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一個國家來講,要想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就必須要在各方面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而對于初中的物理學科來講,其在創(chuàng)新性方面尤為突出,學生所掌握的相關知識內容以及提出的相關問題都與平時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教師一定要高度重視在初中物理課堂學習中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其要求學生在面對相關問題的時候,能夠從物理學的角度加以解決,以此讓學生有更強的科學思維,提升他們實踐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學習;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
在初中物理的課堂教學中,只有不斷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才能達到有效培養(yǎng)他們創(chuàng)造力的目的。新課改要求學生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必須要全面掌握相關的知識、技能、方法,并具有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和對應的價值觀,以此更好地體現出教育當中的人文情懷以及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
一、引導學生利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解決問題
1.將教學內容與生活相結合
初中物理教師應以相關知識中的重點內容為基礎,與平時的基本生活狀況相結合,對教學大綱進行不斷的研究,并對相關的知識內容進一步擴展,采用情景教學法,使學生在還未掌握相關知識內容的時候充分發(fā)揮其想象力給出問題的答案,讓他們進行自主思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激發(fā)他們學習物理學知識的興趣。
比如,我們所乘坐的火車還處于停止的狀態(tài),而從反方向行駛過來的火車已經迅速地開過去了,請問:我們會覺得自己所乘坐的火車是朝著哪個方向行駛的呢?利用這種在平時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理問題讓學生在其生活當中多主動觀察,這對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識是非常有效的。就像是牛頓發(fā)現了萬有引力,其也是在看到了蘋果落地之后展開的相關研究,并找出了答案。
2.提高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已經學過的知識當中,為什么兩個鐵球能夠在同一時間落到地上?為什么在冰河中拯救落水的人要匍匐前行?體溫計采用的是何種原理?這些都是在平時的生活當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并且都能在初中的物理知識中找出答案。利用這種提問的方式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把物理知識與平時的生活充分地聯系在一起,以此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積極主動。
3.開展有效的物理實驗教學
對于處在初中教學階段的學生來講,其好奇心還是非常強的,基于這一點,就可以讓他們多動手實驗,提高學習的效率,而且在對相關實驗進行操作時,還能夠增強學生發(fā)現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實施物理情景教學實驗能夠讓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重點知識內容,以此實現學用相結合。
二、增強學生的想象能力
古今中外的諸多物理學家以及相關的發(fā)明家都是通過不斷的想象和猜測才取得成功的,每一項科學技術的產生都建立在大膽設想的基礎之上的,包括電磁感應以及蒸汽機和電燈的發(fā)明等,其都對人們的生活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在初中物理的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為學生講述一些名人的發(fā)明故事,以此讓他們更好地投入到學習當中來,并適當地運用一些物理現象,提升他們的理解能力。
1.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
在教學的過程中,物理知識涉及很多比較抽象的知識內容,學生難以理解,這時老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將這些知識內容進行碎片化處理,從而更直觀、形象、具體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例如,在講解電路原理時,涉及的短路和斷路的知識,相對來說比較難以判斷,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將其形象地呈現出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在生活中尋找相關教學案例
在平時生活中,要多研究相關的知識案例,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例如,雨衣衣角處的水特別容易流淌到鞋子里面,針對這個問題應該如何解決?以此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并進一步分析各種不同的答案,基于相關知識中的重點內容對答案加以總結。比如,可以利用刻舟求劍、兩小兒辯日和曹沖稱象等諺語故事作為相關知識內容與問題的切入點,以此讓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物體的運動與質量等概念。
三、關注學生在物理方面的靈感與提出的問題
發(fā)明的產生最早源于對相關問題的解決以及發(fā)明的靈感,比如,電冰箱、折疊式座椅、電梯、火車和輪船等,這些發(fā)明都提高了人們生活的便捷性。然而,這些發(fā)明都依托于相關的物理知識內容,比如,滑輪原理、動力原理、杠桿原理以及電磁原理等。在初中的物理課本當中都有涉及,物理老師要適當為學生安排一些富有創(chuàng)造性特點的課后作業(yè),比如,為什么蛙泳沒有自由泳的速度快?泥濘的道路為什么會變得很滑?等問題。此外,還要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其他的問題,就算暫時還不能給出答案,但也會有助于學生今后的物理學習以及對發(fā)明進行深入的研究,要想提升創(chuàng)造力,首先就是要敢于想象,之后通過實際動手培養(yǎng)興趣。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分組的形式開展一些與物理知識有關的課外活動。例如,學完“測量平均速度”后,教師就可以對學生預留這樣的課后拓展活動,根據已知的距離和花費的時間測量出公交車、自行車以及私家車各自的運動速度,使學生能夠更加明確地意識到物理知識內容和平時的生活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在新課改的形勢下,對物理知識的講解要求學生必須真正理解其中的原理,可以從物理學的角度發(fā)現并解決生活當中遇到的問題,以此達到有效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目的,充分發(fā)揮物理學知識的作用,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物理知識的學習當中。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的課堂學習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物理教師一定要不斷地對其課堂的教學方式加以改進和創(chuàng)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教學更具高效性,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體現素質教育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長江.初中物理“思維型”課堂教學及其對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的影響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5.
[2]盧月君.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3):132-134.
[3]魏敏.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J].河池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2):80-82.
作者簡介:劉海鷗(1975—),男,湖北襄陽人,就職于湖北省襄陽市襄城區(qū)電教裝備站。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