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國民整體素質不斷提高的今天,我國的教育水平也得以進一步提升,現階段我國教育的基本目標就是實現素質教育。在此形勢下,在高中教學尤其是化學學科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基本點,不僅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為目標,也要以培養學生具備基本的化學素養為目標,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化學學習教學的時候要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本文就當前以核心素養為出發點的高中化學學科教學中,如何進行對教學進行改革和實踐。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化學;學科教學;改革實踐;措施探討
所謂核心素養,是指學生發展方面的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未來發展中必須具備的素質和能力。“以核心素養為基礎的學科教學”這一概念目標是2014年開始提出的,目的是為了真正地將素質和能力教育落到實處,已經成為各個國家教育方向的共同選擇。但是,在高中化學這一關鍵學科的教學中,如何以核心素養為基礎實現改革的真正“落地”呢?當前的化學教學到底還存在著哪些問題?具體應該采取哪些措施進行改革實踐呢?下面我們就這些問題展開探討。
一、 淺析傳統高中化學學科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高中化學不僅僅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需要以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基礎進行教學,但是當前的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有不足之處,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 未對學生重點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
現在高中教師所執行的課程標準僅僅是以知識傳授為導向,注重整體知識結構系統的科學性和系統性,但是未重視對學生進行創造力的培養,也就是說未對核心素養這一目標進行重點強調,只重視知識本位而不是能力本位。與此同時,在現有的課程標準和體系中,沒有形成專門的評價指標和評價體系。雖然有強調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的培養目標,但是沒有相應的評價標準。
(二) 未重視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并未進行創新思維和邏輯思維培養的訓練。因為當前高中課本中的實驗都是驗證性的科學實驗,部分學校能夠做到認真實踐。但是,大部分實驗所用做的準備工作包括方案設計、儀器等都是教師事先安排好的,而且都是教師演示完成,整個過程中學生只能觀察而不能實際操作,實驗也成了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這就導致學生的操作能力、實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都得不到鍛煉。
二、 化學學科中核心素養構成方式探究
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核心素養是必備的,因為這是高中生未來發展所具備的知識、技能、品質等多方面能力和素質的綜合。在學科教學的評價過程中,素養和能力的培養是核心素養培養的基礎,也是進行教學效果評價的目標。就化學這個學科而言,包括多方面的內容,如生命科學、環境科學、材料學等學科的交叉和聯合體,其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發展進程是人類探索和認識外界的過程,在探索事物的變化及其內在關系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原理和規律。以核心素養為基礎的學科素養應該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為目標和宗旨。
三、 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和基礎的高中化學課程改革和實踐策略
在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和基礎的高中化學課程教學中,實施教學改革是歷史的必然,具體的實踐措施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面:
(一) 采用“透過化學現象看本質”的方式展開教學
所謂“透過化學現象看本質”,就是將化學的核心概念提煉出來,讓教師和學生都跳出課本中的概念、規律、原理和現象等,而是將自己放置于更高的位置上,這和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基礎的課程改革理念是相符合的。正是以化學的重點和核心概念作為展開教學的基礎,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科學研究方法,從而具備相應的化學精神,是所有化學教師實現教學目標的主線。具體來說,高中教師在展開教學的時候,要圍繞其中的核心概念來進行,將教學中心放置于事實使用上,而不是講授現象,從化學現象到事實本質,學生學習的重點也是要從記憶到理解和運用核心概念上。例如高二《弱電解質的電離》這一節課我們不要只是了解電離和電解質的含義,并教會學生書寫酸、堿、鹽電離方程式,而是要通過梳理知識框架中知識點的衍變分析和推導方式,這是對特定化學現象的理解和認識,通過何種理解和認識來總結出規律和結論。在學生完成對本節課的學習之后,要用自己所學到的規律理論來進行其他現象的事實推導和理解。這種“透過化學現象看本質”的教學方法,對于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和能力的提升都是十分有益的。
(二) 用還原研究史的方式培養核心素養
化學知識的講授,只是能夠傳遞知識,而化學研究的歷史,才能夠傳遞給學生真正的智慧。高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教師關注所有學生的價值觀體驗和科學態度的體驗,教師可以通過還原研究歷史的方式,將學生帶入到研究的情景當中,這樣的講授不至于空洞,而且能夠讓學生體會科學家們嚴謹的態度和不斷研究的精神,這種還原真實、還原歷史的方式也是對學生求真欲望的滿足。舉例來說,在講到《元素周期表》這一節課的時候,當門捷列夫首先提出元素周期表的雛形的時候,并不是和現在所公認的表是相同的,可以借助多媒體將其展示出來,學生就會認識到其實剛開始得出的研究結論可能是不完美的,但是經過了后續研究人員的不斷努力,這一結論開始逐漸變得更加完美。學生在學習中不僅能夠掌握這節課的知識,而且在尋求知識的過程中體會到科學的嚴謹性,也能夠學習到科學家們所具備的優秀品質,這也是核心素養的一種沉淀方式。
(三) 教師要為學生盡量創造更多的學習和研究機會
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僅僅靠日常的課程教學是不夠的,教師要盡可能地選擇學生所感興趣的方向,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學習和研究機會,讓學生能夠通過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技能和方法來自主進行學習和研究。我們可以用電影來比喻課堂,教師是電影的配角,也是幕后的導演,而學生是課堂的主角。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用引入一些生活經驗來充實課堂內容,用學生的實踐經驗來深入理解化學知識,再將所學到的知識聯系到實際當中。在講到《研究氧氣化學性質》這一節課中,可以用視頻展示氧氣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例如醫院或者建筑工地都在使用氧氣,并提出以下的幾個問題:氧氣為什么能在醫院使用?建筑工地為什么要使用氧氣?其所使用的化學原理是相同的嗎?與此同時,生活中也有很多豐富的化學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觀察研究并將其記錄下來并研究其原理。例如,我們經常會看到酒的廣告,酒為什么會因為時間越久而越香醇呢?由此可以引出酯這一概念,這種與實際相關的例子,學生會變得更有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進行核心素養的滲透,讓學生更具學習和觀察能力,這也是對化學知識系統的構建。
四、 結語
高中化學是集應用性與科學性為一體的學科,在傳統的化學學科教學中,未對學生重點進行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的核心素養的培養。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核心素養是必備的,因為這是高中生未來發展所具備的知識、技能、品質等多方面能力和素質的綜合。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改革實踐的時候,采用“透過化學現象看本質”的方式展開教學,用還原研究史的方式培養核心素養,為學生盡量創造更多的學習和研究機會,這都是培養學生關鍵素養的方式和方法,希望可以為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周樺.透過現象看本質,運用性質來探究——例談《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教學實驗設計[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14(5):50-51.
[2]馬曉倩.讓我們的品德課堂給學生創造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3(1):56-57.
作者簡介:
黃輝林,福建省龍巖市,福建省龍巖市長汀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