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1],多層次發展探索成為目前趨勢[2]。2014年中職、本科銜接職業教育試點工作開始開展,本文將國內外中、高、本職業教育貫通培養發展現狀及在醫學相關專業的應用進行綜述。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起步早、發展快,經過多年的實踐改革已經實現了一套較為完善的銜接機制。TAFE學院,是澳義務教育后最大的教育與培訓組織,相當于中國的職業學校、技校、中專和高等專科學校的綜合體[3]。美國的職業教育協調發展是CBE模式,能力本位職業教育是美國職業教育的典型模式,能力本位教育的核心是如何使學生具備從事某一職業所必需的實際能力[4]。德國采用的雙元制模式,作為職業教育高等發達的國家,高度重視改行、晉升和進修三類職業教育,形成了整體學習過程。
雖然在形式上各有不同,但其成功的共同點在于找到了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的契合點,從政策、其他保障措施方面予以支持,使得職業教育不再是終結教育,而是不同層次之間的教育銜接,實現了教育利益的最大化。
國內職業教育貫通分段培養主要有以下三種模式[5]:一是中職—高職;二是“3+2”高職—本科;三是“3+4”中職—本科分段培養模式。
教育銜接的核心在于課程的銜接。在我國,職業教育層次銜接中課程銜接暫未形成統一的體系,如科目重復、課程內容重復和理論和實踐培養不匹配的問題。中等職業教育過于重視技能培養,理論教學稍顯薄弱。而高等職業教育起步較晚,教學過程偏重于理論,由此導致相連的兩個職業教育層次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上相互脫節[6]。應當遵循一體化設計,在不同的階段各種素養和能力達到不同的水平,而不是只是簡單的分段培養[7]。
在實施中、高、本職業貫通培養模式的過程中,所覆蓋的專業要根據其特定的人才特點及社會需求來決定[8]。從政策方向為中、高、本職業貫通培養的專業選擇提供方向指導[9]。
培養目標的銜接是職業教育內部層次之間貫通培養的關鍵。但目前的中、高、本貫通培養中普遍存在培養目標定位不明確的現象,原因主要包括:一是職業標準體系不健全。二是專業目錄不銜接帶來培養目標的不銜接。
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較晚,中-高-本職業教育體系處于分段銜接過程,完整的中-本職業銜接并未成熟。研究成果多集中在理論反思、問題探討等方面,沒有形成成熟的人才培養模式體系。需要解決培養目標與人才定位、建立統一標準的課程銜接體系等核心問題,才能真正實現職業教育層次的一體化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