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于加快構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臺的指導意見》、教育部《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精神。更好地為實施自治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促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產業升級提供應用型人才。新疆工程學院自2012年就開始了應用型本科建設,制訂了《新疆工程學院應用型本科建設發展實施方案》,推進專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深度轉型,傳統教育教學向應用型教育教學深度轉型。針對機械工程類專業,在構建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上進行了探索和實踐。
結合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形成規律與教學規律,學校教育與產業深度合作,構建了“單項能力訓練、綜合能力訓練、創新能力訓練”三層次培養,課程教學的“通識教育、專業基礎、專業課程、單項實踐、綜合實踐、素質拓展教育”等課程體系六模塊,“課程與職業素質、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工程應用能力提高與就業、學校文化與企業文化”四融合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
集教育教學、生產勞動、素質養成、技能歷練、社會服務于一體,以行業為導向,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應用型技術人才。解決了高校與行業企業如何開展產教融合,實現多方協同育人的問題。
針對機械專業基礎課程群,通過與機械行業協會和企業合作,對專業基礎課程內容進行整合與重組,重點培養大學生的單項能力。開發了《機械制圖》三維數字模型庫,該模型庫包括機械制圖教學中所涉及的基本體、標準件、典型零件、剖視圖、視圖、裝配體、組合體等七類模型。使用該模型庫可以完全取代實物模型,解決了實物模型因體積和重量造成的攜帶不便的缺點。將課程考試、大學生創新活動和大賽相結合,設計工程制圖和計算機技術相結合“大作業”,在“大作業”中,教師給定條件,學生自行設計某種零件或裝配體,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教學資源的建設及實踐,使教學更加生動,有效的提高了學生對機械專業基礎課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生在讀圖、看圖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目標由只注重基本技能訓練轉變為提高綜合素質、培養創新意識和增強工程實踐能力。解決了如何在專業基礎課教學中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問題。
針對機械設計課程群,利用新技術實現教育方式創新與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由以理論知識為導向轉變為以行動為導向,結合企業機電產品,從實際機械機構運動參數化仿真模型庫案例的編寫入手,從經典機械機構運動方案選取到授課實踐再到學生創新能力量化評價準則構建,形成整套機械設計創新設計案例構造、講述和評定方案,通過豐富貼近工程實際的設計案例素材,改變學生機械基本概念認知方式,在實際問題解決和創新思維培養方面達到強化目的。有效解決教學中因缺乏面向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機械創新設計課程指導、缺乏對技術規律的認識與應用手段、缺乏實踐產品原理創新的鍛煉機會等因素造成的工科學生創新能力整體不足的問題。
著眼于創新創業教育整體推進的目標要求,將第二課堂作為獨立大課堂來建設,思考和構筑出一套在時間和實踐層面上均適合二、三課堂的工程類學生創新創業人才的實踐培養機制,構建了基于第二課堂的應用型本科創新創業實踐體系。針對目前高校第二課堂課程設置缺乏系統的理論支持、課程內容隨意化、課程表層化、課程評價主觀化的現狀,按照“以學生為本”、創新和統籌兼顧的原則,以活動為載體建立“學生主體性”互動式的實踐課程實施模式,根據不同民族學生的學習特點,各族學生混合編隊組建“互助學習共同體”,培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
經過幾年的實踐,產生一系列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成果,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明顯增強,成功創業的學生質量和比例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