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中
【內容摘要】浙江省深化新課程改革以來,歷次選考試題引起了廣大教師、家長、學生的高度關注,在社會上也引起了廣泛的討論。本文試圖以2017年浙江省4月份歷史選考試題為例,分析其特點,為今后的歷史選考教學和復習在思路及備考策略方面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和學科能力,提升學生歷史核心素養。
【關鍵詞】歷史 新高考 試題特點 備考策略
筆者認真研究分析2017年4月浙江省歷史學(選)考真題發現,主要具有以下特點:更多地注重“新情境、新材料”的創設,考查學生通過材料對歷史知識的理解、認知和分析,突出了學生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運用信息及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突出了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因此在今后的新高考歷史教學和復習備考中,只有多注重答題方法和思路的講解,通過創設“新情境”,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一、強化基礎知識,重視課本概念,建構知識體系
2017年4月浙江省學(選)考非常注重對歷史基礎知識的考查,如選擇題第2題“談到西漢的政權建設,史家常以‘漢承秦制作論。下列項中能體現該論斷的是。”本題對基礎知識考查的痕跡比較明顯,學生只有知道秦漢時期的政治制度才能做出正確判斷。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是培養其他各種能力的根本,史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問題的解決能力等必須根植于學生掌握歷史學科的基礎知識,離開了基礎,能力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歷史基礎知識是實現能力培養、全面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基礎和載體,重視歷史基礎知識的考查仍將是今后學(選)考命題的指導思想之一。不管學(選)考命題走向如何,學生的基礎知識是決定成敗的關鍵,歷史思維也是建立在基礎知識之上的。通過復習,學生能夠準確、完整、系統、牢固地掌握和靈活地運用歷史基礎知識,才能在答題中融會貫通,應運自如。《歷史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學生要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以及重要的歷史概念和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
重視歷史概念的考查也是今年歷史學(選)考的特點之一。如選擇題第1題“刀耕火種”,學生做題前首先需要明白什么是“刀耕火種”,必修二教材第5頁“知識鏈接”中關于“刀耕火種”明確指出是古代一中耕種方法:砍伐林木,清楚地上的雜草,焚燒作為肥料,然后就地挖坑下種。所謂歷史概念就是反映歷史事實、歷史現象的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包括歷史知識概念和歷史理論概念。歷史知識概念是對具體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概括與評價,包括時間、地點、原因、人物、內容、經過、結果、影響等。歷史理論概念就是對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共同特征的理論概括,重在對規律、特征及本質的總結。通過研究新課改以來的學(選)考試題,從中發現有許多問題不是僅僅靠梳理教科書和簡單的單元題目就能解決的,而必須加強知識的整合,特別加強對核心概念的建構,在歷史理解的深度與廣度上做文章。如復習《羅斯福新政》時,筆者就聯系了必修一《1787年憲法》和選修四《美國國父華盛頓》的基礎知識,首先需要學生理解的幾個基本概念:生產力、生產關系、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三權分立、民主等,其次就是分析這些基本概念之間的邏輯聯系,搞清楚這些概念之間的邏輯聯系,才能加深學生對羅斯福新政背景、特點、實質等重點內容的理解。
二、研讀考試說明,立足教材,樹立史觀意識
復習中要研讀課標,明確復習依據,《學科教學指導意見》和《考試說明》是學(選)考命題的依據,是復習備考的指南。只有認真學習和研究其中的能力要求、知識范圍、準確理解其實質,才能把握復習備考的主要方向。從浙江省2017年4月學(選)考歷史試題結構來看,包括30道選擇題,4道非選擇題,其中選擇題有25題為必做題,5題為加試題,非選擇題2題必做題,2題加試題,在有限的34題量中面面俱到,這是無法達到的。因此,試題主要考察教學中的重點知識,運用新材料、新情境,“古今貫通,中外關聯”,突出主干知識,反映學科前沿,關注社會熱點,強調學科能力,體現學科核心素養和學科的教育功能。選擇題考查面廣泛,干擾性較強,對學生邏輯性、發散思維要求較高。因此,復習中立足教材,跳出教材,適度拓展和延伸,使知識更加系統化。由于教材篇幅的限制,有時不能把必要的知識完整地表述出來,教材敘述很簡略,很多內容未涉及,以至于學生不能準確理解教材內容。在復習中,重視發掘歷史教材中的引言、注釋、年表、插圖、目錄目標、資料卡片、課后測試、知識鏈接等稱為“邊角料”的知識,有利于形成完整而系統的知識體系。
浙江省2017年4月學(選)考歷史試題重視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考查,如第33題第(1)問“根據材料一所提示的角度并聯系所學,指出近代民族工業最初產生的時空范圍,分析說明近代民族工業產生的路徑”。很明顯本題考查了時空觀念,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采取地圖教學、圖表教學、數軸教學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加強時空觀念的培養。同時在分析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時,運用新的史學觀,主要有近代化史觀、文明史觀、整體(全球)史觀、唯物史觀、社會史觀、生態史觀等。堅持用這些史觀來分析歷史事件,使學生對歷史事件會產生不一樣的認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較好的突破重難點。如《開辟文明交往的新航線》最為14-17世紀人類的兩大發現之一,在近幾年的高考、學(選)考中反復出現,是教學和考試的重點、難點之一。在以往的歷史教學和復習中,教師更多強調的是革命(階級)史觀,認為新航路開辟其實是西班牙、葡萄牙對外的殖民擴張。如果用多元史觀研究就會有如下結論:(1)文明史觀:是人類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2)現代化史觀:是西歐資本主義工業化的起步之路。(3)全球史觀:是世界各地聯系之路,世界逐漸連成整體。(4)社會史觀:增加了人類的食品種類,改變了人的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這些結論有助于我們對新航路開辟形成正確的認識,也有助于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一些難點問題。
三、選擇典型題型,注重解題方法,培養學生變通思維能力
2017年4月浙江省學(選)考歷史試題選擇題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最佳選擇題、組合型選擇題、因果類選擇題、否定型選擇題、表格類選擇題、圖片類選擇題、地圖類選擇題、漫畫類選擇題等,類型非常豐富。學生在做題過程中,必須要掌握不同類型選擇題的解法,教師需要教會學生做到重視審題,一要把握時空觀,明確試題考查的范圍;二要審定肯定詞與否定詞,辨別考查的方向;三要抓住題干中的關鍵詞,明確考查的內涵、外延;四審指示代詞,明確代詞的含義。四辨選項,確定最后答案時,一要辨別選項是否符合歷史史實;二要辨別選項是否符合題干內容;三要辨別選項是否與題干要求有必然的邏輯聯系;四要抓住絕對詞,一般情況下,選項中帶有如“最早”、“完全”、“始終”、“全部”等絕對性的詞,除教材有明確規定的之外,在選項中出現應視為錯誤。在訓練中,發現和總結一些做題的方法與規律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很好地提高訓練的效益。
材料解析題是學(選)考歷史試題考查重點,也是學生拉開檔次的重點題型。它有效地考查學生閱讀、分析和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從2017年4月浙江省學(選)考歷史試題看,考題的設問主要有以下幾種:(1)根據材料,概括(或歸納、指出)……現象(或特點、趨勢等)。(2)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概括、歸納)……原因、意義。(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述(析)……的認識。(4)評材料中關于……的觀點或針對某一觀點展開評述(要求:圍繞材料中的觀點展開評論;觀點明確,史論結合)。如第33題第2問“閱讀材料二并聯系材料一,您更側重分析哪一種認識?側重分析(1),請結合所學進行闡述。側重分析(2),根據所學梳理詹氏貢獻,并用一句話提煉概括詹天佑報國思想”。不管何種模式,在有限的時間內,要有效地提高材料解析題的能力,必須在做題中把握以下幾個環節:一要先看問題,帶著問題閱讀材料。二要在材料中抓住關鍵詞,不能放過材料的出處和來源。三要根據材料表達,聯系所學知識組織答案,在組織答案過程中,要分層次,簡明扼要,答案要客觀公正。
歷史學科是一門綜合型強的人文學科,學(選)考試題注重歷史學科內的綜合,把歷史與現實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突出了“學以致用,資政教化”的社會作用。因此,在訓練中不能只停留在獲取答案上,要關注過程,注意方法和技巧的總結和運用,培養學生變通思維能力。
四、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樹立規范意識和時間觀念
學(選)考肩負著選拔人才的功能。因此,它既是對學生知識水平的考查,又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如第34題第2問“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從政治和經濟兩方面指出并分析17、18世紀創造聯合王國優勢的思想觀念”。本題將必修一、二和選修四人物有機結合,具有較強的綜合性,難度也較大。學生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夠較好的完成答題,這就需要我們在復習備考中,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能對自己的錯題做出評價和反思,善于從錯題中學習,培養學生判斷正誤,自我檢查和自我評價的習慣和能力。在學(選)考的復習備考中,絕不是盲目地做題,只追求數量,學(選)考是有時間限制的,因此,必須嚴格要求自己,注意答題的規范和時間觀念。只有科學的訓練,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敏銳性和思維能力。
學習習慣只能在學習中形成和發展,因此在備考時教師要更新觀念,積極進行教學改革,以持之以恒的精神教給學生思維方法,關注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通過糾正錯題和反思,使學生不但學會知識而且會學知識,做學習的主人。
通過對浙江省2017年4月學(選)考試歷史試題的分析,我們知道:學(選)考備考是一項認真而細致的工作,要想取得理想成績,需要教師花費更多的心血,認真鉆研,不斷引領學生感悟學(選)考,認真研究試題特點,總結規律;更需要學生們認真努力,通過科學的訓練方法,提高應試水平和歷史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 浙江省2017年4月學(選)考歷史試題[J].
[2] 朱漢國、馬世力.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必修二(人民版)[M]. 人民出版社,2016.
[3]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S]. 2003.
[4] 錢洪潮. 高中歷史核心概念的界定與教學策略[J]. 現代中小學教育,2011(10).
[5] 譚方亮. 2011年高考廣東文綜卷歷史試題特征分析及其對復習備考的啟示[J]. 中學政史地(文綜版),2011(8).
(作者單位:浙江省臺州市洪家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