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教育是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國民經濟中始終處于核心地位。探討其重要作用、對經濟發展作用的對策,更進一步明晰教育與經濟發展的密切關系。
關鍵詞:高等教育;經濟發展;關系
高等教育在現代社會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對經濟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社會經濟的發展又推動者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由此,教育與經濟的發展有著相互作用,正確處理好兩者的關系,尤為重要。
一、高等教育對經濟發展發揮著重大作用
1.推動經濟新增長。2000年以來,我國高等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快速發展時期,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對國家的飲食業、交通運輸旅游業、各類基礎設施等相關行業都起到推動發展的重要作用。僅以文化用品行業來看,2010年與2000年比較,在校就讀碩士研究生、本科生就增加了1305.7萬人,如果以每生每年消費文化用品以100元計算,文化用品業產值增加130570萬元;若以消費文化用品200元計算,則文化用品產值增加261140萬元,實際每一個大學生每年在校就讀期間文化用品大大超過200元,有的學生高達500元左右,可想僅就文化用品產值在國民經濟收入中占有相當的比重。
2.緩解和解決就業問題。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大力延緩了低級教育的畢業生及早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時間,起到了“蓄水池”的重要作用。一是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各個高校(包括民辦高校)招生數量大幅度增加,國家投資舉辦的公辦高校著力解決了二本、一本、碩士生的學歷的提升就讀問題;伴隨著國家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二本以下的學生還占有一定的數量,公辦高校也不能再解決這些人的就讀提升學歷問題,面對這一社會問題,也牽扯到社會穩定問題,每一家庭解決不好子女上學問題,就會引起家庭不得安寧,總體上會導致社會不穩定問題。于是國家出臺《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等教育法規,國家以法律、法規保障個體辦學,這樣一來民辦高校應運而生,有的民校已有長達20多年的辦學歷史,民辦高校恰巧解決了二本以下學生就讀問題,民校所收學生高考成績高于過去中專低于公辦高校二本,稱謂三本學生,數以萬計的學生在民辦高校上學,很好地緩解社會就業的壓力,同時民辦高校的發展也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
3.提升了公民就業質量與空間。公辦高等院校、各地、市職業院校、民辦高校、獨立院校,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優秀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本科生、大專生等,這些人才學歷、學識水平高,有的經過社會實踐鍛煉,動手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優秀生絕大多數都能自主擇業,通過創辦企業,文化公司等還能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吸納社會更多的勞動力;再則我國基礎教育、中等教育,科研院所都需要有知識、有文化的高級人才,而高級人才就業更好的開闊了就業空間。
4.提高了勞動者素質,提高勞動生產率,大力促進了經濟發展。高等教育能很好地傳播知識,提高人們的職業技能,練就生存技能,提升人們的綜合素質,提升勞動生產率。單從文化程度與勞動生產率比較來看,以沒有文化的勞動者勞動生產率為基數,小學文化與與其相比勞動生產率提升43%;中學與小學畢業的勞動者相比,中學畢業的與其相比勞動生產率要高1.1倍;大學畢業與中學畢業相比,大學畢業的與其相比勞動生產率要高3倍。通過接受高等教育使得勞動者具備了生產技能,具備一定的學識水平,在現實生活中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通過高等教育把可能的勞動力,轉化為現實的勞動力,把一般性的勞動力轉化為專門的勞動者,把低水平轉化為高水平勞動者,也可將一種形態勞動者,通過學習深造轉化為另一種形態的勞動者,將單向思維勞動者轉為多向思維勞動者,這樣大大提升了勞動生產率,促進了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
二、探討高等教育對經濟發展作用的對策
國外一般都是超前發展教育、大力發展私立方面的教育,加大教育經費的投入,科技人才規模進行適度擴大,結合我國實際,是可以借鑒的。
1.政府對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重在加大投入。教育的公共產品性質決定了政府必須加大高等教育經費的投入。各級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從國家政策方面應當有明確的規定,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對高等教育事業的經費投入,都應在國民經濟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足夠的教育經費,是保證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
2.鼓勵和支持民辦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公辦教育著重滿足教育的基本要求,很難顧及個性化教育,要滿足多元化需求,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就應大力發展民辦教育,積極推進辦學體制多元化。陜西省政府積極支持民辦教育事業的發展,在全國做出了表率,現在省政府每年以4個億用于支持全省民辦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全省民辦高校惠及每一家庭受益,功德無量,永載史冊。
3.建立健全教育法規,依法保障教育事業的發展。國家已發布了多項教育法規,根據教育事業的發展還應進一步完善各項法規;地方政府、高校都應有配套的法規政策,確保高等教育事業依法推進其發展。
高等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有力推動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而國家依法辦學,加大教育經費投入,又促進著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由此而論,兩者相互依賴,體現著辯證統一關系。
參考文獻:
[1]尹達,徐鳳.高等教育現代化:本質、內涵、時代特征與實現路徑[J].山東高等教育,2015(11):19-23.
[2]李勉媛.論西部地區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社會協同發展[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4(06):10-11.
作者簡介:
王捍政(1953.6- ),男,漢族,陜西省洋縣人,本科,陜西服裝工程學院,教授級高級經濟師,研究方向:經濟與人事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