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華 徐宇寶 張曉東 鄔志軍
摘 要 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的建設離不開學生創新應用實踐能力的培養,參與學科競賽是激發創新創造潛能以及鍛煉應用能力的有效手段。與培養地方應用型人才的辦學定位相結合,構建基于學科競賽的大學生創新和應用能力培養平臺,形成了學生積極參與的良好氛圍,有效地提升了本科生的創新和應用能力。
關鍵詞 學科競賽 競賽平臺 應用型人才 創新應用能力
0 前言
2015年5月國務院《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中指出高校應堅持創新,以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為重點,加快培養規模宏大、富有創新精神、勇于投身實踐的創新創業人才隊伍。新形勢下如何能讓培養出來的人才的創新應用能力滿足和適應社會上科學技術發展的需求,給我國的高校尤其是應用型本科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皖西學院是安徽省省級示范應用型本科高校,電信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機械專業是安徽省特色專業。“應用型”和“創新型”人才是應用型高水平人才培養的核心所在。對于大學生創新應用能力的培養,首先必須要有一個好的實踐平臺,這是極其重要的。
1 學科競賽與創新應用
眾所周知,創新源于實踐,而實踐應用又成就了創新。創新應用能力要求的是具有創新思維、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團隊合作意識,并能轉化為具體的行動。現階段,大學生學術科技競賽種類很多,涵蓋了絕大多數理工科專業。競賽中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鑒別、解決實際問題,多以團隊形式進行,內容包含多學科的知識面,題目主要以解決工程技術為主。大學生若能積極參與到學科競賽,通過項目式的訓練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應用能力。
針對我校機電子電氣類、機械類本科生實踐創新應用能力的培養,構建學科競賽平臺是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抓手之一。把學科競賽與培養地方應用型人才的辦學定位融為一體,建立學科競賽平臺,平臺堅持以競賽促學業、用成績勵成才、營造競賽氛圍。秉承“以賽促建、以賽促練、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的理念,極大地提高了平臺建設的水平和指導教師的實踐能力,充分調動了學生參與專業實踐活動、參與學科競賽的熱情,提升了學生創新應用能力。
2 構建學科競賽平臺
在構建學科競賽平臺中,由學院院長直接領導,負責和協調各類大賽工作,制定實施了一系列的辦法,目前已建立了一套組織培訓、選拔選手、輔導、競賽、師資隊伍建設、激勵獎勵等各個環節的管理制度,已基本形成了科學、規范、高效、有序的管理體系,保障了平臺建設的進行。學校制定了一系列學生參與學科競賽等科技創新實踐活動的激勵機制與獎勵辦法,有效激發了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的積極性,保障了大學生應用創新綜合能力提升的基本條件。
(1)硬件設施。學校有設立學科競賽專項資金,學院籌措資金,借助學院實驗室以及機電一體化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資源,采取開放實驗室與學科競賽相結合的辦法,為學科競賽平臺提供了有效的硬件支撐。現平臺建有智能汽車控制實訓室和機電創新等開放實驗室等,開放不僅面向學院,還面向全校,只要有興趣有愛好,不分專業、不分性別,只要想參加大賽和想做好大賽的師生,全部歡迎和接納。智能汽車實訓室主要由學生自主管理,若有事情有困難,老師現場指導和解決,這樣做不但大大提高學生的課余時間利用率,而且可以提高學生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的意識。
(2)師資隊伍。針對不同的競賽,建立了一批較為穩定的師資隊伍,同時充分考慮吸收教學經驗、科研能力強的、責任心強的、交叉學科的青年教師、優秀教師,力求師資隊伍雙能型、多元化。同時注意指導教師的梯隊建設,起到傳幫帶作用,保持培訓指導工作的有效進行以及學科競賽平臺培養人才的可持續發展。
(3)選拔機制。在參賽選手選拔機制上平臺主要依托大學生協會如大學生電子工程協會、電氣工程協會、工程創新協會等,組織協會成員進行專業知識及實踐能力訓練,培養和選拔人才,以興趣愛好為引導,為學科競賽提供人才儲備,為賽事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4)激勵機制。對參加大賽的學生給予素質拓展學分,對獲獎的同學給予物質獎勵和綜合測評加分并且在評優評獎、學位獲取上給予傾斜。對于指導教師指導組別有獲獎的,學校亦有獎勵并在職稱評聘上予以傾斜。
(5)教學改革。抓住課堂教學,發揮基礎作用。為全面提高學生實際動手和綜合應用能力,在機械等專業培養方案中增加項目教學、實訓實習、工學結合等綜合性實踐環節,如改革電子技術等課程實驗由同學們自行設計、測試和數據分析。另外在機電控制類相關課程教學中引入競賽中的控制系統實例,在機械設計制造類課程教學中引入無碳小車比賽和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相關產品設計和加工,均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 構建學科競賽平臺的成效
構建學科競賽平臺以來,通過組織各類競賽,“以賽促建、以賽促練、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成效是明顯的。如今智能汽車競賽、智能制造大賽、工程訓練大賽等已經成為學院品牌賽事。近3年,學生參賽并獲國家級省級獎項若干,學生就業層次不斷提高。
“以賽促練”,參與學科競賽鍛煉能力已經成為校園常態化的教學活動。參加國內的其它賽事并獲國家獎項也已成常態。平臺對于固定AB類賽事提前介入做好培訓及預選賽,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創新應用能力。
“以賽促學”,參與競賽,相當于完成一個項目,需要學生自主查閱大量資料、學習大量的課內課外的知識、學習的目的性和積極性大大提高,也進一步夯實了專業的基礎知識并拓展了知識面,并且還需要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績,還必須進行創新實踐,這樣一來學生的專業知識及創新應用方面能力得到極大的鍛煉與提升。一批批經歷了參賽磨礪的學生,不再甘于被動的課余學習,團隊的榮譽成為他們的驕傲,乘著競賽的翅膀,飛向成才之路。
“以賽促教、以賽促改”,通過組織教師直接參與、指導學生參加技能大賽,相關學科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大量實例,在教學中輔以優秀參賽事跡也能有效激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促使教師理解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賽事對教研教改效果也是明顯的,反過來學校也在質量工程項目又給予了大量的支持。以學科競賽為載體的各項改革有效支撐了學校的創新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4 結束語
將硬件、軟件、機制、教學、文化等多方面進行緊密結合,構建學科競賽平臺,“以賽促建、以賽促練、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幾年來的實踐證明了構建學科競賽平臺的成效是明顯的,有效地推動學院的實踐教學工作,促進教師自身能力的提高,也促進了專業實驗室的條件的改善,使學生整體實踐能力和創新應用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明顯提升。
參考文獻
[1] 劉旭輝,李芳等.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模式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3(19).
[2] 陳小虎,楊祥.新型應用型本科院校發展的14個基本問題[J].中國大學教育,2013.1.
[3] 程利.應用型本科:如何提高學生就業創業能力[N].光明日報,201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