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麗
摘 要:為了使學生能夠學會主動地探究問題,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五環節來自主地建構地理知識。本文主要介紹了在地理學習中,教師通過搭建探究支架、創設探究情境、學生獨立探究、小組協作學習以及教師科學評價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地建構知識,以實現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學生的學習能力就會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初中地理;自主建構;五環節
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建構知識,通過學生主動地探究知識讓學生能夠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學生通過自主地進行思考和分析就會成為學習的主體,在分析中提高能力,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進步。通過教師對于課堂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五環節進行指導和點撥,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實現學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識規律,使學生能夠學會建構知識。下面談一下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五個具體環節。
一、搭建探究支架,啟發學生思維
為了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動起來,教師要給學生搭建一個學習支架,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有的放矢。教師給學生提供的支架就是讓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的方向,有了他們學生會充分地調動自己的思維和潛能去豐富支架。這些支架就像是蓋房子時的框架一樣,在學生的辛勤勞動中和搭建中,學生使之不斷地美觀、漂亮,從而實現了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支架會啟迪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思考帶來方向,促進學生在課堂上的活躍和主動。例如在學習《中國的地形》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伊始給學生提供學習框架,讓學生可以從“知地形”“曉地勢”“論影響”這三個角度進行知識的分析和探究。這三個角度就是學生探究的方向,為學生提供了探究支架,保證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思考和分析,活躍思維。這樣學生就會圍繞著這些方向來探究我國的地勢特點,了解各個階梯的分界線,分析我國地形的基本骨架,掌握主要山脈的名稱、走向以及在圖上的分布。有目的性地探究,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活躍,促進了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自主建構知識。
二、創設探究情境,點燃學習熱情
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知識的建構就要幫助學生創設靈動的課堂探究情境,使學生能夠在情境中產生學習的欲望和主動性。情境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使學生能夠主動地進行探究和思考,促進學生在情境中形成學習熱情。教師恰當的情境會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走進課堂中,融入到教師的課堂問題,開始自己的探究,從而在自主搭建知識中提高能力,掌握所學的知識。在本課的學習中,為了使學生可以了解我國的地勢特點,教師可以創設情境:同學們一起自西向東沿北緯32°在亞洲陸地旅行,會經過哪些地形區?海拔是多少?會看到什么?旅游的情境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會促進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分析中學生會認識到我國地勢的總趨勢是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情境的創設會促進學生思維的活躍,點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利于學生自主建構知識。
三、學生獨立探究,形成自主認識
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探究,促進學生能夠在自主探究中形成自己的認識。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和課堂的主人,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會形成明確的認識和理解,才能夠掌握知識。在獨立探究中學生的思維會親歷學習過程,形成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在思考中學生會逐步地對知識進行分析和判斷,促進學生思維的活躍和能力的提高。在思考中學生會運用自己的邏輯思維和想象思維,并且有時學生會形成自己的創新,尋找出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例如在本課分析地形特點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提供“中國的地形”圖示,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來對照圖示,找出高原、丘陵、盆地、平原、山地所在的位置,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了解大興安嶺、太行山、東北平原、準格爾盆地等等不同地形類型。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只有通過自主思考才能夠形成深化認識,才能夠真正理解,在獨立探究中內化知識,熟練掌握。
四、小組協作學習,開拓視野范圍
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協作學習。在合作中學生的視野會變得更加開闊,學生的思維會更加活躍,讓學生能夠在合作中深化認識,提升理解。通過合作學生可以分享知識,實現學生對于已知知識的共享。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交流和學習的平臺,促進學生在這里可以進行觀點和知識的分享。在分享中,學生的看法和認識會變得更加全面,而且實現了學生對于知識的深刻理解,促進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本課分析我國的地形地勢會對國家的發展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合作討論的方式來探究。合作不僅會點燃學生的討論熱情,而且或促進學生進行發散思維。在學生的討論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氣候、水利、交通這三個方面進行交流,在溝通中完善認識,深化理解,實現學生視野的開闊和認知能力的提高。
五、學習效果評價,補充完善過程
在學生的自主建構知識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對于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如果只有學生的學習,沒有教師的評價會讓學生對于學習目標不明確,找不到接下來的學習方向。在評價中,教師幫助學生指明學生的不足和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問題,指導學生,使學生能夠找到問題的癥結,解決問題,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在評價中,教師還可以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表揚,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習的成就感,從而在探究中逐步地增加自己的自信心,給學生帶來更大的學習動力。
總之,通過教師有效地搭建探究支架、創設探究情境、學生獨立探究、小組協作學習以及教師科學評價會使學生產生學習動力和學習目標,促進學生在課堂的主動參與。學生在親歷學習過程中會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快樂,從而形成主動地學習態度,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實現課堂的高效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鄭途洲.基于新課程的課堂教學改革[J].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
[2]田永興.借助探究式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J].經濟師,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