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娟
摘 要:荀子曾經說:“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進步。教師之間在知識水平上并沒有很大的差別,但是呈現出來的課堂卻有高效和低效之分,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也不同。本文主要探究了教師在課堂上如何“善假于物也”,促進學生產生語文學習興趣。
關鍵詞:高中語文;高效課堂;善假于物;教學手段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善于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來調動學生的語文學習欲望,促進學生參與到課堂探究中,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和課堂的主人。教師可以借助有效的教學手段的幫助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引導學生參與到課堂探究中,主動地獲得知識,感受知識習得的樂趣。學生參與課堂看到教師提供的教學手段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地分析語言規律和文章的思想,進而學會鑒賞,品味文章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和語言,陶醉其中,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分析能力,實現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主動地探究語言知識,提高語言學習能力。
一、借助實物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教師在語文課堂上要善于借助實物來給學生營造真實的情境,給學生帶來真實的感受。實物會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使學生可以真實地看到所講授的知識,形成直觀的體驗。這種學習效果比教師直接地講授更加具體、形象,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進而產生探究的興趣和欲望,主動地融于課堂探究中,思考所學的知識。例如在學習《中國建筑的特征》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提供故宮的建筑模型,使學生可以真實地看到故宮建筑的特點,由此來了解中國建筑總體特征。通過對故宮建筑模型的觀察,學生會通過這個立體而且真實的物體來了解故宮的立體構成,看到故宮的臺基、房屋和屋頂。通過觀察學生會看到故宮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左右對稱、坐北朝南、有主有次的特點。
二、借助活動促進學生參與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育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活動是促進學生參與課堂探究,產生學習欲望的一種有效手段。教師要善于借助活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可以關注課堂,在活動中習得知識,提高學習能力。例如在學習《鴻門宴》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活動,鼓勵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探究:課文是從哪幾方面刻畫樊噲的?問題會成為學生活動的“催化劑”,促進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討論中。通過積極溝通和交流,學生會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之后對分析的這些信息進行總結和提煉。分析中,學生認為:“此迫矣!臣請入,與之同命”,語句短促急迫,表現出緊張的形勢,急迫的心態,忠勇的性格。這是從語言方面來描寫的。而“帶劍擁盾入軍門”,“立而飲之”,“拔劍切而啖之”等句子則表達出了樊噲內心想要拯救主人的急切心情。這是從行動上來描寫的。
三、借助媒體培養學生產生興趣
荀子云:“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已經很普遍,成為教師和學生喜愛的一種方式。多媒體具有聲形并茂的特點,可以通過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關注課堂,進而把目光都集中在要學習的知識上,無形中提高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和語文素養。例如在學習《竇娥冤》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首先觀看電影《竇娥冤》,使學生對故事情節和其中的人物有一個簡單的了解。通過看電影,學生會了解其中的人物和人物關系,了解故事情節和發展方向,明確故事的起因、經過、高潮和結局,進而融入到故事情節中,形成自己的認識。這種學習方法大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會讓學生在探究中提高語言技能,學會分析和思考,更好地理解語言知識,明確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教師借助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來引導學生探究,會使學生親歷學習過程,在參與中思維活躍,不斷地建構知識,提高能力。教師借助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會點燃學生的學習欲望,實現學生激情的產生,進而實現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四、借助課外讀物,樹立大語文意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材應體現時代特點和現代意識,關注人類,關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樣文化。”語文教師要樹立大語文的意識,不要把語文知識僅僅局限在教材上或者是書本上,要鼓勵學生拓寬學習渠道,從多層面和多角度去探究語言知識,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讀物,多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多觀察生活,多體驗,在其中形成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豐富自己內心的情感。例如在學習《宇宙的邊疆》時,課文主要給學生介紹了探索宇宙的奧秘,宇宙中的星系及其特點,宇宙中的恒星及特點,我們的星系及地球。為了使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宇宙方面的知識,激發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去閱讀《宇宙秘密》《穿越宇宙的秘密》等書籍,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更好地理解知識。在學習《我有一個夢想》的時候,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閱讀丘吉爾、希特勒、安東尼、羅斯福、列寧等著名演講家的演講。他們的演講值得學習,鼓勵學生進行拓展閱讀。學生了解的知識多了,在潛移默化中就會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
總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拓寬教育角度,通過多渠道來指導和教育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地探究知識。學生有了好奇心就會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充分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師不斷地引導下產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愛上語文,愛上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玉新,盧軍良.如何實現高中語文高效課堂[J].語文教學通訊,2014,Z1.
[2]朱木華.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整體感知[J].語文學刊,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