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義斌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順利推行,小學數學的教學任務已經不單純的集中在書面成績上,教師同時需要關注學生的個體思維能力,在素質教育下打破墨守成規的教學形式,基于學生的個體水平因材施教的導入契合學生理解認知的內容,注意互動的頻次與質量,通常在缺乏教師的輔助時,學生容易出現認知的混淆,而在封閉性的課堂上,學生又處于一知半解的狀態中,長此以往對數學產生了厭煩情緒,課堂的有效構建,還需依托教材的目標、學生的特點,從不同的考量角度完善課堂的教學方案,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課堂創新;模式
一、引言
素質教育逐漸普及到我國的各個區域,倡導以學生為主體展開教學活動,教師應改變以往在課堂上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改變單向的教學方式為多向的互動,結合學生的課堂反饋,進行數學的教學創新,使得學生時刻調動好奇心,全神貫注的參與課堂的討論,為數學課堂填充活力。
二、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
數學知識直截了當的鋪陳,學生被動的接受教師通過口頭傳遞過來的知識內容,往往會產生遺漏,對于數學的認知不夠全面,一些空間思維能力較弱的學生在進行知識的記憶時,很容易造成認知的混淆,教師可通過情境的創設來通俗易懂的闡述數學的知識定理,引發學生的興趣,但情境的構建應具備足夠的吸引力,從學生的視角出發,讓學生在情境中樂不思蜀,完成數學的循序探究。例如: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的“折線統計圖”時教師結合多媒體展示一只戴著眼鏡的小狗在看著一個折線統計圖,上面寫著每日的天氣,小狗略有所思的樣子很是滑稽,教師讓學生來猜測:“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什么內容,有人知道嗎?”一些自主預習過的學生急于表現自己:“折線統計圖”,教師隨之提出“什么是折線統計圖呢?”學生此時也現動畫中的小狗一樣,若有所思的樣子,教師開始構建情境:“今天的天氣真熱啊,最近的氣溫都是這樣高,下雨的時候才涼快……”,學生們都開始圍繞天氣竊竊私語,大家都感同身受,而后教師提出問題:“這些天氣的氣溫若是有一個波浪來表示,高溫的時候是這樣的”教師用手勢表示“高”同樣用手勢表示“氣溫下降”連起來就像是一個運行的小汽車,學生紛紛開始猜想小汽車在高低坡上的運行狀況,在不同的情境中,學生逐漸撥開了濃霧,開始對“折線統計圖”的理解清晰化,而后教師進入主題:“如果將氣溫連成線段是什么樣的?”而后教師出示近一周高低不同的氣溫,然學生試著進行折現方式的統計,一些聰慧的學生已經制作出了簡易的“折線統計圖”,教師再拿出一些柱形圖、條形圖,讓學生進行“折線統計圖”的轉化,為學生預留自主的學習空間,同時輔助理解上困惑的學生進行探究,讓學生們展示自己的“作品”,學生們的探究欲望高漲。
三、進行合作交流互動
在數學問題的思考上,學生獨立的進行較為復雜的問題研究,很可能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學生苦思冥想不得其解,總是找不到重點,對于數學的題意摸索不清,另一種是學生僅能進行一種操作的分析,考慮問題單一化,自身也就狹隘的認為該問題只有這一種化解的方式,且不知怎樣進行驗證。教師可在開放性、復雜性、議論性較強的問題上展開合作,讓學生快速找到思路,強化學生的自信心,在合作中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視角進行問題的延伸,學生們思考的方式不同,最終歸攏數學的答案,獲得了不同形式的問題解決方式。例如:教學“因數與倍數”時,需要學生了解自然數、正整數、負整數、0、整數之間的關系,整數a÷整數b=整數c(b≠0且余數為0),則a能被b整除,或者說b能整除a整除的條件有哪些,學生經過合作討論,得到了:除數、被除數都是整數,被除數除以除數,商是整數而且余數是0的結論,學生還通過合作自主舉例說明,以具體的數字來驗證理論,可見在合作中學生夯實了基礎,并避免認知的混淆,能夠正確的分辨各類數值,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不同學生的思維方式不同,接受知識的能力也不同,這也就出現了課堂上一些學生跟不上課堂的進展,希望教師放慢速度,而一些學生又很快了解了問題,想要趕快進入下一階段這樣的矛盾現象,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視頻,在課堂上尊重學生的主觀思維與個體差異,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階梯性的進步。例如:教學“分數的意義和性質”時,讓基礎能力較弱的學生回答:“分數的意義是什么?分數有哪些性質?”,讓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進行具體問題的分析,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在課堂上展示自我,形成內心的滿足。再比如:教學“圓”時,讓美術特長生在黑板畫出弧、弦等,鼓勵學生動手制作不同形態的圓,有的學生還帶來了自己設計的風車等,從學生的優勢出發,使得學生逐漸消除了對數學的陌生感。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五年級的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情境、合作與層次化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充分的展示出自己的優勢,樹立求知的信心,在鼓勵下學生充滿了求知的動力。
參考文獻
[1]黃麗華.淺談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創新[J].數理化學習教研版,2015(1).
[2]葛秀英.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創新[J].文理導航旬刊,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