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瑞平
摘 要:教育體制全面改革背景下,教學中的核心素養成為教育的核心,各校在學習的每個階段開始發展核心素養教學體系。新課改的實行推進下,初中的英語教學中融入核心素養教學模式,對初中英語教學工作起到了關鍵作用。就核心素養體系下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及發展策略做出分析。
關鍵詞:初中英語;核心素養;教學質量;教學探索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核心素養不僅培養發展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還需注重學生的道德修養、品格、文化素養等方面的綜合能力。現今時代的發展,英語教學是教學上重要的一門學科,融入核心素養對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品格與能力,鍛煉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重要作用。
一、核心素養下,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及問題
1.初中英語課堂的教學現狀
目前初中教師的教學理念相對陳舊,導致初中英語的教學質量和效率偏低。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在課堂上處于被動接受的位置,教師在課堂上興高采烈,下面的學生昏昏欲睡,導致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較低,教學質量較差。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增強競爭力,英語教師布置大量的作業,巨大的作業任務量,不僅占用課堂時間,學生的休息時間也占用了一大半。一定程度上給學生造成了學習壓力,導致對學習英語產生反感抵觸的情緒,導致英語教學質量低下。
2.初中英語課堂的教學問題
學生的學習成績成為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由于過分重視學習成績,解題能力成為教師的教學目的。課前的準備工作不夠細致,課中始終圍繞考試題目教授知識點,學生很難融入教學情境中,課后更多地關注學生解答題是否正確。教學模式過于死板,很難提升英語的教學質量。英語教學中缺乏互動,學生更多處于一個被動接受的地位,對于知識未能很好地接收并使用,致使教與學關系脫節。
二、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策略
1.開展情境教學
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思維模式尚未發展成熟,利用情境教學模式,使教學知識容易讓學生接受并使印象深刻。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形成主動的學習氛圍,鍛煉了學生的溝通交際能力。日常教學中采用情境演示、演講競賽等形式,設定一個情境出題,口語式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不僅鍛煉了交際能力,并提高了英語口語的實踐能力,還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2.引導學生思維品質
學習是慢慢積累知識的一種行為過程,思維品質也隨著知識的累計得以提升。初中英語并非死記硬背單詞與語法,教師可設置問題,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發散思考,建立獨立的思考系統,塑造培養思維品質。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加重要。”可實行結組形式,讓學生獨立思考并發表自己的想法,通過結組互換的方式,交流見解想法,從而獲取更多的知識。在保證學生有思考、提問的時間和機會,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3.利用多媒體教學
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多媒體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可利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的優勢在于可以將視頻、音頻和圖文進行展示,使人印象深刻。將教學內容通過多媒體方式展示,有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英語的口語教學可通過多媒體教授,多媒體的口語發音更接近英語口語需要達到的發音,有利于提高英語的教學質量。
4.英語教師自身英語水平的提高
初中三年的英語教學內容,詞匯量和語言語法的難度隨著年級的升高而增大。教師的職責是傳授知識,教書育人,不僅體現對英語知識的精通,更應注重教學方法的使用。高效的教學方法可有效提高英語的教學質量。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學科,要求英語老師具有良好的英語語言組織能力和英語口語發音能力,需要英語教師的社會口語實踐,高效運用英語的語言組織和口語專業發音。
三、初中英語的教學設計
1.閱讀課的教學設計
初中英語的教學重心逐漸由書本知識學習發展為重實際應用方面,英語的基礎是閱讀,閱讀課是語言表達、知識理解的課。隨著重心的轉移,閱讀課越來越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對課本上的閱讀內容可改編為對話、演講等形式,以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助于學生的口語發音練習,培養其閱讀能力。
2.聽說課的設計
存在“啞巴”英語的問題只會做題不會聽與說,只認識單詞并了解其意,但到了現實中運用時卻聽不懂,說不出。要從語言能力、學習能力等方面來加強學生的聽說課的學習與練習,引導學生以聽力與口語表達為學習英語的目標,結合現實生活所需設計課程,明確英語學習目標。
新課改下,將學生作為教學課堂的主體,教師加以引導,在課堂設計中,以語言為載體,給學生營造輕松實踐交流的環境與機會,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以提高初中英語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明遠.基于閱讀課教學的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培養[J].基礎語教育,2016(5):98-100.
[2]李明遠,彭華清.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與學科核心素養培養[J].教育科學論壇,2016(20):58-62.
[3]賀倩倩.信息技術與中學英語課程整合過程中的問題與解決方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