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宇辰
摘要:“圖形結合法”在初中物理解題教學中發揮了良好的作用,可以說運用圖形能夠輔助學生更為靈動、清晰地掌握物理解題思路,熟悉物理概念,深刻理解所學知識,培養學生嚴密的推理思維。本文將舉例淺談“圖形結合法”在解初中物理題中的運用策略,并提出個人見解。
關鍵詞:“圖形結合法”;初中物理題;運用策略
物理解題教學中的“圖形結合法”起源于數學教學中的數形結合法,該方法能夠將抽象的知識繪制成相應的圖形,使物理解題思路更清晰、明了。在物理解題教學中,教師應正確引入“圖形結合法”,指導掌握高效的解題策略,鞏固基礎,形成靈活、完整的解題思路。本文將簡單介紹“圖形結合法”的基本定義,并舉例分析“圖形結合法”在解初中物理題中的運用策略。
一、“圖形結合法”的基本定義
物理解題教學中的“圖形結合法”主要是指用物理圖像來表示題意、文字內容和抽象的物理過程,以此解答復雜的物理習題。“圖形結合法”溯源于數學教學中的數形結合法,通常,數形結合法是把數量關系和幾何圖形相結合,使抽象的數學問題簡單化,“圖形結合法”集合了數形結合法的優點,能夠將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相結合,用直觀化圖形體現習題中的數量關系,幫助學生理解題意,逐步掌握解題技巧。
二、“圖形結合法”在解初中物理題中的運用策略
(一)突出主干,選好習題
在解初中物理題中的運用“圖形結合法”,培養學生清晰的解題思路,教師首先要重視突出習題主干,兼顧學生的知識盲點,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知識,用圖形表現習題文字內容。例如在解析《機械運動》這一章知識時,教師可以先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容易被忽視的盲點知識,為學生列出知識清單,接著呈現相關習題,讓學生通過作圖來解答。而且,教師要注意為學生選好習題,通過精講精練強化學生的解題能力和作圖能力。例如在講解“靜電”這一部分知識時,讓學生練習做往年的中考題,并予以點撥和解析,引導學生為靜電現象作圖。另外,教師可以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合作討論并回答。例如先提問學生“如何減少靜電的危害?靜電都有哪些應用?”,讓學生討論5分鐘,然后輪流回答問題。最后,教師可以告訴學生:靜電危害在最嚴重的是靜電放電引起可燃物的起火和爆炸。最簡單又最可靠的辦法是用導線將設備接地,這樣可以把電荷引入大地,避免靜電積累。雖然靜電的危害無處不在,但是可以使用科學方法來利用靜電,使其轉害為利,例如使用靜電印花、靜電噴涂、靜電植絨、靜電除塵等。此外,當前靜電也開始在淡化海水、噴灑農藥、人工降雨、低溫冷凍方面得到了應用,宇宙飛船也安裝有靜電加料器。
(二)引入模擬,提高學生的解題技巧
運用“圖形結合法”提升物理習題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敏捷的思維和知識轉換能力,教師應重視加強模擬訓練,幫助學生在日常測試中靈活作圖,提高學生的解題技巧。例如在解析與“恒定電流”有關的習題時,讓學生練習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的模擬題,繪制電路圖,最后告訴學生閉合電路的電流和電源的電動勢成正比,和內、外電路的電阻成反比關系。電動勢的大小等于外電路斷開的路端電壓,數值上等于把1C的正電荷從電源負極移到正極時非靜電力所做的功。電動勢雖然是標量,但是為了研究電路中電勢分布的需要,會規定由負極經電源內部指向正極的方向為電動勢的方向。這樣不僅可以教導學生理清思路,掌握解題方法,提高學生的作圖能力,而且有助于擴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和物理知識視野。
(三)綜合使用“圖形結合法”,提升教學效率
在物理解題活動中,教師可以充分引入“圖形結合法”,全面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目前,許多初中生認為自己空間想象能力很差,不適合學習物理,不會作圖,顯然,這種觀念并不正確,對此,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勇于突破自己,讓學生在物理解題過程中,認真審題,了解習題中的數量關系,勤于動手操作,注意將觀察操作的成果和理論相結合,從而使原本抽象、靜止的圖形在腦海中變得生動而形象。另一方面,教師理應為學生創設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認知直觀化知識,理清學習思路,針對學習內容思考問題,并通過作圖來解決問題。例如在解析“杠桿”時,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生活中的省力杠桿和費力杠桿,引導學生通過作圖來繪制相關圖形,根據圖像來判斷省力杠桿與費力杠桿,計算力學。
結束語:
綜上所述,運用“圖形結合法”做好初中物理習題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應注意加強模擬習題訓練,突出教學主干,幫助學生在日常測試中靈活作圖,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作圖能力與解題技巧。
參考文獻:
[1]是妤.淺談思維導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方案[J].文理導航(中旬),2015(02).
[2]蔣紅梅.淺談“圖形結合法”在解初中物理題中的應用[J].新課程導學,2016(12).
[3]黃榮池.啟發式教學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06).
[4]常會斌.如何做好中考物理復習教學的思考[J].遼寧石化職業技術學院,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