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滿如 劉 盈/中山大學新華學院
隨著現代智能化工業的飛速發展,藥品分發助手的智能化不斷普及,使得傳統的藥劑師在藥房的技術需求逐漸下降[1]。同時醫院藥學與臨床藥學的發展不斷加快,人們對藥劑師的專業技能不斷提出新的要求[2]。患者對于藥品的用途用法的知悉需求不斷增強,以及藥學監護的需求日益增長。因此,培養藥學專業的學生的溝通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筆者對開設對獨立學院開設的《藥劑師與患者溝通》課程教學方法進行改革與探討,希望不斷提升藥學學生的專業技能。
《藥劑師與患者溝通指南》是一門以病人為服務中心,培養藥劑師與患者的溝通技巧,提高藥學服務質量的學科[3]。該課程人際之間的溝通技巧,具體運用到藥品領域內,并結合醫藥領域的特殊性,研究如何以有效的溝通方式,幫助患者獲得最大的健康效果改善。主要學習任務是學會與患者溝通的技巧,了解患者用藥咨詢的必要性,掌握各種溝通技巧,正確處理特殊患者咨詢的方式,使藥物治療管理咨詢更加專業化,為臨床合理用藥和疾病防治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既學會基本的溝通技巧能力,又學會結合患者的病情,整合所學的臨床醫學概論與藥理學等學科知識,給予患者關于藥物的用藥指導與提供藥學服務[4]。
本課程教學包括兩部分主體內容,一是溝通技巧,包括溝通技巧的基本原理、思路、方法等,二是藥劑師與患者溝通技巧專業性知識,主要以患者案例咨詢與實踐情況探討的方式,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理論和掌握相關應用。本課程采用多媒體教學與黑板教學相結合,通過“啟發式”的教學方法,把理論知識與培養操作技能結合起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適當采用現場小組角色(藥劑師、患者、醫生、患者家屬、醫院管理人員等)扮演、討論或作業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團隊合作和自我表現[5]。
采用平時課堂考勤,課堂分組學生討論與表演表現與學生期末提交調研報告多種形式結合,分別占比10%,30%,60%對學生的成績進行評定。尤其是對學生的課堂表現的思想內容、邏輯思維、綜合分析、語言與禮儀,形成學生內部之間的綜合評價。完善教學評估的方法,多形式對學生的學業進行評估[6]。
通過開設《藥劑師與患者溝通》課程教學,不僅可以幫助藥學生和藥師成為更加有效的患者咨詢師,而且也使學生在場景模擬中不斷進知識構架的整合。通過在課堂上學習相關咨詢與溝通的理論基礎,以及實際案例的教學與探討,可以使藥學生掌握高效和有效咨詢的各種要素,為藥學實踐提供扎實的專業基礎。與獨立學院應用型辦學目標一致。由此可見,基于課程知識結果的整合,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加強教學過程中的開放性與實踐性,完善教學效果評估是增強教學應用性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