,在無意識下得到成長,真正的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生活,使之逐漸成為青年生活的一部分。
3.把集中教育變分而治之
利用新媒體技術可以實現點對點的教育模式,有別于以往的集中式的教育,如集體上思想政治課、集體聽思想政治報告等。依托于新媒體可以達到更高的維度,實現多角度、全方位、點對點的教育,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終端登錄互聯網,每個人實時都處于新媒體的大環境中,每個人都可以隨時一對一的通過新媒體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在如今快消費的時代,便捷性便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將新媒體應用到發揚“梁家河精神”講解“梁家河大學問”中具有極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1]Baike.baidu.com.新媒體(媒體形態的一種)百度百科[EB/OL].[online]Availableat:https://baike.baidu.com/item/新媒體/6206[Accessed13Jul.2018],2018.
[2]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作者簡介
李東陽(1989—),男,山東青島人,工作單位:青島科技大學;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