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
[摘 要] 語文是小學生開展研究學習的舞臺,也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語文學科中關于知識能力的積累以及對語文情感態度的培養都需要通過閱讀教學來實現,小學閱讀教學在整個小學教學過程中占據重要地位。但是因小學生年齡較小,知識結構、基礎思維以及儲備能力較弱,所以需要教師給予正確指導。
[關鍵詞] 閱讀教學;小學教學;闡述研究
閱讀對小學生的情感教育、理解概括能力的提升、思維能力的提升都具有積極的推進作用。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一環,為了有效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教師應做好引導、教學、評價等各項工作,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的思維和個性得到發展,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形成。具體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生進行學習的源動力,也是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主要原因。從另一角度來說,興趣可以說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因素。所以,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應先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從心底接受閱讀,喜歡閱讀,主動接近閱讀。進而實現學生的主動性研究閱讀學習。
1.由教師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小學生有好奇心,喜歡將自己比作探險者、研究者或者問題答案的發現者。作為教師,應積極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并在學生進行閱讀前,根據文章內容,從學生的思維角度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懸念進行閱讀,喚起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知識探究。
2.音樂與閱讀結合,渲染閱讀氛圍
音樂具有陶冶學生情操、渲染氣氛等作用,小學生喜歡聽音樂,他們享受音樂帶來的溫馨與甜蜜,將音樂與閱讀相結合,可以活躍閱讀氛圍,給學生枯燥的閱讀中注入新鮮感,讓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心靈享受。總之,將音樂與閱讀教學相結合,也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一種方式。
3.開展小組閱讀交流活動,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小學生熱愛活動,尤其是由學校或教師組織的活動,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在班級內多組織小組閱讀交流活動,開展閱讀交流會、閱讀征文比賽、閱讀分享體驗等活動。在全班掀起一股閱讀風,為學生閱讀營造好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集體的閱讀興趣。
二、指導學生選擇正確的閱讀材料,傳授科學閱讀方法
小學語文是小學素質教育中最基礎的一門課程,對小學生智力和各方面能力的發育與培養具有積極作用。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合理指導學生正確地選擇閱讀材料和書籍。例如我國一些經典文學作品、文言文等,通過其豐富情感和優美的詞句段落讓學生感受文化世界的內涵,同時引導小學生反復閱讀這些好詞好句,以此有效提升小學生的領悟能力和文學素養,加強小學生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比如,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指導小學生閱讀背誦我國著名的古詩詞,讓學生通過閱讀體會這些古詩詞中的意境和表達內容,從而產生共鳴。在這個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挑選的閱讀材料要盡量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心靈感受,以此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
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過程中,正確的閱讀材料是基礎,而最關鍵的是要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讓他們進行科學的閱讀。在對學生的閱讀指導中,讓學生掌握通讀和精讀的閱讀方法,引導學生通過文章中的關鍵字、詞、句來領悟文章內涵,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描寫手法,以此來進一步強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以及領悟到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這樣才能抓住學生的心,讓學生慢慢學會正確的閱讀方式,慢慢愛上閱讀。
三、讓學生學會有深度的閱讀
傳統閱讀教學模式,教師傳授過程占較多的教學時間。此種教學方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知欲望不足,學生成為被動的受體,他們沒有自己的閱讀思想,不能凸顯他們的閱讀個性。在這種閱讀教育模式下,學生的思維容易僵化,對他們今后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的提升非常不利。事實上,閱讀也應該把時間交給學生,應給學生提供廣闊的閱讀時間和思考空間,教師只做引導,讓學生有思考的方向,通過思考來掌握知識技能,提升閱讀自身能力。同時,這里所說的給學生充足的閱讀空間,并不是忽視教師的作用。相反,教師在實現學生深度閱讀這一過程中,起著決定作用。教師要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設計與開展教學,以一些激趣性、啟發性、發散性、遷移性問題來達到“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完而未完,意味無窮”的教學境界。在教學中既要吊足學生胃口,又要讓學生有明確的閱讀方向,讓學生不斷深入文本進行研讀,有效拓展閱讀的廣度和深度,做到在理解作者寫作意圖的同時還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將閱讀情感不斷升華。例如,教師在進行《竊讀記》這篇文章的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先通讀整篇課文,然后再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下一步的精讀,即:“我”為什么要竊讀?“我”是怎樣竊讀的?“我”竊讀的感受是如何的?教師完全可以將閱讀分成三個層次,基礎差點的學生可以通過閱讀知道文中的“我”為什么要竊讀,而基礎好一點的同學,可以根據教師的問題一步步摸向文中的主旨即“作者是怎樣竊讀的,竊讀之后的感受又是什么”。這樣一來,既照顧到了后進生的閱讀情緒,讓他們有學習的成就感,又可以激發優等生的深度閱讀欲望,讓他們體悟到作者的思想情懷,從而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
四、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個體閱讀的差異性是普遍存在的。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對待學生的閱讀差異,張揚學生的閱讀個性,讓學生在個性化的閱讀中獲取有效知識,這正是現代教學下實現個性化閱讀的關鍵。為此在閱讀教學指導中,應該尊重學生的閱讀差異,不能把學生作為被動的受體,而應該充分利用這種差異,鼓勵他們進行個性化閱讀,培養他們對閱讀的興趣,不斷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例如:可以利用自習課或者閱讀課進行課外讀書交流活動,利用交流活動來豐富和促進學生的課外閱讀,在活動中,不規定學生閱讀的文體,不評價學生的閱讀內容,只關注和交流學生的閱讀心得,交流他們的閱讀體會,通過閱讀來展現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讓閱讀成為豐富學生情感的一種文學體驗。
總之,人們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越來越重視。閱讀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也可以拓展學生的眼界,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對小學生來說是獲得信息和知識的有效途徑與方法。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策略,讓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為小學語文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立軍,馬鴻儒,劉建陪,李建玲,王志遠等.綜述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J].語文周刊(上中旬),2016,(10).
[2]周雪瑩,閆國英,李建玲,潘博成,劉秀清等.解析小學英語課堂中自主學習的開展[J].學周刊,2017,(08).
[3]徐增榮,李博成,張麗麗,馬成輝,李愛榮等.解析課堂筆記在音樂課堂自主學習中的作用探析[J].音樂教學天地,2015,(01).
[4]張紅旗,馬文東,張曉娜,吳曉丹,李秀麗等.淺談在語文教學中創設情境,鼓勵學生自主學習[J].課程教育研究與應用,2016,(02).
[5]王志路,劉曉燕,李建利,王秀生,馬連良等.解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分析研究[J].亞太教育, 2014,(06).
責任編輯 王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