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紅
摘 要: 最高效的班級管理模式是學生的自我管理,首先應當尊重學生主體,對待每個學生都一視同仁,細心發現每個學生不同的特點,做到讓每個學生認知自我,發現自身的問題,讓自己的意識管理自己的行為,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管理。班級管理模式的制定需要班主任結合自己班級的特點,有耐心,要細心,以一種積極的生命狀態完成計劃。班主任不要以一種靜止的狀態傳授解惑,追求自身的不斷提高與完善,鍥而不舍地提升生命的質量與過程。
關鍵詞: 學生自主管理 班級管理 班級規范
一、通過學生的自我發現制定合理的班級規范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校有校紀,班有班規。班級管理的內在標準與在外期望就是班級規范,作為指導與評價學生的主要依據,在班級管理中是以一種制度文化的形式存在的,這就需要班級學生充分發揮自我意識與自我認知,而且特別強調班級的民主性、自由性、自主性。在學生的認知模式里,只有大家都通過的規范才是一致的,才可以從精神上認同它,學生也會更自覺地在行動上約束自己。因此,將班級規章制度的制定過程轉變為學生提高自我認知,形成自我約束管理,讓它變成一種學生學習的過程,班級規則的制定要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在制定規則的過程中發現自身的問題,然后逐步完善班級規范,使以前一成不變的靜止規則變成流動的規范。要想制定一份合理的班級規范,首先不能破壞大部分人認為的規則本身,注重把握原則性的問題,要將學生當作規則制定的主體,在大家制定的規則面前,一定要體現公平公正的原則,這是最基本的原則。通過共同制定班級規范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的過程。班級管理制度的制定,既不能過高,又不能過低,要符合班級學生的年齡、心理、認知、身心特點,班主任要適當干涉,保證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班級管理制度。
二、讓班級管理成為每個學生學習自主管理的必修課
在班干部管理體系中,嘗試實行班級崗位制,不固定班級干部,設定班級服務崗位。班級管理中會出現大大小小的不同職位,為了培養學生自主管理的意識,讓他們親身體驗和參與到班級管理中,班級各種事物不是班干部或者班主任的“專屬工作”,需要每個學生都進行實際的操作與分擔,這就讓班級的事情落到每個人的肩上。通過參與班級管理和處理班級內部的事物,學生不但積累了管理經驗,而且對于以后發掘自身的潛能與培養自己的管理才能都是一次很好的鍛煉。班級崗位建設的運作環節主要分為崗位設置、崗位競聘、崗位實踐、崗位評價、崗位輪換。崗位設置的原則是按照班級需求進行安排與計劃的。崗位設置的策略有兩個,首先是崗位的分類依據班級的需求跟學生自身的發展進行創設,并且每個職位的同學不固定,這就根據需要隨時做出調整,根據班級建設的每個階段逐步完善。崗位的評價標準,就是根據職位所做的事情及完成的情況進行加減分的評判。每個職位都要不定期更新,方法就是輪流評價,讓老干部培養新干部,積極引導與鼓勵,讓后來的學生展現自己的活躍性。讓班級崗位建設呈現出一種動態的發展過程,每個崗位的學生都通過自己的實現完成一次經驗的積累,為以后自身的發展與建設進行一次小規模的預熱,給學生的思想態度進行一次深刻的反響,不斷開拓思維方式,強化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促進班級的發展。每一個學生都體驗了班干部的酸甜苦辣,這樣在其他人輪值當干部時,就會體會到別人的不容易,會自覺遵守行為規范,并且會帶頭遵守,同時影響和帶動其他同學,形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班級團隊精神,自然成為優秀班集體。
三、以角色換位,促進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高
眾人拾柴火焰高,眾人劃槳開大船,萬丈高樓平地起。班級管理不是班主任一個人的事情,把班級同學的力量結合起來才是強大的,班級是學生們成長的沃土,學生的管理來源于學生,最終的管理權利也要適當下放給同學,不但要在班級內部完善班干部體系,還要推行一種新的模式:“一周班主任”。每一周結束的最后一天,通過自薦或者選舉的方法,挑選一名同學作為下周的代理班主任。這名同學主要負責協調跟處理班級內部各種出現的問題與情況,遇到問題時可以找同學或者老師幫助,但是主體是通過自身完成這一次體驗,也是一次學習的過程。工作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是負責管理班級的概率問題,對待同學要公平公正,不摻雜個人情感;第二是協助老師和班干部幫助班級內同學的學習問題、思想問題、生活問題;第三是開一次班會,傾聽同學們對于班級建設的意見和建議;第四是進行總結和評價,對于一周的工作進行總結,并且自身進行工作態度與質量的評價。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會讓學生深刻體會班主任的辛苦和勞累,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行為。
四、創建班級文化
班級文化是構建一個班級凝聚力和發展潛力的軟實力,它能夠從各個方面體現出來。班級文化不是虛擬的存在,而是建立在班級真實狀況之上的,例如班級之間同學的互相幫助,在學習上互相競爭,學生在思想道德與品質方面擁有良好的素質,老師與同學之間不再是敵對關系,也不是上下級的關系,而是一種親切的內在的聯系,這些都是班級文化的體現。對于班級內每個同學的不同情況,班主任需要做出不同的決策,這就需要班主任悉心分析班級的優勢和劣勢,結合自身班級的實際特點,開辟出一套符合自己班級建設與發展的新體系。在班級文化建設中,一定要講求科學方法,必須有切實可行的措施,發掘自己班級的潛力與閃光點,發現自身的特色,并且積極宣傳班級獨特的優勢。班級文化屬于班級,來源于每個學生,班級文化也是包含了所有學生的智慧結晶。如何做到使自己的班級文化能夠不斷發展與完善,就需要調動每個同學的積極性,每個同學都是劃槳人,至于班級的大船能否乘風破浪一往無前,取決于每個學生主體,要讓大家都參與進來,人多力量大,這才是班級文化形成的最優良和高效的方法。
五、對于班級管理積極創新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學生的想法日新月異,他們也在不斷進步,因此,要適應新的發展、新的要求、新的情況,必須隔斷落后的思維,改變管理方式,嘗試和突破傳統的管理模式,打造新的體系。但是不乏班主任自認為自己辦法好用,其實是在原地踏步,用老的管理方法,管理新的生命狀態是不科學的,也是不提倡的,要根據當前的形勢與特點,改變自己。有很多具有時代特色的新問題,隨著互聯網的推行,學生的網絡安全問題,一些學生存在網癮的問題,在偏遠山區孩子留守問題,以及當下社會不好風氣對學生心理影響的問題等,部分體現當下時代特點的問題沒有被老師及時關注和處理。我們需要用新的思維方式思考面臨的這些問題,站在多個維度思考,使用符合時代特點的科學方法處理,引導學生積極面對與處理面臨的挑戰與問題,所以需要進行工作理論的創新與發展,使教育方式充滿生機,更加具有吸引力、感召力、說服力、影響力。班主任在班級管理當中逐漸總結出適合班級的管理理念,它是一個班級的靈魂,也是班主任對待自己工作的思想認識,同時包含自己的工作熱情和對待生活的態度,體現著自己的意志,不斷激勵與鞭策著自己,堅定不移地朝著自己的目標攀登,融合了自己的價值觀點。因此,對于一個班級管理模式的改變與創新,其實就是班主任管理理念的不斷更新與完善。
六、激發學生積極的生命狀態
班級工作的開展不是只有學生與老師物理動作的形式,它也是老師與學生之間內心的交流,品德與品質的影響,同時還是一種生命之間的相互響應。注重每個個體的生命狀態才是符合當今社會發展的教育方法,教育的目的不僅僅局限于注重學生的知識技能的積累,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育人,教育的本質一定要是重心放在學生內心的成長,不斷提高生命質量,完善整個生命過程,大部分班主任只看到了班級管理的顯性的成果,沒有用心感悟學生,對育人沒有深刻的認識與見解,沒有感受到來自每個學生活躍的生命狀態,不懂得培養學生的心靈成長,使得大部分學生都停留在淺層的心理活動范圍內。在班級管理與建設中,積極引導學生關愛生命,感悟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感悟生活的美好,建立完善的精神結構;啟迪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追求人生的自由發展,讓學生意識到對于生命意義的提升,讓人生意義變得更加遠大;引導學生追求崇高、卓越,追求生命的自我完善、超越自我,提升人生價值,帶動整個社會的價值。班主任教育學生時,一些英雄人物、大國工匠、中國制造、美麗中國等新時代正能量正是對學生生命教育、價值觀教育最好的現實題材。尤其現在學生所處的新時期、新時代、實現偉大民族復興中國夢的今天,生命教育更為重要,同時也有特有的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翁乾明.漫談學生的自主管理[J].福建教育,2018(7).
[2]朱慧中.把班級還給學生 讓學生自主管理[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8(3).
[3]李霞.淺談初中學生自主管理[J].中外交流,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