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衛平
摘要: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對鄉村旅游業帶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鄉村旅游以農業產業為基礎,突出鄉村文化、鄉村生活體驗為內核,實現城鎮一體化發展,為帶動鄉村經濟創造了有利條件。現就鄉村旅游發展主要模式進行闡述。
關鍵詞:鄉村旅游;內涵;發展模式
鄉村旅游的興起,與城市化進程中整體情緒浮躁帶來的“城市病”有較大關系,向往寧靜的鄉村生活,尋找詩意與遠方的旅游情結。當然,鄉村旅游總體上是基于農業產業觀光體驗,以及農村休閑度假旅游相融合的新興旅游方式,鄉村旅游的迅猛發展,為化解城鄉二元結構,推進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契機。2017年中央1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再次將“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產業”作為重點來抓。為此,圍繞鄉村旅游發展模式進行探析就顯得尤為迫切。
一、鄉村旅游的內涵及特征梳理
從概念來看,對鄉村旅游的內涵,仍存在不一致。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委員會將之定義為“在鄉村開展的旅游,田園風味是鄉村旅游的中心和獨特的賣點”。從我國鄉村旅游發展歷程來看,鄉村旅游可以歸納為以農村為基礎,以農民為主要經營主體,以農村產業包括土地、庭院、地方資源、經濟作文等特色,滿足游客服務的農村家庭旅游方式。由此可見,在農村旅游內涵中,農村的自然環境、田園風光、聚落建筑景觀及鄉村民俗文化活動等,都是鄉村旅游的重要內容,也是構成鄉村旅游經濟的重要載體。
鄉村旅游的本質,可以理解為對“鄉村原真性”的呈現,其特征表現在四方面:一是突出農業產業的基礎地位,如山鄉云海、梯田重疊、棉海稻浪、菜花飄香、陽光沙灘、林海雪原等;二是依托農村民俗鄉土文化,包括農耕節事、鄉規民約、風土人情以及農村民居、宗祠、特色建筑等村落景觀等,這些都是構成鄉村生活的重要條件;三是以鄉村體驗為特色的農村旅游產品或服務,包括參與農業生產的春種秋收、石臼舂米、瓜果蔬菜的采摘、捕魚放牧等農事活動,讓游客能夠從中感受到“鄉愁”,重拾“鄉村記憶”,進而愉悅身心;四是以鄉村消費來實現農村經濟的提升,特別是基于城鄉一體化建設,構建鄉村商業模式,促進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二、鄉村旅游主要發展模式
鄉村旅游作為旅游產業的新興代表,其發展模式以農村旅游資源和產品、服務為主體,來獲得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整體而言,我國鄉村旅游發展模式主要有三大類。
(1)鄉村旅游功能開發模式
鄉村旅游功能開發,將單一的農業生產功能,發展為集農業生產、農事體驗、休閑觀光、生態保護、文化傳承等為一體的綜合性開發模式。如在鄉村酒店開發中,以農戶農家食宿為基礎,突出鄉村酒店的規范化服務。當然,在發展模式上,可以由農戶自主開展旅游接待服務,也可以依托農村旅游合作社,統一服務標準,規范鄉村酒店的經營活動,以品牌建設、統一宣傳來打造鄉村旅游服務特色,整合農業產業與農村民俗文化等資源。在農村民宿發展模式中,多以古村落、古民居建筑人文景觀、豐富的自然資源等基礎,來打造時尚與傳統相融合的精致民宿生活方式。其中,引入地方民俗文化風情活動,展現傳統民俗特色、傳統手工藝,挖掘鄉村歷史遺跡,營造民宿文化主題等等,來推動鄉村旅游文化的傳承。在休閑鄉居發展模式中,其特色在于整合鄉村優美的自然資源,特別是田園、山林、河流、村落等景觀,以原生態農耕文化、鄉村農事活動、節慶文化等來滿足游客創意休閑體驗需求。
(2)鄉村旅游盈利模式
在鄉村旅游發展模式中,通過資源整合來提升鄉村旅游知名度、打造鄉村旅游品牌,最終實現農村經濟水平的快速提升。鄉村旅游盈利模式的創新,就是要圍繞鄉村旅游產品、服務,積極開發和探索旅游經濟開發、投資、經營、管理、創收路徑。在農戶盈利發展模式中,其主體為農戶個人投資者,也是鄉村旅游開發的重要主導者。農戶是旅游接待者、宣傳者、經營者、管理者等諸多角色,更具有原汁原味的鄉土特色。不過,該類盈利模式規模小,經營分散,理念、技術、資金、管理水平不一,存在發展受限。在旅游合作社盈利模式中,打破了單一農戶經營的弊端,多由村委會組織農戶形成旅游合作社,來統一規劃、統一開發、集中建設、統一培訓,提升鄉村旅游服務規范化、統一化服務標準。同時,遵守“誰投資、誰受益”原則,更有助于調動農戶積極性,打造農村旅游品牌。不過,該模式在利益分配、產權歸屬上不明晰,合作社經營管理也存在不足。在股份制盈利模式中,以企業或公司名義來整合投資者、農戶等主體,以企業來集中優化資金、技術、人才、管理工作,所有農戶、投資者以投資多少,按入股模式來提取利潤,實現股份合作制經營。該模式在調動農戶積極性,協同多方利益,減少經濟糾紛,形成鄉村旅游特色品牌等方面,更具競爭力。
(3)鄉村旅游區位開發模式
在區位條件優越的鄉村旅游資源開發中,其市場定位、旅游特色等具有一定規律。在都市依托型開發模式,區位多位于大城市周邊郊區,利用獨特的人文景觀、生態資源,突出地緣區位優勢和交通條件,滿足城市游客觀光旅游、休閑度假等需求。該類模式以周末度假休閑為主,具有客戶忠誠度高、重游率高特點。在景區依托型開發模式,主要以景區為基礎,延伸周邊農村,開發農村田園風光、鄉村民俗、鄉村自然環境,以彌補景區旅游的不足。該類模式多以散客、家庭接待為主,特色為農村鄉土生活及民俗活動。
結語
通過對鄉村旅游發展模式的探析,從規范鄉村旅游發展,整合鄉村旅游資源,打造鄉村旅游特色上,科學明確鄉村旅游發展方向,促進鄉村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吳天龍,張燦強.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及對比分析[J].當代農村財經,2017(10):48-52.
[2]王露.中外鄉村旅游內涵及發展模式比較[J].中國名城,2017(03):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