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發 高學偉
摘 要:《校外景點見習》課程是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在學習完相關理論課程后的一門重要的實踐課程,對培養學生的景區實踐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明確了本門課程的性質與任務、教學目的與要求的基礎上,借鑒了其它優秀旅游專業院校的成功經驗后,對本門課程的具體實訓內容做了認真研究,以期能夠提高本門課程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校外景點見習;教學研究;實踐
旅游服務中景區服務工作是一項集理論知識與服務技能為一體的專業性服務工作,在各大旅游院校的旅游人才的培養過程中,景區的理論學習與景區服務的實踐技能訓練有著同等重要的角色定位。《校外景點見習》作為各大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培養方案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在培養學生景區實踐能力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一、課程的性質與任務
《校外景點見習》是旅游管理專業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實踐性教學環節之一,是學生在學習了《旅游景區管理》等一系列課程的基礎上,進行的一門實踐課程,旨在通過學生對旅游景區的實地考察與見習,培養學生的景區服務實踐能力。實訓方式是在全體學生赴婺源景區展開為期一周的校外景點見習。
本門課程的實訓任務是讓學生完成對景區的考察評價和景區服務工作全過程的模擬,包括接參觀景區;考察景點旅游資源狀況;考察景區功能分區;考察景點旅游項目;景區導游解說等。通過這些實訓內容,使學生能夠了解、分析、評價景區資源狀況,掌握景區服務工作的工作流程,對幾個主要服務環節的能夠進行熟練操作,重點掌握導游服務工作要領,能夠較好地完成常規的景區服務工作。
二、課程目的與要求
本課程著重對學生的景區服務能力進行培養,包括景區資源狀況評價能力、旅游項目分析設計能力、景區導游服務能力、突發事件處理能力等。課程實訓內容設置應按照課程建設的要求,依據景點見習目的,合理地設計授課項目,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著重注意實踐效果。使學生的導游職業能力切實得到提高,為學生以后走上實習和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實訓內容安排
項目一 參觀景區
通過參觀景區,考察見習景區主要的景點和特色。婺源的景點以油菜花海、徽派建筑、明清古宅、金秋紅葉最為著名。不同季節呈現出不同的旅游特色:春天,漫山遍野的金黃菜花和白墻黛瓦的徽派建筑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副醉人的山水田園畫,一座座明清老宅展示婺源的歷史傳承。秋天,高大的紅楓下是金黃的柴垛,白墻黑瓦的房子頂上曬起火紅的辣椒,大山的碧綠深潭里漂著零星的紅黃葉片,色彩眩目得讓人心醉。婺源的景點多而分散,如果僅僅只是游覽精華景點,至少需要三天,如果想把主要的村子都游覽一遍的話,則需要七到十天。
項目二 考察景點旅游資源狀況
考察見習景區的旅游資源狀況,能夠運用相關方法科學地評價調研景點的旅游資源開發狀況。婺源自古即為徽饒古道必經之地,周邊有許多著名的旅游景區龍虎山、廬山、龍虎山,黃山、九華山、鄱陽湖、武夷山、三清山、千島湖等,涵蓋了“名水、名山、名村、名鎮”。婺源交通便利,周邊行程1小時內的有機場有三個,1個半小時可以到達周邊的名水、名山、名村、名鎮,5個小時內可達杭州、武漢、上海等周邊所有名城,武漢至婺源的公路交通早已實現全程高速,可以說婺源是江西對外開放前沿,也是“中國旅游精品線路上的明珠”。
婺源境內自然景觀秀美,峽谷幽深、溪流險峰、奇峰怪石、林木蔥蔥、峰巒疊翠、茶亭驛道、古樹廊橋,有田園牧歌式的景色,有保護良好的明清古建筑,自古就有“書鄉”的美稱。還有婺源的四大特色靈巖古洞群、古樹名木、明清建筑及古文化。婺源物產豐富,龍尾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江灣雪梨則被譽為“江南梨王”;“婺綠”是明清時期的貢品;獨特的淡水魚種荷包紅魚鯉魚是釣魚臺國宴上的珍品。
項目三 考察景區功能分區
婺源景區的旅游景點多而分散,大體上可以分為東線景區,北線景區和西線景區。東線景區開發比較早,大部分景點都已充分商業化了,主要景區有汪口、曉起、江嶺、江灣、李坑、慶源。北線景區以田園自然風光和原汁原味的明清古村落為主,主要景點有彩虹橋、靈巖洞、思溪延村、長灘攝影地、大鄣山臥龍谷。西線景區是婺源良好生態環境的濃縮,鴛鴦湖景區是世界最大的野生鴛鴦棲息地,省級自然保護區,湖區環境幽雅甘美,山林青翠欲滴,湖水澄碧如玉,面積2300畝。
項目四 考察景點旅游項目
考察見習景區旅游項目設計與管理,了解景區旅游項目設計與開發的原則與方法。比如婺源的娛樂項目:婺源儺舞,又稱鬼戲,有“中國舞蹈活化石”之稱,是漢族最古老的一種祭神跳鬼、驅瘟避疫、表示安慶的娛神舞蹈。這種舞儀帶有原始宗教色彩,寄托了村民的美好愿望圖,還有騰崇拜意識,表演非常古樸、粗獷、夸張、簡練。婺源地戲:是婺源民間的一種的傳統活動。由鄉民穿戴戲衣,化裝成人們熟悉的一組組戲劇人物,同時具備敬神與娛樂的功能。扮演者穿戴戲衣,飾成生、旦、丑、末、凈等角色,依次亮相。每逢農歷正月初、三月三、四月八和迎秋打醮時,不少地方都會有地戲、馬戲、抬閣和高蹺等形式的演出。
項目五 景區導游解說
景區導游講解是景區服務的重要技能之一,本項目實訓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學生面對真實旅游景點時的現場導游講解能力。通過模擬實訓,應該做到講解具有科學性、針對性、藝術性、生動性。將書面語言轉化為口語,要求語言表述清晰、準確、流暢、優美;進行導游詞講解時,須使用普通話,脫稿講解,切忌死記硬背,講解內容須詳實而豐富,儀態自然大方,講解具有一定的現場感。
四 實訓總結
本實訓內容的設置主要是依據旅游景區評價與景區導游服務能力要求進行設計,包括了參觀景區;考察景點旅游資源狀況;考察景區功能分區;考察景點旅游項目;景區導游解說的五個實訓內容。實訓內容的設計基本能夠達到預期的實訓目的,如果不同院校對實訓目有不同的要求,也可進行更有效的實訓項目設計。
參考文獻
[1]張娟娟.景區開發與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教育版),2016,36(02):86-92.
[2]李娟.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應用研究——以麗江師專為例[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02):7-8.
[3]隋國研,薛定剛.《景區導游服務》頂崗實訓化課程經驗總結[J].教育現代化,2017,4(35):136-139.
作者簡介
尹文發(1986--)江西科技學院 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管理;高學偉(1984—)江西科技學院 主要研究方向物流經濟管理相關方面。
(作者單位:江西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