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旭 王鏡雯
摘要: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加深使得廣大教育工作者增加了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尤其是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在精準供給的視域下,高校應對自身創新創業教育進行深刻的反思,采取積極的應對策略。基于此,本文將從現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反思出發,對精準供給創新創業教育的策略進行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精準供給;創新創業教育;高校
引言:
高校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革能夠推動自身的綜合改革,提高學生畢業后就業與創業的質量。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革應放眼于經濟發展的主流趨勢,經濟的發展現狀相適應,立足于學生的具體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思維,使創新創業教育得到精準、有效的供給,為我國創新型國家的建設輸送大批創新創業合格人才。
一、現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反思
在新時期,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成為國家的重要發展戰略,也是對高等教育進行供給側發展和改革的一項工程。教育部開展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到現在,歷經逐步深化、由表及里的發展經歷,獲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缺陷與不足存在,高校要想進行精準供給,就要對過去的經驗進行總結,反思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各種現實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有急功近利、模式同化、傳統刻板、結構單一等。
二、精準供給創新創業教育策略
(一)改變傳統的模式
高校要想調整就業結構與人才結構,促進產業結構升級與轉型,就應建立大規模、多層次的培養人才模式,應使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帶領能力得到保證,對學生精準地進行帶領,培養創業者的具體需求,轉變原有的粗放式供給,用供給側改革的角度建立新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并采取多種類型的方式。高校應有鮮明的特色,立足于學生需要與市場的需求進行創新,對人才進行多樣化、立體式的培養,防止培養出的人才過于單調,讓學生能夠按照自己能力、愛好、興趣對教育進行選取[1]。高校應改變拿來主義,研究型的高等院校應建立起將科技作為主要核心的培養人才體系,教育型的高等院校應建立起對創新創業進行普及的培養人才體系,職業院校應建立將技能與技術創新當做核心的培養人才體系,師范型的高等院校應建立雙師型的培養人才體系。
(二)多元化的發展
高校要想發展創新創業教育,就應改變傳統方式和思維的束縛,更新實訓的架構與教學的模式。應符合精準供給的具體目標,使供給的實踐方式與結構內容得以拓寬,通過多元化的發展為高校精準供給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保障。從供給的方式上來看,應做到靈活多樣。當前國內高校的教育模式依然較為統一,必修課程多,選修課程少,重視理論教育,忽略具體實踐。對此,高校的供給方式應知行合一、分類分層,根據平等對話的要求,分類對各種類型的學生進行有效指導,使創新創業的教育模式有一個鮮明的層次,做到精準供給。從實踐的模式上來看,應做到層層遞進。高校應以學生的創新創新有關社團為依托,開展創業的計劃競賽、能力測評、技能培訓、企業參觀等活動,增進彼此之間的交流,并將科技創業作為導向,舉辦各種形式的交流活動,使學生的創業交流得到加強,開闊學生的視野。
(三)轉變教育思維
高校要想精準供給創新創業教育,就要轉變創新創業教育的思維,建立培養人才的特色目標,對供給的途徑進行改革,拓展供給的渠道,從而使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多樣化與個性化需要得到滿足,綜合提高其創新能力、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實現全面健康發展。應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教育價值取向,堅持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將精準供給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基本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對培養人才的多樣化模式進行嚴肅哦,對培養人才的方案不斷進行優化,使教學改革進一步深化,提升培養出的人才質量[2]。同時,應創新方法與模式,根據學生的消費需要與個性特征設置生活化、靈活化、體驗化等原則,使用實時反饋、個性化推薦等多種方法,建立一個優勢互補、多個層次的新型教育模式。另外,應對學校文化進行創新,建設創新創業的校園文化,放眼于全球,充分利用國內與國外的資源,提高國際合作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能力。
(四)聚集優秀人才
高校應凝聚和吸引大量的優秀人才,打造一個專業素質較高的創新創業教師團隊,使精準供給創新創業教育的人力資源得到保障。在新時期,家長與學生有了更多選擇,不同高校的建設更具特色,教育方式也變得多種多樣,這對教師的能力有了進一步要求,教師應不斷增強專業素質,在企業、學校這兩個講臺中游刃有余。高校在提升業務能力與理論水平的同時,還要有獨特的創新創業教育風格,保持一個開明、開放的心態,運用融入、接入、接納、接受等思維方式,打破固有教和學的枷鎖,根據教師的特征,對多種類型的培訓課程進行設計。加快教師創新創業教育的專業認證進程,建立培養人才的具體標準,完善培養人才的協同融合機制,定期將教師送往各種企業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訓與培訓,使教師的創新創業教育指導能力得到提高。
(五)注重教育結果
高校精準供給創新創業教育應注重最終的效果,完善供給的立體綜合體系,不但要讓實踐形式多樣、教育內容豐富,而且應和學生的具體需要相結合,對不同學生的需求進行針對性的供給。高校應堅持問題導向與原因導向的原則,對教育策略進行及時的調整,加強頂層的設計,健全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教育流程,用良好的制度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支撐,確保教育規范化和常態化的進行。
結語:
總而言之,高校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精準供給的視域下,高校應對當前的創新創業教育進行反思,改變傳統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多元化的發展創新創業教育,轉變創新創業教育的思維,打造優秀的教師團隊,注重創新創業教育的最終結果,從而培養出大量的創新創業人才,使高校得到長期發展,維護社會的穩定。
參考文獻:
[1]趙艷莉.城鄉一體化進程中福建省大學生返鄉創業支持路徑探析——基于大學生返鄉創業個案的分析[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8,(17):46-52.
[2]鐘云華,李福英,唐文波.新生代海歸創業難的供給側歸因與改革對策探討——基于H省1200名新生代海歸問卷調查數據分析[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7(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