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露丹/川北醫學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學生放在主要位置,從精神層面去關注學生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一內在價值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質。高校開設的思想政治課程踐行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促進了醫學院學生的全面的發展。所以,在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時教師應該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更新教學理念,總結教學經驗嘗試多種新穎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對象時刻注重學生的發展,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目標。
我國教育的傳統教學觀念就是以考試成績為判斷教學效率的標準,教師把向學生傳授學科基礎知識為教學的目標,把學習成績作為教師教學考核的評判標準,這樣的教學方式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素質教育的教學要求背道而馳。在我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注重“以人為本”的新時代,大學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要堅持以學生為教育主體,大學政治教師應注重對醫學院學生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真正踐行以學生為主體性的教育理念,促進醫學院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開展大學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對今后學生人生價值觀的正確樹立有非常中重要的作用。當前我國各所高校都存在只是一味的重視理論文化教育,不注重教學方式的更新,致使醫學院學生綜合素養的低下。想要促進醫學院學生全面的發展,就應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幫助醫學院學生培養好的道德素養,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體現出自我價值,促進醫學院學生全面發展。
教師應該把學生放在重心位置,關注學生的進步及時對學生做出正確的指導。因此對于如何增進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工作的實效性,是目前高校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改革所面臨的主要問題。要想高效地對醫學院學生進行道德教育,高校的思想道德教學的教材就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根據醫學院學生實際的情況編排,教師也應制定一套創新式的教學計劃,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使醫學院學生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感受到自己的主體性,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醫學院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和教師之間建立一種和諧融洽的關系,可以使高校的思想政治課程達到教學目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學生為主體可以讓醫學院學生掌握道德理論的知識,也能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最終促進醫學院學生全方面的發展。
當代教育的教學目標是以學生為教育主體,教師是教學的指導者和參與者。而這需要教師與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互動,進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效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是需要師生一起參與到實踐教學活動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以學生為教育主體對象。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開展實踐性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最終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和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為學生創設獨立思考的融洽學習環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在教學時教師要營造輕松融洽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可以不顧及地積極大膽的參與思想政治教學活動中,進而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
高校政治的教育理念要突出思想政治學科的特色,以科學化的學科素養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高校教師要不斷探索出新的教學思路,優化教學設計改變教學模式。嘗試不同的教學方式,采取合理有效的情境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拓展教學空間,以學生為主體教育對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在加強規范政治課程的實施,政治老師應明確整體的教學計劃,還要將課程內容和課外實踐相結合,體現新課程的設計理念。教師要做到結合實戰經驗,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對教學理念不斷改進找到最適合的科學方式。建設適合學生的政治課程知識體系,是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條件。學校教育的目的是以學生為基本,培養出社會人才,有目的的讓學生產生法制觀念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科學知識的基礎。
教育部提出新課改后,高校把培養德才兼備的創新型人才作為教學的最終目標。高校教師在進行思想政治教學時,應該以學生為教育主體對象培養出綜合素質高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與此同時高校教師也應該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因為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行為,對學生的思想道德的培養和綜合能力的提高有著直接的影響。高校政治老師也必須要意識到自己身上肩負著促進政治學科發展的責任,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創新教學設計的實施,推動教學的改革,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業的長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