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瑞菁 劉濤 李鵬
【摘要】本文以新疆警官學院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手槍實戰教學與一般教學對實驗組,對照組各40人進行為期20周的教學與訓練干預實驗,結果顯示,實驗組在概略瞄準與快速擊發項目中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顯著性;在總體成績和優秀人數及取得名次人數等指標上高于對照組;實驗組實驗前后四項射擊技術成績和學習興趣指標上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對照組只在前進與后退一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關鍵詞】手槍 實戰教學 實驗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9-0015-02
1.實驗對象、實驗控制與實驗手段
1.1實驗對象
本次實驗以新疆警察學院學生為研究對象。抽選2個公安專業平行班進行對比試驗(每班40人),且兩個平行班級的選擇在射擊基礎上基本一致。設定A班為對照班、B班為實驗班。
1.2實驗控制
(1)A班于2016年9月至 2017年1月進行 20周共計66學時的實戰教學與訓練,B班參與同時間頻率的一般教學與訓練。
(2)A班在教學中使用過程性評價方法,B班使用我校現行的評價方法。
(3)在教學實驗前一周內對實驗對象進行基本的射擊準確性的測試。
(4)在教學實驗前后分別對A、B兩組進行各項心理指標的測試和學期末的測試。
(5)每進行一次測試,研究者都對測試結果進行整理、登記,建立實驗檔案,實驗結束后分別對A、B兩組所得數據進行分析。
1.3實驗手段
1.3.1適用手槍實戰教學方法
在授課過程中A班采取以往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以準度訓練為主,進行多組數、多次數的反復訓練。在教學模式方面,基本采用警察用槍訓練模式,以及單一的教學方法,和陳舊的教學理念;而B班則采用新設計訓練方案:更加豐富的教學內容、多樣的教學方法、創新的教學模式。
2.實驗前后結果分析
2.1實驗前后初級射擊技能成績比較
根據對初級射擊技能成績的實驗前后的測算,橫向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初級射擊技能的成績發現,兩者在概略瞄準與快速擊發項目中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其余4項指標中均未出現顯著性差異。通過縱向比較得出,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各項成績指標均在指導訓練后出現了增長,且在概略瞄準與快速擊發項目中實驗組的增幅具有顯著性,其余指標增幅未表現出顯著性差異。
2.2實驗前后學年考試、達標等活動成績對比分析
兩組學生的通過學年考試、考核達標情況分析,總體成績和優秀人數及取得名次人數等指標上實驗組高于對照組,達標成績良好人數上對照組高于實驗組,總體上看,設計的新型教學訓練方法有效促進了實驗組學生的學年考試、達標等活動成績,能夠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
2.3實驗前后四項射擊技術測試成績對比分析
2.3.1實驗前后實驗組四項射擊技能成績比較
分析可知,實驗組實驗前、后四項擊射擊技能成績指標均在增長,平均增幅在10以上,增幅最大的是橫向移動射擊指標,平均增加了13.52,增幅最小的是目標橫向移動射擊指標,增加了8.85。由分析結果顯示,橫向移動射擊指標進步幅度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性(P≤0.01),初級射擊指標中的其余指標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2.3.2實驗前后對照組初級射擊技能成績比較
數據分析可知,對照組實驗前后四項射擊技能成績指標也呈現出平穩增長,但由于未進行系統指導實戰訓練,差異較大,除前進與后退射擊指標外其余指標標準偏差均出現高于10的偏離。由分析結果得出,實驗前后對照組學生進步幅度較大的為前進與后退射擊指標,差異具有顯著性。
2.4實驗前后訓練課程的評價感知度的比較分析
由數據可知, 兩個班學生在該項目學習興趣水平上差異并不顯著,因此可見該評價指標中兩個班學生在對手槍的教學訓練的學習興趣水平上可以說基本是處于同一水平。實驗后,實驗組的該指標得分均值高于對照組均值,且標準差低于5,說明存在共識,通過T檢驗得出,實驗班與對照班在體育學習興趣水平上有顯著差異(p<0.05)。由此可以證明經過一學期的實驗,對實驗班學生學習興趣的進步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3.結語
2002年8月,教育部印發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規定,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應是注重對學習效果和過程的評價。實驗結果表明,通過更加豐富的教學內容、多樣的教學方法、創新的實戰型教學模式更能夠提高學員的移動射擊水平,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手槍射擊課程中應多滲透對抗訓練和“藍軍模擬罪犯”的實戰模擬訓練。
參考文獻:
[1]李勁松.公安院校射擊教學改革探索[J].公安理論與實踐,1998(3):5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