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以來,益于培養歷史思維和史學素養的史料教學愈受重視,但由于課時緊張、課程內容繁雜、學生基礎薄弱等因素,在高一歷史課堂上難以展開,史料教學的意義難以實現。微信教學恰好彌補了一些不足之處,在高一歷史教學的視域下,作者嘗試運用手機微信輔助基于史料的教學。
關鍵詞:手機微信;高中歷史;史料閱讀;史料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1-27
作者簡介:周思祺(1992—),陜西石泉人,陜西省石泉縣石泉中學教師,研究方向:歷史課堂教學。
一、以學科特色為基點,以“學生為主體”為原則,定義微信輔助基于史料的教學的著力點和范圍
歷史是一門實證學科,以“求真、求實”為訴求,任何研究都必須從具體的歷史事件出發,而落在具體的形式上,則是要從史料出發?;谑妨系慕虒W利于培養學生學習歷史學科的能力技巧,但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人文素養,實現品德陶冶才是最終目的。基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歷史課堂的積極性,從旁引導,逐步達到現代教育的目標,教會“學生學習,學會做人”。因此,教師運用微信輔助基于史料的教學時不僅要以學生為主體,還要注意史料的選取和著力點,需側重于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歷史能力和情操的陶冶。
二、以課程為中心,以史料為呈現方式,同步延伸課堂
以課程為中心,堅持學生第一的原則,確立微信學習的相關主題;運用微信公眾平臺、微信聊天、在線檢測信息等技術設計“興趣閱讀”“合作探究”“課后拓展”等板塊輔助展開基于史料的教學。
以必修一《新中國初期的外交》一課為例,“興趣閱讀”版塊可提供豐富的材料及紀錄片等,便于了解新中國初期外交領域的主要成就及周恩來總理作為外交家的風采,完成自主學習,開拓學生的視野?!昂献魈骄俊卑鍓K包含“探究主題、探究要求、史料素材、提交成果”,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參與史料探究。《新中國初期的外交》一課教師可按照課程標準及教學目標,設計3個探究主題——“探究1:新中國實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背景原因”“探究2:毛主席為何要實行“一邊倒”?”“探究3: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的原因以及在處理國際關系方面對中國和世界分別具有什么意義?”。教師可運用微信公共平臺及二維碼技術分別制作這三個主題的二維碼,講清每個小組的探究任務及要求,提供相關的史料素材,各個小組運用微信建立專題微信群,運用網絡搜索相關資源,并結合微信公共平臺提供的史料合作探究,最后整理成果提交。以此,鍛煉學生分析史料、提取信息、協作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及歷史能力?!罢n后拓展”板塊教師可提供新中國外交及當代中國外交的相關內容的資料、文獻、視頻、推薦書目等資源,拓展學生知識面,讓學生感受當代中國外交的輝煌,增強對祖國的自豪感和愛國情懷。
三、以微信公眾號為平臺,開拓歷史視野,滲透史學素養
高一學生需要同時學習九門課程,時間緊張,作為閑暇時間的周末正好是閱讀的空檔期。教師可以運用微信公眾平臺,推薦相關的歷史著作或是歷史紀錄片、歷史故事、社會熱點事件等,讓學生在休閑娛樂中開拓視野,關注生活,滲透史學素養。此外,教師可充分運用微信組織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可組織各班小組繪制歷史知識思維導圖,然后將每個班每個組及其作品在公眾號上進行介紹,組織每個班學生進行投票,選出最優秀的作品。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參與歷史學習,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小組成員間互相協作的能力。
四、關于微信教學的反思
利用微信教學是社會進步和教育模式多樣化的必然結果,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微信的運營需要攻略和第三方軟件的支持,但教師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利用微信公眾平臺、二維碼技術、在線檢測系統等教學技術進行教學,絕不是教學的核心,而是依托、是助手,不要為技術而教學,更不應成為教學的桎梏,關鍵是要努力實現將學習的決定權轉移到學生,推進模式的有效實踐。
微信除了在教育與學習方面的應用,還有許多娛樂、營銷等功能,容易弱化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因此,我們需要合理構建一個高效的學習環境。首先,我們可以加強對微信學習者的思想教育及微信學習小組的管理;其次,可以利用自定義菜單功能將微信公眾平臺上教育學習類資源與其他娛樂類資源歸類分組管理,進行合理的模塊化,構建高效的學習環境,這不僅可有效對知識進行規范化,還可促進學習者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曾祥容.史料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版),2016(1):80-81.
[2]蘇玉紅.大數據時代的高中歷史史料教學探微[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版),2017(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