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對積極心理學研究的日益深入,積極心理學廣泛應用于各個行業的人員教育中。大學生是祖國新一代的領軍者,對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主要分析輔導員使用積極心理學對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及啟示。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啟示
一、積極心理學概述
積極心理學起源于美國20世紀90年代,由美國前心理學會主席塞利格曼倡導發起,積極心理學權威對積極心理學的界定是“積極心理學是一種以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為研究核心,致力于使個體和社會走向繁榮的科學研究”。
通過加強積極情緒體驗和培養個體自尊來使積極特質更加鮮明。在組織層面:積極組織系統不僅是保證積極情緒體驗和積極人格特質的直接來源,而且也是由擁有積極情緒體驗和積極人格特質的人組成。美滿的家庭、校風優良的學校、充滿正能量的社會、正確的輿論導向都使作為個體的人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近年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這些問題大多受社會環境、家庭因素、個人條件等多重原因的影響,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亟須解決的問題。目前,許多學者都在研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但其中大部分學者忽略了隨著時間推移的大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改革開放背景下的大學生和當今網絡、微博、微信充斥生活的大學生顯然具有不同的特點。如今的大學生眼界寬、知識面廣、想法容易偏激、自我保護意識不強。如果不對其進行深刻教育,使其明事理,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會淪為表面功夫。
在教育過程中,輔導員應尋求新思路、新方法,進行正面鼓勵與引導,而非過于關注大學生存在的問題和缺點,忽視大學生固有和潛在的積極力量和美德,致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陷入教育效果不佳的困境。
三、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
積極心理學與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論層面、實踐層面有許多契合之處,應激發學生心理中潛在或已經存在的積極情緒,使其控制自己的行為,達到教育的效果。還應借鑒積極心理學的有關知識,從心理現象的知、情、意、人格等方面進行培養。
(一)培養學生積極情緒、積極特質,提升幸福感
塞利格曼認為,拉近幸福有六種美德,分別是:智慧與知識、勇氣、仁愛、正義、節制、精神卓越。他提出三條幸福法則:1.過去的就讓它過去;2、未來不全像你想象;3、抓住現在的幸福。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多為教師在臺上講授,學生聽講,會使學生產生一種教師居高臨下,高高在上的感覺,會對老師產生畏懼心理,不利于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與學生平等地進行交流,耐心傾聽,正面引導,根據學生身上的六種美德表現強弱來提高其幸福感。用鼓勵代替指責,用預防阻止犯錯。大學生自認為心理成熟,卻往往不堪一擊。現實生活中,大學生們總會在學習、生活、交友以及就業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很多人遇到困難就心理崩潰,寢食難安,甚至采取極端手段結束生命。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導學生用積極的認知方式處理問題,學會樂觀地面對困難,積極地解決困難,進而形成積極的性格特質,在以后的生活中從容自信,積極向上。
當前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并不樂觀,許多學生在上課時都是“低頭一族”,對于老師的講授入耳不入心,思想政治教育沒有取得實際效果。但是,如果大學生在課程中感受到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會愿意并且主動與老師溝通,形成良性互動,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應以學生為主體,增加其積極的情緒體驗,培養其積極特質,提升幸福感,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入腦入心。
(二)創造積極環境,使學生潛移默化得到教育
塞利格曼指出,從20世紀初開始,各界學者逐漸認識到壞環境會產生壞行為,有時候壞環境也會踐踏好品性,有好品性的人也會屈服于惡劣環境,因此創造一個好的環境至關重要。家庭美滿固然好,但是面對出身于離異家庭或繼生家庭的大學生,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培養其積極情緒,還要利用良好的校園文化、正能量的社會氛圍來平復他心中的不滿與委屈。良好的校風校紀、團結友愛的寢室關系、平等的師生關系、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都會轉移他對家庭欠缺的失落感,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大部分同學來自原生家庭,學??梢蚤_設講座,邀請家長與學生一同參加,用積極心理學的觀念來改變家長傳統的“分數為王”的觀念。讓家長更關心學生的性格發展,形成和諧友好的家庭氛圍,鼓勵學生,養成其樂觀向上的性格。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增加社會經驗,提高抗擊打能力,做好學校與社會的過渡與銜接。另外,解決好家庭、學校、社會之間的關系,摒棄各自為政的現象,形成三位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也十分重要。
大學生是國家建設的接班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積極心理學打開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扇窗,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觀念與方法,不僅用其積極向上的理念預防了大學生的心理疾病的發生,還提升了大學生的幸福感,使其更好地明確自身使命,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陳永琴.團體輔導在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中的應用[J].四川旅游學院學報,2014(3):95-97.
[2]雷丹.積極心理學對我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研究[D].東北大學,2011.
[3]塞里格曼.真實的幸福[M].沈陽:萬卷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
黃聰(1987.09—),男,漢族,河南許昌人,工學學士學位,教師,助理講師,研究方向:汽車維修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