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語文的教材中,會涉及較多的古文詩詞。開展詩詞教學活動,讓學生對精煉凝結的詩句進行賞析,有助于提升學生審美能力、陶冶學生的人文情操。因此,通過古詩詞教學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不僅是語文教學大綱的重點內容,亦是符合當代的教學理念。
關鍵詞:小學;詩詞教學;審美體驗;策略
詩詞是我國文學體裁中的一種分類,其是將詩人豐富的情感體驗,用凝練的語言表現出來,富有節奏感與韻味感。中華詩詞是我國幾千年來無數有志之人留下的文化瑰寶,而傳承詩詞文化,需從小學生抓起。詩詞教學對于培養小學生的審美、道德情操和人文素養等能力有著巨大的作用,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教學內容。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多數以描繪童年趣事、山河風光及自然景色為主,體現了詩人熱情真摯的情感。而小學生通過賞析詩的韻律與詞的靈動,體會詩詞中詩人的情感,可感受到濃郁的詩詞之美,進而豐盈自身的審美體驗。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通過吟誦、感悟、體驗以及分析,帶領小學生感受其中的韻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在增強其文化自豪感的同時,促進其審美水平和道德水平的整體提升。筆者就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審美體驗策略簡要闡述如下。
一、 體驗詩詞的韻律美
在進行詩詞教學時,教師可引導小學生誦讀詩句,在讀詩的過程中領略到詩人作詩時的情感,領略詩詞的美好情境,進而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因此,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教會學生正確的詩詞朗誦方式,在找準字音的同時,也要注重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韻律美是詩詞的一大特色,不少古詩的節奏感都極強,因此學生在朗讀時,要學會抑揚頓挫,讀準其中高低起伏、輕緩快慢的詞句,如此才可真正將詩詞的韻律感體現出來。另外,教師可播放舒緩的輕音樂,進行“以聲傳情”的輔助教學,讓學生在悅耳的音樂聲中感受詩詞的韻律美。比如在講到唐代詩人杜甫的《絕句》時,其中的“兩個黃鸝”與“一行白鷺”“窗”與“門”“千秋雪”與“萬里船”等都是相互對應,對仗工整且富有韻律美。此時,教師可先播放與之相關的音樂,讓學生輕輕地進行誦讀,在音樂的帶動下整體感知詩中的音律美,體會詩中的初春美景。之后,教師再向學生講解古詩的大致內容,并點出詩人在寫下這首詩的心境感受。在播放黃鸝鳴叫、白鷺直飛的音頻后,再讓學生閉眼想象出“詩人坐在窗邊,看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留著從東吳駛來的船只”的景象。最后讓學生發言自己對這首詩的見解與感受,在將詩詞大意和要點及詩人情感都掌握的基礎上,從而促進了其審美能力的提升。
二、 體驗詩詞的意境美
我國的古詩詞之所以能揚名世界各地,是因為古時候的文人用詞之講究、用字之精準,在作詩時一絲一毫都不懈怠,正是這種崇高的文學精神,令無數炎黃子孫為之贊嘆。詩句雖字少句短,但因其特有的凝結性,一首古詩詞便可描繪出一幅畫面,因此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古詩詞時,可充分利用其豐富的畫面感特點,讓學生感受到詩句的意境美,從而提高自身的詩詞審美能力。比如,在講到盛唐詩人李白的《望天門山》時,詩中的“天門山”“楚江”“碧水”“青山”“孤帆”與“日出”等詞極具畫面感,通過描寫近景的天門山與楚江東流、與遠景的日出和孤帆等,表現出了意境開闊、化動為靜、化靜為動的詩詞意趣。而對于此類畫面感與意境美十足的古詩詞,教師可通過播放與之相關的視頻,先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詩詞中的畫面,進而引導學生逐漸領略詩中的意境之美。當學生對詩句有基礎的認識后,教師可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古詩所呈現的是怎樣一幅畫面,其次讓學生談談詩中最富意境美的詞句,并對此進行賞析。最后,教師還可布置一個課后作業,讓學生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出自己從詩中看出的景象,從而更深刻的理解詩詞的畫面感及意境美。
三、 體驗詩詞的情感美
“文以載道,詩以言志”。古代詩人作詩的原因,多數都是因為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其自身的情感無法宣之于口,只能借助詩句隱晦的表達自己對生活、對國家及對風景的感受。因此可以說,每一首古代詩詞都融入了詩人自身的情感,充滿了豐盈的情感體驗。所以,教師在進行詩詞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以景喻人”與“借物抒情”的寫作手法,深度挖掘詩人在詩中所賦予的情感和思想,體會詩詞中流露出的情感美,凸起其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的教育作用。例如,宋朝詩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這首詩表現的是詩人被貶謫后,卻又奉召歸京的既矛盾又喜悅的心情,與思念家鄉的思鄉之情。教師在先介紹當時的時代背景與詩人任職經歷后,讓學生分析詩人為何會產生被任職歸京的喜悅心情,卻又產生抑郁不得志的矛盾心理,之后引導學生聯系王安石當時的政治抱負與宋朝腐朽制度摧殘的時代背景,如此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詩人當時的情感心理,進而通過把握整首詩的整體內涵,體會到詩詞中的情感美。又如,孟郊的《游子吟》抒發的是游子告別母親的難舍之情,王安石的《送元二使西安》抒發作者與朋友惜別之情,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抒寫了對大自然贊譽與熱愛之情,王昌齡的《從軍行》展現的則作者是愛國之情,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古詩詞的人文功能,引領學生感受詩詞的語言美、意境美,從中感受作者情真意切的表達,進而讓學生在詩詞學習里獲得真摯濃烈情感美的熏陶。
在“快餐”文化肆意盛行的當下,古詩詞以其語言生動、音韻婉轉意境和諧傳達出真、善、美的情感,給人們提供了充足的精神養料和情感資源,也日益凸顯其審美教育的價值與功能。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詞,蘊含著詩人豐富的人生哲理,對于小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審美能力等方面,更是具有積極的正面推動作用。因此教師在講解詩詞時,應使用適宜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學會賞析詩詞的語言文化魅力,領悟其所傳達出的正確人生理念、和體驗詩詞中所蘊含的韻律美、情境美與情感美,進而幫助學生提高其自身的文化修養能力、正確的審美體驗與審美意趣。一句話,依托教材中的古詩詞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素質教育的有效之路。
參考文獻:
[1]張衛青.古詩詞張力結構與中學語文教學[D].山東師范大學,2016.
[2]王紅莉.小學語文名師古詩詞課堂教學內容拓展的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6.
[3]朱禮霞.引領學生走進古詩的意境[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8(2):53.
作者簡介:
林茶芬,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綏安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