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立俠

摘要 目的:探討甘精胰島素與格列美脲治療社區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收治社區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用甘精胰島素治療,觀察組采用格列美脲治療。結果: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的血糖水平均改善,格列美脲治療效果更明顯(P<0.05)。結論:社區老年2型糖尿病采取格列美脲治療能有效控制血糖穩定。
關鍵詞 社區老年2型糖尿??;格列美脲;甘精胰島素
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會引起內分泌障礙,臨床上表現為血糖升高從而引起機體糖、蛋白質、脂類代謝紊亂[1]。權威數據顯示,其在老年人群中最常見,這可能源白老年體質較弱[2,3]。目前臨床多采用藥物治療,但是南于機體應激功能障礙,長時間服藥后會引起自主神經病變,從而導致血糖出現波動,增大低血糖發生率。為分析甘精胰島素與格列美脲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社區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觀察組患者年齡集中在60歲,但≤80歲,平均(61.3±13.4)歲;病程1.25~6.34年,平均(3.61±1.24)年;男女比例23:22:對照組患者年齡集中在62歲但≤78歲,平均(62.3±12.9)歲;病程1.02~5.47年,平均(3.59±1.05)年;男女比例7:8。兩組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所有糖尿病患者[4,5],排除對研究藥物過敏者,排除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患者,排除心腦血管疾病患者。
治療方法:甘精胰島素治療對照組:每天給予甘精胰島素10U皮下注射,每4周監測1次血糖水平,針對血糖情況調整藥物劑量。觀察組采取格列美脲治療:每天口服2 mg格列美脲,1次/d,早餐前服用,兩組均連續服用12周。
治療評價:分析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情況。針對其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空腹胰島素(FINS)等情況比較分析。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8.O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治療前,兩組血糖水平無差異。治療后血糖水平均降低,胰島素水平升高,但觀察組的改善效果更明顯,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討論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臨床上究竟是采取口服降糖藥物治療還是注射胰島素治療,目前臨床還沒有明確的定論。熊冠華等在研究中指出[6],服用降糖藥物效果優于注射胰島素,這源自格列美脲的服藥頻率較低,患者的依從性較高,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另外,其作為第三代降糖磺酰脲類藥物具有較好的藥物代謝動力學性質,進入機體后能迅速發揮作用。經機體作用后會迅速被代謝,不會囚代謝物滯留造成器官功能障礙。甘精胰島素是一種胰島素類似物,能夠通過人體的胰腺進行模擬,通過分泌大量的胰島素發揮降糖作用。其長效性可保證機體長時間處于穩定狀態。張潭等在研究中指出[7],如果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甘精胰島素,其自身的血糖水平改善效果不如格列美脲,血糖指標較高,且胰島素水平低。為分析甘精胰島素與格列美脲藥物治療效果,研究如下:治療前,兩組血糖水平、胰島素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降低,且降至正常范圍,無低血糖癥狀出現,胰島素水平較對照組升高,這與張潭等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證明此研究可信度高。但是此研究可能由于選擇的樣本數量較少,部分研究結果難免會存在一些誤差,造成部分指標與其他研究人員的數據有出入,希望能在以后的研究中加以改進。
綜上所述,對于社區2型糖尿病采取格列美脲治療效果較好,能顯著控制血糖、胰島素水平,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向敏,程新芹地特胰島素與甘精胰島素聯合格列美脲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體質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3):43-45
[2]顏雪靜,劉勤.甘精胰島素聯合格列美脲治療2型糖尿病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7(2):260-261.
[3]呂敏.甘精胰島素聯合格列美脲治療2型糖尿病55例[J].中國藥業.2015,11(21):200-201.
[4]徐美麗.格列美脲治療社區初發2型糖尿病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4(7):52-53
[5]蔡丹,張玉梅,嚴偉,等甘精胰島素和格列美脲對初診2型糖尿病的療效對比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9):12
[6]熊冠華,吳曉英,曾金蓮,等.甘精胰島素、格列美脲治療社區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J]北方藥學,2016,3(6):966.
[7]張潭.格列美脲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的臨床應用意義探究[J].中同現代藥物應用,2017.9(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