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荷榮
摘 要:所謂生活化教育就是指將教學活動和現實生活相聯系,將生活化的元素加入到教學過程當中,作為生活的主體,學生會因此充滿參與的欲望,與此同時,也要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在初中階段的物理學科教學中應用這種方法,對于學生來說,不會產生距離感,而且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感受到生活化元素的魅力。主要探索初中階段的物理學科教學中生活化教育實踐方法。
關鍵詞:初中物理;學科實踐;生活化教育;應用探索
曾經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學生的雙手和頭腦必須解放,時間和空間也要解放,讓他們在生活中也能感受到教育帶給他們的快樂。這句話充分向我們闡釋了一個很關鍵的道理:教育的生活化讓其充滿了魅力,在初中物理學科教學當中,要引入更加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行動能力才能被解放,然后毫無壓力地投入學習中。筆者結合調查研究和實踐經驗在本文中談一談在初中階段物理學科教學的過程當中,如何將生活化教育方法應用進去。
一、科學設置生活化問題
初中階段的物理學科是一門很嚴謹的科學,但是這個階段的學生剛剛開始接觸物理知識,生活經驗也不足,物理學科相對來說枯燥乏味,其內容很難讓學生產生興趣[1]。在此基礎上,教師就要在講解知識的同時融入一些比較生活化的問題來進行課堂氣氛的調節,學生在研究和思考的過程中學到知識,也能夠增加實踐經驗,并將知識應用到解決生活問題當中。當涉及“大氣壓強”相關知識的時候,就可以很好地應用提問來把物理知識引出來,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怎么樣能夠讓瓶子打開之后但是水不流出來呢?這時候學生就會拿自己喝水的杯子來嘗試,在嘗試之后會發現水流不出來的方法。教師要把握好這個時機,利用這個生活化的事例來解釋什么是大氣壓強,大氣壓強雖然看不到但是能夠起到很關鍵的作用。再以“重力和浮力關系”這一部分為例,也可以做一個生活化的實驗,將不同的物體放在一個大口徑玻璃容器中,里面裝有清水,松開手看不同的物體在水中的狀態,有直接沉入水底的,有漂浮在上面的,進而引出重力和浮力之間的關系:當物體密度大于水時,重力就會比浮力大,所以物體下沉,反之則會上浮。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既能夠思考,也能夠通過聯系實際問題來學習知識。
二、開展多樣化課堂活動
為了讓初中階段物理教學方式更加生活化,就要在課上也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將理論講解和實踐經驗結合起來,使學生學習起來也更加直觀,實現理論和實踐的聯系和貫通。除此之外,通過對相關理論知識的推導過程或者物理規律實踐過程的體驗,會引發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和探索,這也是對其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所以,教學活動必不可少。以“串聯和并聯”這一節課為例,教師在課上講解理論知識之后,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個表演的活動,組織幾個學生分成一個小組,每個人都扮演一盞燈,教師可以設置不同的情景讓學生表演出來。如電路是串聯狀態時,打開電源,學生就打開手里的燈或者舉手表示串聯;如電路是并聯狀態時,打開或者關閉某一個電源,對應的學生就要表演自己現在是什么狀態。或者組織一個智力比拼的活動,教師可以對電路連接方式作出具體要求,選出幾個學生進行比賽,看誰電路圖畫得好。諸如此類的活動可以讓所有學生的積極性都被調動起來參與課堂,同時課堂活動也是學生加深印象、深入探討、聯系生活的重要方式。
三、引入多樣化生活元素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課堂中多加入生活化的內容的同時,也要將所有的學生都調動起來,鼓勵學生認真觀察生活,將自己在實際生活中不理解、不懂的或者與物理密切相關的問題帶入到課堂中。教師幫助學生將碎片化的認識和理解聯系起來,提升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素材收集方式可以是多樣的,如網絡搜集、書本或者自己的生活實踐等[2]。例如在講到“我們周圍的物質”這一節課的時候,教師在講到“構成世界的物質總是在變化,有的變化導致了新物質的產生,但是有些變化并沒有產生新物質”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將自己觀察到變化后產生的新物質或者沒有產生新物質的例子舉出來,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教師幫助學生分析,如燃燒過的火柴,加熱后易拉罐等是變化后的物質;如折過的紙、化成冰的水,這些是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由此引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
初中階段的物理學科引入生活化的教育方式與當前教學改革理念相符合,解決了當前物理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學生的興趣點被調動起來的同時,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學能力也得以提升。作為物理學科的教育工作者,要根據實際教學內容靈活選擇教學方法,使“生活化”這一教育理念真正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彭春紅.發現生活中的物理 構建初中高效物理課堂[J].理科考試研究(初中版),2015(10):63.
[2]陳佳斌.基于生活化教學理念分析初中物理實驗與生活實際相結合[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7(9):65.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