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芹
摘要:數學教學的根本任務不僅在于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學生嚴謹、深刻和具有批判性的思維品質是當前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雖然方法多種多樣,但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思維境界,從而為培養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探索創造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創造一個廣闊的空間。
關鍵詞:數學教學;優化問題設計;激活學生思維
引言:
課堂的高質量提問,是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畢竟“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顯得重要的多”.優化小學數學課堂問題設計,不但可以為小學生扎實基礎知識提供有效的幫助,還可以確保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主動性、持久性與系統性。
1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問題設計的現狀
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問題設計這一板塊雖然也引起了數學教師的重視,但是仍然存在某些認知上的偏差,導致問題設計方面出現無效與虛浮的現象:①問題設計偏離教學內容;②問題設計與實際水平不符;③問題設計流于形式;④問題設計毫無思維挑戰性.此外,由于無法掙脫應試教育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與習題設計都是以理解與鞏固數學知識為目標的,鑒于此類實際情況,小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大部分時間都在死記硬背,活學活用的時候非常少,這樣的學習模式扼殺了學生創新能力的萌芽與發展。
2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問題設計的優化措施
2.1合理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操作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語言、圖標、文字和符號是主要教學內容,教師需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利用問題激活課堂,引領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思考與探索,積極參與思維活動,訓練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要想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就需參加實踐活動,動手操作是他們獲取知識的有效途徑。為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設計一系列合理的問題,以問題為導向促使學生主動動手操作,通過個人感受真正獲得心理體驗,更好的理解數學知識。
2.2有的放矢,精確把握問題脈搏
教師在提問之前,應當充分預設學生學習情況,思考應對措施,避免出現尷尬情況。指向性明確是小學數學課堂問題設計的基本原則,每一問題都應該有的放矢,促使學生通過對問題的回答,達成某一學習目標。那種似是而非、華而不實的問題,不應當出現在小學數學課堂上。
一般來說,課堂提問具有導入新課、啟發新知、回顧舊知、促進思考、知識遷移等方面的作用,在什么樣的時機,提出什么樣的問題,都應當根據教學目標決定。以導入新課教學為例,在除數一節課堂導入階段,為學生播放松鼠媽媽給小松鼠分松果的圖片之后,教師可以拋出這樣的問題:根據圖片上的信息,思考可以提出哪些與除法有關的問題?這樣的問題設計明確了除法這一關鍵信息,學生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會下意識向除法、除數等方面內容靠近,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即可順利導入新知。
2.3設計發散問題,培養發散思維
由于長期以來受傳統思維方式的影響,學生在解題時往往容易出現思維定勢的問題。在解答題目時,容易走進思維的死胡同,最后就是絞盡腦汁也無法找到正確的解答方法。根據這一問題,教師應該從設計發散問題入手,引導學生從不同的途徑、不同的層面和角度進行思考,從而使學生思維更加靈活。譬如,筆者用“蘋果數量是桃子數量的2/3”這種題目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側面進行思考:(1)桃子數量是蘋果數量的多少,(2)桃子數量比蘋果數量多幾分之幾(3)蘋果數量為50,桃子數量為多少?通過創設發散式問題,學生能夠逐步學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必須全面摸清學生的實際情況,并嚴格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律,以教學目標為中心,加強對學生、教材的研究,在此基礎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設計有針對性的問題,從激發學生思維興趣入手,才能夠真正確保問題設計的有效性,從而為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和構建高效數學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
2.4結合教學任務,豐富問題探究形式
問題的設置就是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自主學習,無論是對于舊知識還是對于新問題,都是要讓學生通過提問的形式,激發他們探究問題的意識,培養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想開展有效的數學提問教學,就需要學生能解決這些問題,這就需要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如:為學生創設已經的情景,讓他們學會主動思考,自主探究,不斷鍛煉自身的探究問題的素養,提高自身的思考應用能力。創設情景問題教學,就需要教師熟悉教材內容,能有效的結合所學的知識及學生的基本情況,把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讓學生通過觀察,不斷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在實踐感受中逐步認知,發展,乃至創造,以提高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
2.5設計開放問題,激發創新思維
問題作為教學活動的一個關鍵手段,特別是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容易出現思想跑神現象,利用問題可讓他們將注意力轉回到學習中。為進一步增強問題激活課堂的效果,教師可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為小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思考空間,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2.6問題設計體現互逆性,開闊學生思維空間
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發展規律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與相互聯系的,培養小學生的逆向思維方式,是對傳統思維模式束縛的有力突破.數學教師如果在課堂教學上有意識地加入一些互逆型問題設計,從反方向去拓展學生的思路,有助于學生養成正反向認識、理解與運用新知識的習慣,進而有效提高學生分析數學問題與解決數學問題的實際能力.由于小學生已經習慣遵循邏輯思考問題,對于逆向思維的到來有可能會產生混淆與認知障礙,對此,教師應當予以重視,進行問題設計時,加強這方面的練習與實踐.
結束語:
總而言之,問題設計的有效性直接關系著學生思考的有效性,影響著高校數學課堂的構建,我們應該高度重視學習數學課程中問題的設計,只有確保問題設計的有效性,才能夠真正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高健.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有效性探究[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8 (05)
[2]宋妮.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J].課程教育研究.2017 (52)
[3]郭秀英.小學數學課件設計怎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J].科普童話.2018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