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成霞
摘 要:微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它提倡用很少的時間去完成一個知識點的學習,并且它還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得到收獲。針對現在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使用微課進行語文教學,節省教學雙方的時間,增強教學的效果,提出了一些策略。
關鍵詞:微課;小學語文;應用
在以往的教學中,都是“老師教,學生記”,這種傳統教學方式極大壓抑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了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使小學語文教學出現了種種問題。而微課的引入,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這樣的情況,優化了教學效果,提高了教學質量。
一、利用微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源泉,學生只有對語文教材上的知識感到有興趣,他們才會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學習上來,因此,我們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方式做一些富含趣味性的微視頻,以此來引起他們的注意,讓他們主動地學習和了解相關的語文知識。
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小攝影師》的時候,我先用多媒體制作了一個大約5分鐘左右的視頻,用播放視頻的方式再現了小攝影師和高爾基對話的情景,接著直接將這個微視頻制作成了一個微課程發給了學生。學生看到這樣的情景之后,感到很有意思,都對這個孩子產生了興趣,于是都想弄明白兩人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這樣的做法,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他們去主動思考和探究課文的內容,進而提高了學生的聯想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利用微課,提高學生課堂參與性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要陣地,學生很多的知識技能都是在課堂上完成的,因此課堂教學的效果對于學生學習語文有著重要的意義,而學習的主人是學生,如果他們在課堂上的參與性高、思維活躍、課堂氛圍好,那么他們吸收的知識就越多,課堂教學效果就會好,反之,則不然,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妨利用微課的手段,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性,活躍課堂氣氛,讓他們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學到更多的知識,得到更多的技能。
例如,在學習一年級下冊《我多想去看看》的時候,我先向大家介紹了課本的基本內容,接著為大家著重介紹了北京的風土人情以及各種文化等等,接著我利用微視頻資料片的方式播放了北京很多的著名景點,以及很多的人,接著我讓學生分別就“你們最喜歡北京的哪些地方以及喜歡的原因進行表述,或者喜歡北京的是什么人,以及為什么喜歡他(她),如果見到他(她)該如何說,以及說什么。等等。聽到我的話,學生望著視頻中閃過的人物或者景象陷入了沉思,但是,不一會他們就興奮起來,興高采烈地說著自己的想法,我對他們的想法進行了肯定,接著便開始了后續的教學。這種教學的方法,極大地培養了學生的興趣,開闊了他們的視野,提高了他們課堂教學的參與性,提升了他們的學科素養。
三、利用微課,讓學生突破教學難點
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很多的難點,而這些難點的出現,極大地影響了教學進程,阻礙了學生的發展,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妨將這些難點制成一個簡單的微課課件,輔助學生進行學習,促進他們對于難點知識的掌握和理解。
例如,我在講授六年級下冊《學弈》的時候,我先利用微視頻再現了當時的情境,接著將這篇課文的重點詞語和用法用多種角度講了一遍,接著就將視頻發送給學生,讓他們進行自我解讀和學習。這樣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就可以利用播放微視頻的方式反復學習和了解,從而加深了對于這篇課文的難點知識的掌握。
另外,對于一些重點的知識,教師也可以在微視頻中表示出來,提示學生進行重點的理解和掌握,促進他們對于這些重點知識的掌握。并且,教師還可以在視頻中標注哪些是需要了解,哪些是需要背誦的,以及那些可以進行簡單擴展的地方,將知識精細化,讓學生可以明白哪里是重點,哪里只是需要理解的。
四、利用微課,讓每個學生學有所獲
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讓所有的學生都可以學有所得、學有所成,這是素質教育要達成的目標,所以,我們語文教師在利用微課進行教學的時候也應該注意這一點,面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側重點。比如,對于那些語文學習能力強和理解能力都很強的學生來說,教師要鼓勵他們將注意力集中到微課中的對外擴展中,而對于那些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要讓他們對微課中的基礎知識進行理解和學習,讓他們將這些基礎知識能夠學明白并且能夠得到鞏固。
如在教授二年級上冊《曹沖稱象》的時候,我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了不一樣的要求,比如對于那些能力較強的學生,我要求他們多關注,視頻最后面的一些對外擴展,能夠獨立完成視頻中的要求,而對于那些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我則要求他們主要學習視頻中的基礎知識和運用,能夠獨立學會相關的知識,并且能簡單使用就可以了。
總而言之,微課程的使用極大地改變了語文教學的模式,為我們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和方法,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果,為提升他們的語文成績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邱媛.對語文課堂教學中使用微課的探討[J].亞太教育,2015(19).
[2]王英.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上),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