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巧明
摘 要:提問是檢驗教學效果的方式之一,它區別于作業與考試,具有直接高效的特點。教師通過提問,可以非常直接地了解學生的吸收程度;有利于當堂問題當堂解決;可以及時調整教課進度,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積極回答問題,可以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當有不懂問題時也可以及時發問,有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教師通過有效提問,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提問;有效性
好的提問可以提高教學效率,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如何高效地提問,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對此,筆者從三個方面發表個人觀點,希望為同仁提供參考。
一、教師用趣味性吸引學生,創造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教師可以從學生感興趣的角度創造有趣的情境,激起學生交流的欲望,交流得越充分效果越好。交流是基于人格平等之上的,教師也可以多和學生做朋友,積極了解學生。此外,教師可以通過積極營造良好輕松的教堂氛圍,使師生交流更加順暢。
比如,在蘇教版二年級上冊中,有一節口語交際課,題目為“我長大了想干什么?”因為現在二年級的小學生喜歡玩游戲,所以我就有意識轉化了題目,設計出了有意思的情境。我說:“同學們,假如你有一個神奇的法棒,它能幫你實現一個愿望,你打算做什么?將你們的愿望寫在紙上,看看我的法棒能夠實現多少人的愿望!”在這個愉快的氛圍中,小學生開始認真地寫了起來,一會就寫好了。我看見小明特別興奮,舉手說:“老師先幫我實現愿望!”我說:“你的愿望是什么?”小明說:“我想成為旅行家!”我說:“為什么?”他說:“可以到世界各地旅行,看看世界!”我說:“不止這么簡單吧!”他說:“當然了,我還想吃世界上所有的好吃的!”同學們都笑了起來,現場氛圍特別好。趣味性的情境設置使教學氛圍更加輕松,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二、教師延伸性提問,革新傳統教學模式,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新課標要求以學生為主體,語文問題的答案并不唯一,具有開放性,新課標旨在鼓勵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因此,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可以積極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形成獨立見解。教師可將問題本身進行外延,讓學生在掌握課本基礎知識的情況下舉一反三。老師在教學中,跟隨學生思維,展開合理的思考,打破教師固有的思維模式,讓教師可以對原有知識系統做一次更新、升級或是補充。
比如,在蘇教版二年級上冊,教授了一篇《狐貍和烏鴉》,我說:“第一次,狐貍騙走了烏鴉嘴里的肉,過了五年,烏鴉的孫子和狐貍的孫子見面了,你們想想接下來,這只年輕的狐貍還能搶走年輕烏鴉嘴里的肉嗎?這只烏鴉會和當年它的爺爺一樣嗎?”我繼續引導說:“你們要好好考慮,它們的爺爺會告訴它們當年的事情?!蔽铱匆娦∠Ee手,就叫他回答,他說:“烏鴉肯定不會讓狐貍搶到它嘴里的肉的,因為它爺爺告訴它當年的事了?!蔽依^續引導說:“你們再想想有沒有另一種可能,就是年輕的狐貍搶走了年輕烏鴉的肉!可以多想想?!毙∪A說:“老師我知道,就是狐貍在下面說,烏鴉你唱歌真好聽,唱支歌吧!烏鴉心想:我爺爺說了,就是不聽你狐貍的話,不張嘴。狐貍說,你的羽毛好漂亮,烏鴉心想:我就不張嘴看你怎么樣。狐貍又說,你的歌唱得特別好,烏鴉還是默不作聲,狐貍假裝灰心喪氣,說,唉,爺爺說的方法就是這么簡單,你為什么還是不張嘴呢?烏鴉開心地說,因為我也有爺爺!結果烏鴉一張嘴,肉掉狐貍嘴里了。”同學們都笑起來了,當時我也開心地說:“你怎么會想到這呢?”小華說:“我之前聽我爸爸講了個笑話和這個差不多。”我笑著說:“這回你當我老師了!”通過這種延伸性的詢問,不僅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打開了我的想象力,達到了教學相長的目的。
三、提問問題要巧妙,照顧基礎程度不同的學生
教師設計的問題可以難易得當,既可以讓普通學生聽懂,也可以讓基礎較好的學生進行思維上的延伸,達到激發學生求知欲的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比如,在江蘇版三年級下冊有一篇狼和鹿的文章。文章學完后,我問大家閱讀后的感想,因為小南語文基礎一般,看到小南舉手,我引導性地問:“狼沒了,鹿也就沒了,你有什么啟示嗎?”小南說:“我們不應該把狼全殺光,狼雖然吃鹿,可狼多半吃掉的是有病的鹿,鹿群沒有了病鹿,就不會滅亡了?!蔽艺f:“小南你看書很認真,你真棒!”后來我問小峰,因為小峰基礎好,就有意識地提高了難度,我說:“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他說:“人們做事情應該有個度,這個度就是要有節制。”我說:“對,你說得也很有道理,這個度就是規律,人們要遵循自然界的規律,要有節制!”教師提問可以照顧不同基礎層面的學生,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盡管教師進行有效提問的方式多種多樣,但是要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合理掌握提問在課堂中所占的比例和提問的節奏。教師提問要以學生為本,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同時也可以跟隨學生的思路思考,跳出自己的思維定式,多反面思考,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曹森曉.語文教師課堂提問有效性的調查與誤區分析[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15(3).
[2]姚麗霞.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