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超/淮北師范大學
高等職業教育,簡稱高職。根據教育部相關規定,從上世紀末起非師范、非醫學、非公安類的專科層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應逐步規范校名后綴為“職業技術學院”或“職業學院”,而師范、醫學、公安類的專科層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則應規范校名后綴為“高等專科學校”。 “職業技術學院”或“職業學院”為高職院校的特有校名后綴,是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如何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習慣及培養高質量的高職學生就成為當今高職院校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
學習習慣對學生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培養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是由習慣的性質以及所受培養所決定的,表現在三個方面:
學習習慣有利于學習策略的形成,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習效益的重要條件。
從學生心理發展過程來看,是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會對學生的全面發展發生深刻的影響。
1、學習者個人因素
一個人的學習好習慣是從小養成的。小時候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受用終身。小時候能做到按時上學,按時做作業,按時課后復習,在以后的學習中,就會持之以恒。相反,從小就拖沓,不能按時上學,按時做作業,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也會養成不良習慣。大專生大多是由于高中未能上好的學校接受好的教育或者高中三年內沒有養成好學習的習慣,導致未能進入本科院校繼續學習生造,造成高職類院校錄取的學生普遍沒有很好的學習習慣。
2、外部環境因素
外部環境主要因素包括家庭和學校。家庭因素對習慣養成影響因素大致包含四個方面:第一,家長事事包攬。很多家長認為讓孩子自己做點事,就會影響和耽誤學習。因此事事由父母包辦,不注重鍛煉孩子自身的獨立性。
兩組ATG5基因rs6568431多態性位點的等位基因型頻率以及基因型頻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多態性位點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學校的督導評價
學校要組織督導評價小組,將學習習慣的培養評價納入督導評價。形成學校、班主任、教師、學生四級督導評價體系。學校以學期為單位,學期末進行考查,確定學習習慣養成的效果,積極做好記錄,進行長期追蹤調查。
4、校要進行獎懲措施
(1)對學習習慣表現好的同學,在學期末可以給與“優秀學習習慣之星”的稱號,以資鼓勵,讓其他同學以優秀學習習慣的同學為榜樣。
(2)對學習習慣表現良好或者變現差的同學,老師要積極與這部分同學交流,幫助他們分析自身的不足,給他們樹立信心,讓他們慢慢養成良好的習慣。
根據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學習動機是發動和維持學習活動的心理傾向,它是社會和教育對學生學習的客觀要求在學生頭腦中的反映,是直接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它對學習具有啟動、維持及定向作用。高職大學生的學習動機必然也受著這一原理的支配。在學生的日常學習中,良好的學習動機對學生的學習起促進作用。因此,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對教師的教學成效以及學生的成功來說是非常重要。
學習動機的影響因素包括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內部動機是指人們對學習本身的興趣所引起的動機。外部動機是指人們由外部誘因所引起的動機,動機的滿足不在活動之內,而在活動之外。
1、影響學習動機的內部因素
認知心理學觀認為,影響學習動機的內部因素包括學生的自身需要與目標機構、成就與年齡特征、學生的性格特征和個別差異、學生的志向水平和價值觀、學生的焦慮程度。對于高職生而言,影響他們學習動機的內部因素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自我定位低,缺乏學習目標。
高職是大學中最低的學歷,雖然也叫高等教育,但他們專科的學歷會讓他們感覺到自卑,畢竟沒有考上本科院校學習,自我定位比較低,自己覺得能力各方面不如本科院校的學生,所以也沒有很好的學習目標,自己也對自己放松,很多學生覺得混畢業就行了,這些限制了高職學生學習動機的發揮。
(2)對自己的未來感到渺茫,沒有自己的規劃。
現在社會競爭激烈,很多單位、公司都是看學歷,學歷是第一敲門磚。高職生由于自己的學歷低,本身帶有自卑感,覺得自己總是比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差很多,做什么都不如別人。找不到自己身上的優勢,久而久之,對自己的未來也是覺得希望渺茫,也不想規劃自己的人生,抱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態。
(3)學習興趣不濃,上課學習質量不高。
由于好多高職生是由于高中學習就不是很好,所以未能考上本科院校,這幾年國家的高職分數最低分降到180分,所以,收的學生質量也不高,好多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上課玩手機,下課打游戲看小說,這種惡性循環導致學生學習沒有質量,自暴自棄,無心學習。
2、影響學習動機的外部因素
學習動機的外部因素,受他人的社會情感影響 (關愛、尊重、鼓勵) 以及外部環境的刺激(家庭、學校、社會等)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對于高職生,影響其學習動機的外部因素可以歸納為幾個因素:
(1)來自家庭的影響。很多學生上高職,首先由于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好,又在父母的壓力之下選擇了高職院校,于是,學生勉強遠離家鄉求學,以往在高學中三年的緊張學習生活讓踏入大學校門的高職生萌生了放松的想法。父母也因為孩子上了高職算是成年人,關注的焦點大部分是孩子的生活而不是學習。
(2)來自社會的影響。社會環境對高職生影響也非常直接。主要體現在就業政策、就業形勢等方面。中國是人口密集型國家。選人用人大多一學歷劃分。
我國教育家葉圣陶直截了當地說:“教育無非是培養良好的習慣,良好的道德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衛生習慣。”北大教授康健認為,“習慣養成本身是屬于教育,不是屬于管理的,也不是屬于處罰的。”教育家洛克在很早以前也就說過:“事實上一切教育歸根結底都是為了培養人的良好習慣。”
多數學生的學習習慣不良,目前大學生課外活動的豐富多彩,同時學生熱衷于社會實踐實習,導致學生課外閱讀率普遍偏低,甚至有下降的趨勢;訪問也發現不少學生只重視課堂上的認真聽講、課后完成作業,而忽視了課前預習和課外閱讀等課外學習習慣的養成。其原因比較多,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意識到預習和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課前預習是學習的重要環節,它不僅是學習的第一步,更是學生成功的起點。
“桔生淮南則為桔,桔生淮北則為積。”環境因素對一個人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要。高職大學生具有潛在的學習能力和熱情,學生群體一旦形成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學生會處處感受到認真學文化、講科學、求知識的強烈氛圍,就會產生人心思學的巨大吸引力和好學有為的驅動力,會對個人潛在的學習能力和熱情產生正向激發,使學生的習慣受到潛移默化的良好影響,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很快地開始養成。
針對高職學生學習習慣差、學習動機普遍不強的狀況,我們必須認真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不能僅僅以過去的觀點認為是高職學生由于學習差,所以不愛學習所導致的。我們要針對研究發現的不同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采取對應措施,切實提高高職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動機,努力培養一名優秀的高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