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進
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部分,貫穿于整個小學語文教學課堂。要想達到閱讀教學的高效率,盡心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第一,潛心鉆研《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閱讀教學目標;第二,調動閱讀興致,樂中學;第三,善于用巧妙的問題引路,深入研讀文本;第四,加強語文閱讀的綜合性訓練,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關鍵詞:閱讀教學;高效;綜合素質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貫穿于整個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堂中。那么,如何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序、高效地開展呢?
一、明要求,樹目標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只有準確地了解《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各年級段的閱讀目標,才能有的放矢,朝著正確的目標奮進。為此,我每學期開始便深入研讀最新版的課程標準,弄清楚課標中的閱讀總目標和自己所教年級的分段目標。
二、激興致,樂學習
任何一項學習活動都離不開積極情感的參與,沒有積極性的教學宛如索然無味的白開水。教學中,為了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們不妨采用一些新穎的形式來打開學生的“胃口”,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主動閱讀,快樂閱讀。猜謎語、編故事、妙設問題、演一演、做游戲等都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教學手段。另外,教師聲情并茂并帶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也可以讓孩子們喜歡上老師,喜歡上語文,喜歡上閱讀。現代教育信息化的飛速發展也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先進的暢言、smart等教學系統為教師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與互動機會。
例如在教學《黃果樹瀑布》一文時,我充分發揮了電教手段的作用去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用多媒體課件去展示黃果樹瀑布的形態、聲響特點以及銀雨灑金街的奇景,學生十分震撼,不斷發出驚嘆聲,為后面進一步體會文本的情感、再現畫面打下基礎。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還應注意傾聽學生的見解,積極鼓勵,巧妙點撥,讓小學生在課堂上大膽發言,甚至提出不同想法或質疑。有著這樣一種活躍的氣氛,學生才能真正全身心參與學習,充當學習的主導者。
三、妙設問,悟文本
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成功地扮演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十分有效的手段之一就是善于設置問題,用問題去引領孩子們深入研讀文本。
課題往往是課文內容的高度概括,首先我們可以抓住課題設置問題,引導學生閱讀思考。如在作家吳伯蕭的《早》一課中,我就可以設下這樣的問題:為什么這篇課文要用“早”來作為課題?引領學生通過閱讀,從文中梅花開得早和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這兩個片段中體悟到要“珍惜時間”的真諦。
其次,設計一兩個重點或難點問題,貫穿整個閱讀過程。很多文章整體性很強,主題突出。這樣,在閱讀教學中,每篇課文可設計一兩個中心問題去促進閱讀。這樣也利于保證閱讀教學的思路清晰化,避免零散化。蘇教版三年級《蒲公英》一文,適合設置這樣的問題去引發孩子讀文深思:蒲公英的種子分別落到哪些地方?它們為什么會選擇這些地方?最終命運怎樣?你又從中領悟到了什么?孩子們通過畫畫、讀讀、想想、議議、寫寫,在強烈的對比教學中領悟了課文的主旨:做人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現象所迷惑,要實事求是。
再次,可以抓住文章的主線進行提問學習。很多閱讀材料層次感極強,這樣的課文就可以用這種方法組織閱讀教學。如《夢圓飛天》一文,就能以“送行—發射—問候—夢圓”為主線來實施閱讀。抓住文章主線來學習,既讓教學過程清晰有序,又對學生的習作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們漸漸悟出寫文章要有順序、有層次……
四、綜合練,提素養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此,讀的訓練應該貫穿于閱讀教學的始終。朗讀便于記憶,默讀便于思考……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善于根據不同需要選擇不同讀的形式:朗讀、默讀、表演讀……我們還要引導學生拓寬讀的領域,從課堂擴展到課下;從教科書擴展到各種適宜他們的書籍;從教室擴展到圖書館;從家里擴展到社區、街道……甚至可以用心去讀社會這本“大書”。
良好的語感來源于豐富的積累,而豐富的積累又來源于長期的閱讀積淀。我們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主動積累,去增強語言感悟能力。
學以致用,學習最終極的目標是會運用。在閱讀教學中,讀、說、寫應該是結合的。我們可以讓學生研究文章的結構布局、優美的語言文字以及文章蘊藏的意蘊等等,從各種文體中學習好詞佳句、有層次的敘述方式、解說事物與道理的方法等,切實提高學生的說寫能力。教師要以教材為突破口,鎖定聚焦點,捕獲契機,充分發揮,讓學生的閱讀與說寫能力相輔相成,穩步提升。說寫形式也是多樣的:向家長講述讀過的故事;看插圖說寫片段;改編、續編課文故事;仿寫文章句段……這些形式的選擇要因閱讀內容與學生而異。
語文閱讀教學其實是一門藝術,它是一門需要付出長期而艱辛努力的藝術。教師必須孜孜不倦地積極探索適合新課改、新教材、小學生的先進教學方法,切實在持久的閱讀中提升孩子們的聽、說、讀、寫技能,使其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做到為他們的終生發展扎實根基。
參考文獻:
張花改.語文教學的真正亮點在哪里[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