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踐
居住空間室內設計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以市場為導向的專業性課程,是室內設計課程的核心課程之一。內容涉及到了人體工程學、施工工藝、材料等基礎性知識,具有理論性、實操性、經驗性、審美,前沿性等特點,也是一門非常貼近生活的一門學科。主要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掌握基本的設計方法并能獨立完成居住空間設計任務,為將來從事相關工作打下一定基礎。由于此門課程的特殊性以及學生個體的差異性,“一刀切”的傳統教學模式顯然已經不能適應此課程內容的教學。
學生情況差異性分析是基于對學生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這兩個大的方面進行分析,涉及到學生的成長環境、智力、認知方式、學習能力、基礎知識、學習習慣、性格類型、情緒狀態興趣愛好等方面,旨在從這些具體的方面找出學生個體的不同點,針對不同的情況采用針對性的教學方式。
針對學生成長環境的分析:在本高職院校中,學生的生源地主要是以農村為主,有少量學生來自城市。由于生長環境的不同對他們的性格以及各個方面都會有些差異性的影響。通常情況下來自農村的學生性格上較為內向,部分學生自尊心較強,抗打擊能力相對較弱,在見識上相對要少一些,但生活自理能力普遍比來自城市的學生要好一些。由于居住空間室內設計課程是一門與生活密切相關的課程,是需要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以及具體的實踐為基礎來進行學習的,所以對學生成長環境的分析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針對學生認知能力的分析:影響學生認知能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智力、認知方式、學習能力、興趣愛好等方面。主要體現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接收度上。在通常的教學方式上,部分教師并沒有充分尊重并認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仍然是采用的課程統一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就會讓部分同學并不能適應其課程,影響其最后的教學效果。
在學習居家空間室內設計課程中,學生對知識點的接收程度還會受到學生的精神狀態、情緒狀態等方面的影響。在傳統的教學中,對學生的精神情緒轉臺的關注及重視程度并不高。差異性教學則是更加重視以情緒、精神狀態來引導學生,充分調動積極性與主動性,達到一個理想的效果。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針對學生在學習此門課程中表現出的情緒狀態要有一定的引導和調整。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性格特點,比如針對內向不自信的同學應以鼓勵性交流為主;針對性格開朗的同學,應采用適當批評加鼓勵的方式,讓其產生壓力和對比,刺激學習動力,提高學習積極性;也可以采用營造小團隊氛圍模式,對基礎差不多并關系較近的同學進行一貶一鼓勵的交流模式進行,讓其形成你追我趕的團隊學習氛圍;如遇到因為個人身體原因或者家庭等原因造成的低迷情緒,教師則應該及時的進行溝通,排解學生的心理障礙,讓其保持樂觀積極的心理狀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可以適當的設置一些具有啟發導向性的問題,讓學生在學習的基礎上并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帶著問題去思考學習,以此來調動學生的思維活性,讓學生從被動接收到主動思考吸取的轉變。
從以往對居家空間室內設計教學內容的選擇來看,教師以往是根據自己對學生基礎情況的判定和了解來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和任務練習要求。這樣以老師為主的教學內容選擇方式是不符合差異性教學的要求的。我們應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來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以下內容則結合居家空間設計課程的部分教學環節進行詳細分析。
(1)針對設計戶型大小的差異性選擇:在此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通常會接觸到針對小戶型、大戶型、別墅型這幾種房型的室內設計,對學生的能力要求也是從低到高,所以小戶型設計相對而言更易把控。但由于此門課程牽扯到的知識點較為廣泛,學生的設計能力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是需要一個積累進步的過程,并還會因為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對知識的吸收程度不同,又會出現進度不一的情況。這就需要教師在安排作業任務時,應根據同學們的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戶型進行練習。如學生對平面的功能分區把控力不夠,主要是對設計的基礎知識、功能性分析及生活體驗欠缺,所以我們在作業選擇上則可以從小戶型進行規劃練習,并針對學生的不同學習接收消化情況選擇作業任務不同完成時間,保證每位同學能有充分思考的過程,一步一步扎實消化掌握知識內容。針對吸收能力較快的同學則可以在時間上稍短,安排難度稍大的學習任務。這樣就可以讓每一位同學找到自己的定位并獲得一定的成就
感,增強其自信心和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針對室內設計風格的差異性選擇:針對室內設計風格差異性的選擇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對不同風格有一定了解的基礎上的作業要求,在這個環節也需要充分尊重設計的差異性以及選擇的差異性上,設計的差異性是由不同文化的影響而形成的,而針對學生的風格差異性選擇則是建立在對空間使用者的充分了解上。所以在此教學環節應該讓同學之間模擬設計者和使用者,讓他們進行充分的溝通交流,在交流過程中做好記錄,再在記錄中提取有效的信息,以此來選擇相匹配的風格;又比如嘗試著讓父母親戚作為使用者進行溝通交流,雖然父母親戚可能并不明白室內設計的相關專業知識,但是他們有豐富的生活經驗,他們會表達自己的興趣愛好及需要,那么我們也可以總結得出一些有效信息。因為使用者的性格、興趣愛好、職業、家庭成員、生活閱歷等的不同,那么他們的需要也會不同,這就是使用者的差異性,所以在我們考慮風格選擇的時候,和使用者進行充分的交流溝通是非常有必要的。
差異性教學針對居家空間室內設計課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此課程教學中,沒有充分尊重并意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仍然用統一化的教學模式進行,最后教學效果即使學生會有一定提升,但是學生長時間處于統一化模塊化的教學方式下,個性化的培養會有所欠缺,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又加上此課程具有一定的創意性,所以就更重要了。那么教師就需要從教學方法上進行優化并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尊重學生的基礎條件,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主客觀因素。二是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針對不同的性格采取不一樣的教學方式。三是將課程設置和學生的基礎條件相匹配,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和任務。四是教師需要和學生講原則,讓學生清楚教師上課紀律原則。
由于居家空間室內設計課程是實踐性非常強的一門課程,所以教師除了教學方面的能力需要提升之外,也需要提高自身的設計實踐能力,這樣在教學過程中將自己的實踐經驗轉換成教學內容,不僅要提出正確的實踐經驗,也要提出在實踐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這樣便更容易讓學生了解掌握,調動其積極性。其次教師也需要提高對學生學習心態的把握,能針對不同的心理特點采用不一樣的教學引導方式,讓學生快樂學習,能獲得自身較大的進步。
本文是以居家空間室內設計差異性教學為例進行了分析研究,總的來講就是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充分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差異性,能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并采用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引導,找到自己的自信和定位,使每一位同學都能在之前的基礎上得到最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