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素杰
摘 要:培養學生的邏輯哲理思維,豐富學生的生活及情感,指導學生“我手寫我心”,切實提高寫作水平。將解決作文課如何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的問題,同時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及學生主體作用。
關鍵詞:高中語文;情感與認知;寫作教學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推行,中學語文教學越來越關注學生主體,作文教學愈來愈顯示出其突出性和重要性。《高考作文評分標準》中要求作文內容充實,感情真摯。感情真摯充實才能打動閱卷老師,得到理想分數。這幾年天津的高考作文題目更加人文化,更加注重對學生認知與情感的考查。2013年,直接命題為“____而知之”,更是突出了認知的重要。天津高考作文更鮮明地體現了一個注重——注重理性;體現了兩個回歸——回歸人本,回歸生活。為此,教師和學生都應關注人生,關注社會熱點和時代主題,學生要學會以自己所知之事曉人,以自己所明之理服人,以自己所蓄之情感人,在突出情感、想象的同時保持理性色彩。高考不只考作文,更是考做人,但非常遺憾的是,有不少考生的作文膚淺片面,缺乏真情實感。
天津四中高中語文組本著教學生做好人、教學生寫好文的原則,從面向未來著眼,從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培養學生的美好情操入手,通過對寫作教學與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深層關系研究,秉承寫作主體論、過程論、動力論的原理,注意發展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聯想力、思考力,通過培養認知和思維加強表達訓練。注重培養學生敏銳的心靈,引導他們關注身邊的人和事,從身邊的平凡世界體味人間美好的真情,使學生情動而辭發,并因成就感而激發寫作熱情,做到“我手寫我心”。我們分年級梳理了教材中哲理意味強、富有真情實感的經典篇目,印發了畢淑敏、周國平等當代作家的精美散文和高考優秀作文,并組織學生參加了第一屆“新蕾杯”全國中學生經典名著價值閱讀征文活動和第十八屆“語文報杯”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校圍繞“認知·情感·寫作教學”進行了一系列作文教學
規劃。
高中作文教學以必修課“表達交流”為主線,聯系生活實際和教學實際進行。分成兩大部分:一是以積累為目的,有計劃地督導學生摘抄、寫隨筆和讀書心得;二是對常見文體的有序訓練,高一以記敘文為主,高二以議論文、散文為主,高三增強應變能力和精彩的表達能力的訓練。
一、各學段作文安排與要求
高一,大作文每學期4篇,小作文與隨筆、片段訓練結合。在60分鐘內完成750~800字的較復雜的記敘文。要求:中心突出,構思新穎,剪裁精當,語言具體形象、生動感人,結構完整,卷面
整潔。
高二,大作文每學期4篇,小作文與讀書心得、隨筆結合,增強片段作文和口頭作文的訓練。在60分鐘內能寫800字以上、高考標準中等水平以上的作文。要求:觀點鮮明,內容充實,語言鮮明、精當、流暢,論證嚴密,結構精巧,卷面工整。
高三,大作文每學期6篇(含月考、期中期末考試),加強專項作文訓練(審題立意、結構、語言、材料等方面)和片段練習(可結合仿寫、擴展語句等進行)。60分鐘內寫800字以上、高考標準中等水平以上的作文。要求:審題準確,內容充實,構思精巧,語言精彩,卷面工整。我們也可適當開展“作文短平快”訓練(快速構思,擬寫提綱等)。
二、作文評改標準
作文教學以少量、多做、全面瀏覽、重點講評為原則,大作文教師適度全批,修改作文可采取面批、學生自改互批等方式。對學生相互批改的作文,老師應提供評價標準,并適當引導。注重推廣優秀作文的成功經驗,把優秀作文印發給每位學生,并作精細
點評。
教師批改作文應及時,評分要有區別。我們應當結合作文的具體實際提出作文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點。評語應當以鼓勵性語言為主,能發現后進生的長處,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有一個較為充分的發展。
三、作文教學建議
作文教學的方法可以更豐富多彩。除日常的作文、隨筆外,還可通過課前演講、好書介紹、作文素材交流、社會熱點調查、身邊小事交流、名段朗誦比賽、詩歌寫作比賽、辯論會等形式進行,各年級、各班級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而定。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劉勰在《文心雕龍·知音》篇中也說:“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可見,文章是情感的表露,是心靈的產物。而一個學生對事物認知的高低決定著情感的深淺,要想寫出感動人心的文章,必須要有真摯的情感,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會始終貫徹這一原則。
參考文獻:
[1]楊廣泉,王瑞玲.應用寫作[M].北京:中國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2]翟啟明.新課程語文教學論研究[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