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媚花

摘 要:生產加工領域,通過做好標準化食品安全監管,不僅可以對食品生產加工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同時可以促進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設,提升食品加工的安全效果。本文先對標準化作用以及食品標準體系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進一步研究標準化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的應用。
關鍵詞:生產加工;食品安全監管;標準化;作用;
1引言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于食品安全性要求越來越高。但是,近幾年來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極大的擾亂了食品行業的發展,同時食品安全問題也成為了社會大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因而,要不斷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注重標準化在生產加工領域食品安全監管中發揮的積極作用。
2標準化的重要作用
2.1是質量安全監管的一個重要基礎與前提
通過建立健全標準化機制,不僅可以保證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正常開展,同時這也是食品質量安全監管的一個重要基礎。具體檢查工作時,要將工作重點放在企業食品生產加工的安全控制方面。同時,標準化工作還要貫穿食品生產、加工以及后期成品銷售的全過程。對于食品生產單位而言,只有嚴格落實標準化的相關規定,才能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在降低生產成本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其中,下圖1為食品安全追溯系統示意圖。
圖1 食品安全追溯系統示意圖
2.2是質量安全監管的重要依據
在進行安全監管工作時,要對以下兩方面的標準引起重視:首先,就是國家頒布實施的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制度規程;其次,是食品企業關于安全質量檢測的一系列制度與標準。安全質量檢測的重要依據就是不同的標準,如果這一過程中缺少標準,將導致質量安全監管無章可循。因而,食品生產單位要加強標準化體系建設,注重提升日常生產環節中的工藝水平。通過改進生產工藝、完善技術規程標準,不斷提升產品的質量,提高所生產食品的安全效果。此外,標準也可以為國家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提供一定的支撐。從宏觀層面上來,相關監管部門要加強食品安全規范的制定,全國范圍內要進行質量安全規范的統一,進而保證監管工作的正常進行。需要注意的是,食品質量安全監管機制是典型的國家技術性法規,并且它直接影響到市場準入制度建設以及相關生產許可證的發放等環節。從微觀層面上看,不同種類的食品生產單位在進行產品生產與銷售工作時,也需要有相應的標準作為依據。
3國內食品標準體系存在的一些弊端
3.1食品標準化建設存在問題
相比于發達國家而言,目前國內的食品標準總體水平相對較低,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由于受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限制,一直以來我國在進行食品標準體系的建設工作時,主要將重點放在了解決食品供給量方面。但是,對于食品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與規定明顯欠缺。比如在農藥限量標準方面,相關標準的總體數量相較于發達國家存在著明顯的差距。美國在農藥限量方面的標準有10000多條,其中涉及到農藥方面的標準達到了370多種;此外,日本關于農藥限量方面的標準也有60000多條,涉及到農藥方面的標準有600多種:歐盟在農藥限量方面的標準有40000多條,其中涉及到農藥方面的有400多種。但是,對于我國農藥限量標準來說,總數還不到500條,其中涉及農藥的標準少之又少(140種左右)。從數據方面可以看出,我國和發達國家之間存在著嚴重的差距。
3.2食品標準的制定缺乏協調性與統一性
數據分析表明,國內頒布實施的6000項食品標準中,由各部委批準頒布的行業標準數量占到了51%,針對同一類別的食品標準有時可以達到6、7種不同的行業標準,因而在食品標準的制定方面嚴重缺乏統一性、協調性。此外,我國食品標準的制定部門相對分散,各部門之間沒有一個統一協調的機制,這樣一來就可能導致標準和標準之間存在著矛盾、交叉以及重復、空白等問題。
3.3食品安全標準相對缺乏
早在2009年,我國的衛生行政部門就已經制定并公布了《食品安全法》。隨著食品加工領域的不斷發展,該法律也在進行著不斷的完善。比如,在污染物限量方面、嬰幼兒專供以及食品添加劑的使用等方面,都做出了相應的規定。此外,該部法律還對食品檢驗方法、食品安全等一系列內容進行了規定。目前,該法律也是食品加工行業需要強制執行的唯一標準。因而,我國在食品安全標準的設定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國外在進行標準設立時,主要是根據產品設定標準,并且標準和產品之間有著一一對應的關系;國內是按照類別進行劃分,不同蔬菜按照遵循同一種標準,即“蔬菜類”。比如在農藥殘留物方面,國外有著2000多項相應的標準,但是國內僅有100多項,并且在標準內容的覆蓋面方面也存在著嚴重的欠缺。
4生產加工領域中食品安全監管標準化的應用
4.1注重食品安全標準的清理與整合
近幾年來,國內的經濟社會發展速度明顯提升,這一期間要加快行業內食品標準的清理與整合,不斷提升食品安全標準體系的統一性與適應性。在進行食品標準清理與整合工作時,國務院辦公廳已經制定并印發了《食品安全整頓工作方案》。此外,針對現階段高發的乳制品安全事件,食品行業也引起了足夠的重視,并且新制定的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之間也有了較高的契合度。
4.2加強標準化生產人員的培訓
在維護食品市場秩序方面,質量監管部門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一期間,食品質量監管部門要從保障食品安全以及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基礎上,積極開展質量安全檢測工作,合理應用執法權力。此外,還要加強計量檢測工作,注重技術檢測人員的培訓與管理,不斷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與綜合素養,確保食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順利進行。
4.3加大執行力度,確保監管措施的有效落實
合理、可行的標準是確保食品質量安全的一個基礎,但是如果僅把標準寫在紙上、掛在墻上,不注重日產的標準制定與監管,就可能引發相應的食品安全問題。因而,要對食品安全進行分段管理,對于原材料的種植、養殖等環節加強監管,對于產品的生產、加工以及流通等環節也要加大執法力度。這一過程中,各地區的衛生、質監以及工商等部門,要嚴格落實好本職工作,各部門要通力合作,提高依法辦事的效果。
4.4建立健全標準化生產技術管理規范
通過建立健全食品生產單位標準化管理規范,可以確保食品生產過程中標準化技術得到全面的應用。一方面,企業要對自身的生產特點進行分析,并建立健全食品生產校驗、檢查機制。另一方面,食品生產人員要對各個環節的生產要點與技術特點進行全面掌握,不斷提升食品安全效果。
5結束語
食品生產安全問題對社會大眾的生命健康狀況有著直接的影響,因而要對標準化管理工作引起足夠的重視,積極營造一個健康、安全的食品生產環境。
參考文獻
[1]安華娟,蔡柯鳴,張偉.標準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發揮的作用[J].中國標準化,2011(09):55-59.
[2]李春田.標準化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3]顧長青.我國食品質量安全監管根本之策初探[J].中國標準化,2005(6):9-11.
(作者單位:佛山市海天(高明)調味食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