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紹軍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要求教師應該以育人教育為導向,提升自身素養,而核心素養培養成為焦點。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良好生活習慣、健全學生人格素養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語文教師是否具備核心素養,對學生未來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對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了關鍵性作用。為此,著重分析語文教師核心素養的界定,提出語文教師核心素養培養的路徑,旨在實現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途徑;核心素養;語文教師
一、語文教師核心素養的界定
核心素養是一個人需要具備的素養,是一個人適應社會發展、適應終身發展的必備素養,強調人的社會關愛、個人修養、家國情懷,注重合作參與、自主發展、創新實踐。核心素養是一個人技能、態度、知識的綜合體現,包含個人組織能力、自我管理、人際交往等素養,又包含探究問題、問題解決、批判性思維等素養。反思性是核心素養的核心,語文教師的核心素養是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體現出來的人文性、工具性、思想性素養,也是教師全面貫徹黨的重要教育方針的體現。教師只有具備核心素養,才能夠促進新課改教育理念的實施,推進語文教學的更新,實現育人教育模式,進而使學生全方位發展。
二、語文教師核心素養培養的路徑
(一)構建終身學習目標
語文教師要意識到,社會在不斷進步,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下,語文教材及學生都在不斷地變化,因此,教師應該與時俱進,通過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在社會發展歷程中站穩步伐,給學生提供符合學生成長的教育,進而促使學生成長、成才。基于人的成長是一個漫長、艱難的過程,教師加強自身意志力,時刻不松懈,構建終身學習目標,進而培養語文教師核心素養。語文教師可以運用課余時間選擇文學作品進行閱讀,拓展自身知識面,提升自身語言表達能力,并且將自身所學有效地融入語文課堂教學中,將學習成果與學生分享,感染、啟迪學生,使學生能夠以教師為學習楷模,進而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提高語文教師文化修養
文化修養對語文教師具有促進作用,語文教師與其他類學科教師不同,不僅應該具備基礎知識儲備,還應該擁有良好的文化修養,進而才能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化素養,使學生對生活、學習具有理性的認識。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以知識引導學生,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例如,《王二小》一文。這篇文章主要敘述小英雄的勇敢、機智,以自己的聰明幫助八路軍叔叔殲滅了敵人。該篇文章有許多值得學生學習與借鑒的地方,如果教師文化修養低下,就不能夠合理地引導學生,無法引領學生探索其中的精髓,無法讓學生感受到小英雄的機智,無法去體會小英雄當時的思想感情。由此能夠看出,文化修養對教師教學的重要性,因此,教師應該以核心素養為導向,提升自身文化修養,引領學生更好地去感受、體驗語文課文的內涵,以正能量知識教育學生,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三)創新教學模式
隨著新課改教育理念的實施,對語文教師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應該具備過硬的專業知識,還應該創新教學模式,以學生興趣為導向,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然而,在以往語文教學中,教師通常采取單一授課模式為學生授課,使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不高,學生主觀能動性得不到有效的發揮,導致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低下。因此,教師應該鍛煉自身創新思維,與時俱進,學習與借鑒先進的教學模式,豐富語文教學趣味性,進而培養教師核心素養。例如,在學習《烏鴉喝水》一文時,教師為了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可以提前整合語文教材,運用信息技術與知識相結合,將知識生動化、形象化呈現在學生面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并且根據知識內容為學生提出相對應問題,引導學生去探究、思考知識,啟迪學生思維模式,進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教師創新教學模式,不僅是自身核心素養培養的需要,同時也是學生發展的需要,符合學生學習需求。此外,教師還應該加強自身心理健康教育,因語文教師日常工作較為繁忙,不僅要教育好學生,還要肩負各項責任與義務,難免會形成心情煩躁的現象,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緩解教師緊張情緒、壓力的有效手段,故而,教師應該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學習模式,進而培養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教學改革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語文教學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提升學生學習素養,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而這些都離不開教師的作用。教師應該通過學習不斷地豐富、提升自己,培養自身核心素養,進而促進教育改革的實施。
參考文獻:
[1]張蕾.彰顯學科特色,突出核心素養:試論“語文探究式教學”的有效實施[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6):249-253.
[2]卜新堯.“核心素養”背景下語文教師的閱讀與寫作指導:從兩篇學生寫作指導說開去[J].語文知識,2017(2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