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亞娟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及應用范圍的擴展,現階段的小學各個學科教學過程中越來越重視對信息技術及多媒體的運用,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實施微課教學成為現階段一種新型的、必備的數字化教育資源,微課主要是在數字化環境下向小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知識,提高小學生閱讀學習水平及自主學習能力。為了分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實施微課應用策略,針對微課教學應用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微課;策略
微課屬于現階段信息網絡技術及教育領域相結合發展起來的數字化產物,具有較為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較為精準短小,主要是指針對某一個知識點問題進行講解的現象,較為重視教學的主題性及突出性。微課主要結合年齡、心理的特殊性采用視頻、圖片、文字及音樂等相結合的資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綜合素質的提高。
一、現階段微課教學應用存在的不足之處
現階段的微課教學在教育教學領域的發展速度較快,絕大多數地區已經使用微課形式進行相應的教育教學,但現階段的微課教學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對于微課教學的探究仍然停留在初級階段,對于微課教學運用及研究方面的機會較少。現階段微課教學主要是由網絡上多種教學資源組合而成的,微課視頻屬于微課教學過程中最主要的載體及教學途徑,具有不受時間、地域限制等特點。利用微課進行教學,可適用于多種教學模式,具有真實性、針對性、高度概括、交流互動型、多元化等特點。但就微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來說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師在使用微課教學后未能及時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學生觀看視頻后未能進行相應的反思,導致教學效率差;加上教師微課制作技術較差、閱讀教學目標受到限制、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有限等因素的影響導致現階段的微課閱讀教學水平較差。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實施微課應用策略
1.微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應用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屬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傳統教學過程中主要以教師收集閱讀資料,在課堂上對學生講解閱讀材料的創作時間、背景、作者基本信息及閱讀材料的主要中心思想等內容,無法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應用微課主要要求教師在課前將相應的閱讀教學以微課的形式發送至班級微信群中供學生課前自主學習,微課視頻內主要包括閱讀材料中的生字、教學難點、重點等,引導學生在觀看視頻后自主對生字查閱字典,帶著教師在微課視頻內提出的問題進行閱讀及思考,針對自己在微課視頻觀看過程中出現的疑問及不解記錄下來,在第二天課堂教學上將問題提出,由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共同探究及討論,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閱讀水平。
2.創設微課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實施微課教學,只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閱讀材料等創設有針對性的教學情境及教學氛圍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體會及感受作者真實的思想感情及感悟,讓學生得到心靈及情感方面的熏陶,獲得思想上的啟迪,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微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利用微課視頻創設針對性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對于閱讀材料的理解及感受。如在進行《冬季到臺北來看雨》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制作微課視頻的過程中可以先在網絡上搜集一些關于臺北風景、夜雨、日常生活場景的圖片或介紹臺北特色的視頻等進行導入,刺激學生的視覺及聽覺感官,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之后,再通過引導學生分析材料中的內容,感受作者表達思念故鄉的情感。
3.利用微課視頻開放閱讀文本,進行閱讀的拓展及延伸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僅僅依靠課堂上的閱讀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及潮流,從閱讀材料文本的內容出發進行相應的拓展及延伸,引導學生利用多維及多角度的閱讀視角,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及知識面,提高學生的閱讀核心素養及語文素養。教師還可以在微課閱讀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由一篇閱讀材料延伸拓展至一組類似文章或風格的閱讀學習,結合閱讀材料的中心思想及情感展開研究、討論及分析,提高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強化學生的閱讀思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及綜合素質。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實施微課教學的意義較大,教師應通過從培養學生閱讀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利用微課進行閱讀方面的拓展及延伸等方式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水平,促進小學生語文素養及閱讀能力的提高,提高小學語文整體教學水平及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康曉琴.微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策略[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7,13(9):46.
[2]張錦蕾.微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情感讀本,2017,22(20):114.
[3]石雅茹.微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呼倫貝爾某小學為例[D].河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