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蓮
摘要:21世紀,隨著沿海發達地區經濟的蓬勃發展,內地農民工如潮水般涌向外地打工,家中只留下年邁老人及需老人監護的留守學生。這些留守學生從小由祖父母或親戚帶養,缺乏父母關愛和正確引導,學習缺乏足夠的興趣。
關鍵詞:留守學生;關愛;興趣培養;寓教于樂
我校是一所全國少有的集全縣農村孩子于一起的初中學校,所有的學生來自農村,留守兒童高達成70%左右。為教育好這支留守大軍,我校領導及全體教師急家長所急,想家長所想,在留守兒童心理輔導上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效。
留守兒童因缺父母的教育和關愛,再加上農村孩子的部分陋習,他們的心理和普通孩子有著一定的差異,首先,留守兒童因遠離父母再加上農村他們幼小的心理缺乏自信。不愿意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長處有情緒的壓抑,情感上得不到發泄,長此下去,一旦到了極限,會以十倍的力量噴發出來,很可能會產生不可想象的后果。
興趣,通常是一把打開通往知識大門和成功之路的金鑰匙。培養學生對藝術的愛好,喚起學生對音樂的深刻而長遠的興趣是音樂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在教學中教師需要營造寬松愉悅的氛圍,使學生在音樂課堂中收獲快樂。下面就如何培養留守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粗淺體會:
一.設計有特色的教學常規,創造和諧、愉快的教學氣氛。
藝術教育應當設計藝術性常規。為了更好地組織教學,突出音樂課的特點,并創造和諧、愉快的教學氣氛。我首先設計并采用了一些有特色的教學常規。1、采用豐富的“琴語”。如用“1 3 5 i |i-‖”表示“起立”;用“i 5 3 1 |1-‖”表示“請坐”;用“12 34|54 32|1 3 |1-‖”表示“請安靜”等等。2、恰當地運用“體語”。如在演唱中,用慢慢地仰起頭表示“漸高”;嘴角微微上揚表示“歡快”;左右輕偏頭表示“活潑”等。3、把語言、音樂及舞蹈的基本動作融合起來,設計出“師生問好歌”、“表揚鼓勵歌”等。這些教學常規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大大提高了學生對音樂課的學習興趣,而且在不知不覺中培養了學生的音樂素質。
二.以學生為主體,從實際出發,改革傳統的唱歌教學方法。
唱歌是一門集語言、音樂、藝術表現為一體的綜合性教學。有些課本歌唱曲目易學、易記,朗朗上口一唱就會。因此,唱歌易被學生接受,容易得到廣泛的開展,是最有效的音樂教學手段。在中學音樂教學中,唱歌教學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初一學生對唱歌興趣較濃厚,隨著年齡的增長,唱歌興趣逐漸淡化。所以音樂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智力發展。
1.抓住學生學習新歌的新鮮感,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故事、音樂游戲、范唱、直觀教具以及音響效果與視覺形象的刺激等導入形式,創設學習新歌的情境,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發聲訓練力求形象化、趣味化,盡可能與歌曲結合起來。
傳統的發聲曲難以引起小學生的興趣,他們甚至覺得很可笑,因此往往達不到訓練目的。而給發聲曲填上合適的詞或將發聲訓練與學習歌曲結合起來,效果就好得多。
3.學唱樂譜要充分發揮學生聽與記的能力。
唱譜是學生最感困難的,如果方法不當,就會引起學生的畏難情緒,因此教師要考慮學生識譜的實際能力而進行。中學生處在聽力的最佳時期,可在反復聽和模唱中學譜;也可分樂句視唱,個別程度好的學生可帶領全班唱譜。讓學生靠聽和記憶來學譜,在某種意義上比視唱譜更有利于提高全面的音樂素質。
4.采取節奏、歌詞和歌譜相結合的學歌方法。
傳統的唱歌教學是先學節奏和歌譜,后唱詞。根據教學實踐,我認為這種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對歌曲的理解,也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歌曲中的詞和曲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教學中應將學詞和學曲有機的結合起來。我們可以通過歌詞的朗讀,讓學生在語言、語調的變化中體會旋律的變化。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學譜的自信心,而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習的興趣。
5.注意挖掘歌曲的內涵,用藝術感染教育學生。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最容易激發感情,表現感情,而人的感情也最容易隨音樂而變化。教師在教歌時,要注意挖掘歌曲的內涵和感情因素,以情帶聲,以聲表情。
三.寓教于樂,把音樂知識趣味化、形象化,引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和興趣。
在通常的觀念中樂理知識和技能訓練是枯燥、乏味的,然而它們又是音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只有掌握好理論知識,才能使學生在音樂學習中不走彎路,提高音樂素質。面對從小對音樂知識接觸不多農村孩子,教師只有寓教于樂,把理論知識趣味化、形象化,才能讓學生樂于接受、易于接受。例如為了讓學生認識五線譜,我先教手指五線歌,學生在邊唱邊做動作中,很快掌握了五線譜的五線四間。為了幫助學生掌握一些特殊的節奏型,我引導學生從生活環境中尋找相應的語言詞。
四.給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提高學生的音樂興趣。
音樂教學的任務,不僅是讓學生掌握音樂技能和技巧,會唱幾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要引起學生自我表現的欲望。
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持久興趣是一項十分艱巨的工作。留守兒童因遠離父母,年幼無知,對自己的行為去向把握不住,此時教師如果不能及時指導往往會走入岐途,然后就是自暴自棄,對學習產生極大的厭惡。作為音樂教師,我們要盡自己的所能,認真上好每一堂課,積極創造一種音樂環境把學生包圍起來,帶給他們各種類型的音樂經驗,盡可能的讓課堂具有趣味性、啟發性和創造性,培養他們對音樂的理解、聽辨、想象和表達的能力,讓留守學生在歡樂活潑的氣氛中積極主動獲取知識,從而對音樂產生濃厚而持久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