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金萍
摘 要:猜讀能更深入地解讀文本獨具匠心的設計,以及精到的文字錘煉。運用猜讀法設計教學,需要選擇適宜的文本來設計猜讀點,以便在學生閱讀的同時,啟迪他們進行思考,這樣他們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就可以得到有效的鍛煉,進而煥發他們的創新
潛能。
關鍵詞:猜讀理論;猜讀選點;實施策略
一直以來,猜想法似乎只是理科教學課堂的“專利”,其實也可用于語文閱讀教學。“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也是語文課程的目標之一。
猜想法運用于語文閱讀教學,簡言為“猜讀法”。猜讀,是指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根據所提供的內容,推測需要補填的內容,或者根據語言環境自我創設文本內容。然后出示原文,比照自己猜測的結果,看看有何出入。進而由自己所猜的內容、寫法與原文的比較,分析自己與作者的人生閱歷與生活體驗的差異,從而深入地解讀文本獨具匠心的設計,以及精到的文字錘煉。
一、選擇適宜猜讀內容
猜讀包括整體猜讀和文本片段猜讀兩種情況。就初中階段的學生的認知水平,主要選擇片段猜讀進行練習。
1.猜核心詞
寫景敘事類文本比較適合此類猜讀。執教者往往抽掉一些關鍵的詞語或者富有表現力的修辭格讓學生進行嘗試猜填。然后將自己猜填的內容與原文對照,再進行對比分析,這樣就可以更深切地領悟到原文對詞句的推敲的精確度、形象性以及生動性,也才能體會文本所描繪的意境,進而體會作者所處的環境和此時的心境。例如筆者在教學《風箏》一文時,就采用猜讀法。我讓學生合上課本,彈出大屏幕,讓他們猜填一系列的動詞:
我 似的,便 向少有人去的一間堆積雜物的小屋去, 開門,果然就在塵封的什物堆中 了他。他 著大方凳, 在小凳上;便很 地
了起來,失了色 著。……我即刻 手 斷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 在地下, 扁了。
經過猜填與原文比照,學生自己的填寫幾乎與原文大相徑庭。但是猜填與原文比照分析中,學生就可更深刻地理解作者寫此文時的心境。
2.猜文本細處刻畫
學生在閱讀像小說這樣的敘事性的文章時,初步閱讀后會對文中人物的大致性格特點有整體的把握和粗淺的認識。因為我們面對的畢竟是初中學生,介于他們的知識層面和認知水平,在自主閱讀時不可能完全把握到人物形象的精神內涵。所以,抓住人物語言、動作、外貌、心理等細節設計猜讀練習,可彌補一些這方面的不足。如學生在學習朱自清的《背影》的過程中,對“我”看到父親買橘子的背影以及蘊含其中的深情而感動得流淚無法深刻地理解。父親給兒子買水果是很正常的事,有必要如此感天動地嗎?關于這個難點,我們就可以借助猜填關鍵詞讓學生理解。
我看到他 著黑布小帽, 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 到鐵道邊,慢慢 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 過鐵道邊,要 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 ,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經過猜讀后與原文比較,學生真正理解作者感動而難忘背影的原因,相比之下,對作者這種深刻感情的體會不是朗讀指導所能企及的。
3.猜文本空白
經典的文本大都讓讀者讀得意猶未盡,教師可抓住空白處設猜讀點,幫助學生盡知其意。如魯迅在《孔乙己》中,對主人的悲慘境遇留有大量的“空白”和“縫隙”。我們可以抓住這樣的闡釋空間設計這樣的教學:通讀全文,根據自己對文章情節及主旨的把握,借助想象,假如多日不見的孔乙己原來是參加科考,現在中舉還鄉,描寫此時孔乙己的狀況及眾人對孔乙己的態度。
學生借助想象的翅膀,塑造出自己認知基礎上的藝術形象,再將原文中的藝術形象與他們自己塑造的人物形象進行比對,在比較中找到藝術形象之間的差距,再進行深入解析,以此來明確文章所揭示的主旨,領悟文章的精神內涵,同時,學生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啟發與鍛煉。
二、猜讀的實施步驟
用猜讀法來指導學生閱讀理解,我們課題組成員一邊探索,一邊實踐,在摸索中總結出以下有效的環節。
1.制定明確閱讀步驟
合理的閱讀步驟預設是保證猜讀效果的前提,環節不可打亂,每一環都不可少。先讓學生猜,然后再讀原文,繼而比較證實。因為,猜是學生的發散性和創造性思維的過程,同時,教師在讓學生猜的過程中也能了解他們的思維動態;讀,是比較證實的依據,也是了解原作的途徑;唯有比較證實,學生的讀寫能力才能更有效地提高。
2.適時創設情景
猜想法在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如果運用得合理,不但會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也會有很大空間的改善。想要啟迪學生的思緒與作者同行,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須創設一種情景,適時引導,幫助學生進入語境,提升學生的思維深度。
運用猜讀法,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思考,讀思結合,合理適度的猜測,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他們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的鍛煉,進而煥發學生的創新潛能。猜讀教學可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科學方法,學生通過探索深思,細心揣摩,能讓其思維盡量大的擴展,達到對文本更透徹的理解,以及能深入領悟和融會貫通,進而實現其語文素養的真正提升,才算真正開出了“語文花”。
參考文獻:
[1]鄭文慶.猜想,閱讀教學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J].云南教育(小學教師),2015(Z2).
[2]郭風云.網絡環境下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猜想能力的培養[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18).
注:此文系甘肅省武威市“十二五”規劃課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探究》(WW【2015】GH102)階段性研究成果)。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