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對學生的工匠精神培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將兩者融合能夠最大化提升學生的思想健康,培養符合社會主義事業道路的人才。隨著我國制造強國戰略的規劃,工匠精神的培養就顯得更加重要。本文分析了工匠精神培養和高職思政教育結合的途徑,希望高職院校在培養出一批社會主義人才的同時,加強其工匠精神教育,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素質。
關鍵詞:工匠精神;高職;思政教育
工匠精神的核心內涵是創新、敬業,工匠精神是現代人才必備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工匠”漸漸被忽視,“工匠精神”也漸漸在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但是隨著時代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只要依靠工匠精神才能讓企業長久發展。為滿足現代企業的要求,高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促使工匠精神培養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
一、工匠精神培養與高職思政教育融合的意義
隨著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的成就,越來越多的企業重視到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創新和敬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出,個人道德規范要求做到敬業。黨的十九大也指出,要對人才進行創新意識的培養,這也是我國經濟建設的要求。只有加強工匠精神培養,并將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職思政教育當中,才能為高職院校培養出更多社會主義建設人才。
二、高職思政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敬業與創新。敬業主要指的是在自己崗位上認真工作,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創新是國家持續發展的動力,也是企業保持長久發展的核心,唯有創新才能在時代中保持活力。在高職院校教學中,要將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政教育當中,在加強學生自身發展的同時,對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重視職業教育,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技術型高素質勞動者。我國職業化教育不斷加強,在很大程度上也改善了職業教育水平。傳統意義的工匠指的群體是通過手工和手藝來完成勞動的人。隨著工業革命,機器代替人工,工匠精神也逐漸被淘汰。但是隨著社會發展,產品的質量和精細化程度不斷受到重視,這也使得工匠精神再次被人們重視起來。高職思政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教育,能夠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三、工匠精神培養與高職思政教育的融合途徑
(一)轉變教育觀念
傳統的思政教育主要是對學生三觀的培養,而忽視了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高職學生處于人生思想認識形成階段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的思政教育不僅要對學生三觀進行教育,更需要加強學生的工匠精神培養,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從而成為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
(二)提高思想認識
工匠精神培養和高職思政教育的融合離不開教師對工匠精神的認識。教師是高職教育的主導者,只有教師正確理解工匠精神的內涵和外延,才能準確將其融合到思政教育當中。另外,教師要對工匠精神深入學習,分析高職思政教育理念與工匠精神相同的地方,從而將工匠精神融入其中。比如,教師在講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敬業內容時候,可以對學生重點論述工匠精神的意義,讓學生不斷積累對工匠精神的認識。
(三)促進個性融合
工匠精神培養和高職思政教育融合能夠促進學生實現知行合一,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并且為國家提供一個具備工匠精神的高素質人才。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的共同點能夠促進二者的融合,二者融合對學生培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在接觸思政教育的同時,了解我國現階段的發展道路,意思到工匠精神是對我國人才的需求,能促進其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升職業技能。
(四)營造良好氛圍
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良好的氛圍。工匠精神與思政教育融合過程中也需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氛圍。職高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和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一個培養工匠精神的良好環境。因此,在實現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融合的過程中,職高要從環境方面做好對學生的培養。比如可以在校園的公示欄中向學生介紹工匠精神的意義;可以邀請一些校外的工匠向學生講解自己的工作,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工匠精神內涵。
(五)加強人才培養
高職思政教育中的重要環節就是對學生工匠精神的教育、工匠精神作為高素質勞動者的必備素養,也是高職培養人才所必須重視的。高職院校在為學生進行職業技能講解的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工匠精神培養。工匠精神培養可以放置在職高的一二年級,這個時期可以促進學生對工匠精神的認識,促進其未來加入到制造業可持續發展的浪潮中。另外,高職思政教育承擔著培養工匠級人才的重要責任,這就要求我國高職院校加強對工匠精神人才的培養。
(六)融入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在高職院校中較為常見,只有加強校企合作才能不斷讓學生見識到真正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的重要性,從而主動地提高自身技能。我國高職中常常用到“廠校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讓學生在完成專業課的學習后有時間進入工廠鍛煉。但是企業往往不重視學生是否養成了工匠精神,這就要求在校企結合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及時輔導,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養計劃,讓學生在了解生產工藝和流程的同時養成工匠精神。
四、結語
傳統的高職教育僅僅重視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忽視了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隨著現代化程度不斷提高,只有加強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的融合才能培養出高素質勞動者。高職院校應加強對工匠精神和思政教育融合的研究。
參考文獻
[1]丁媚佼.論工匠精神培養與高職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課程教育研究,2017,(41):83-84.
[2]聞潔,李鵬飛.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職思政實踐教育創新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36(08):50-52.
[3]楊思熠.新時期工匠精神培養與高職思政教育的結合研究[J].考試周刊,2017,(54):125.
[4]張麗華.論工匠精神下的現代高職思政教育[J].現代職業教育,2017,(18):68.
作者簡介
梁孟光(1978.12—),男,漢族,永州,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公共管理碩士,高級政工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