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額訴訟程序設立旨在更加便捷、高效、經濟的解決涉案金額較小的簡單民事案件,但我國目前小額訴訟程序方面的立法還不夠完善,在實踐中也存在有訴訟救濟難實現、當事人程序選擇權被剝奪等問題。本文最后基于對小額訴訟的分析,提出有關于小額訴訟程序的完善以及救濟程序的構建方法和措施。
關鍵詞:小額訴訟程序;高效;救濟
由于法律傳統以及司法實踐不同,各國對于小額訴訟的理解和規定也各不相同,我國小額訴訟程序并不是完全獨立的程序,而是規定在簡易程序之中,使簡易程序中的特別程序。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62條規定:“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符合本法第157條第1款規定的簡單的民事案件,標的額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上年度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30%以下的,實行一審終審?!币簿褪钦f,只有同時滿足“標的額為……年平均工資30%以下的”小額特別條件和“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簡易程序一般條件,才能適用“實行一審終審”制的小額訴訟程序。
一、小額訴訟程序的特征
(一)適用范圍的特定性
從各國的立法實踐來看,小額訴訟主要適用于買賣合同、借款合同、租賃合同、物業電信服務合同等其他金錢給付糾紛。由于我國幅員遼闊,東西部之間、城鄉之間存在很大的地區差異,同時考慮到通貨膨脹等因素,我國《民事訴訟法》將小額訴訟的標的額規定為一個相對固定的或然值,而不是固定金額,這是立法技術上的一大突破,對于其他法律的制定或修改也有借鑒意義。
(二)審理程序簡化、高效
簡便快捷的特點始終貫穿于小額訴訟的審理過程。如小額訴訟中的當事人到庭后表示不需要舉證期限和答辯期間的,人民法院可立即開庭審理,舉證期限一般不超過7日,答辯期間最長不得超過15日;法院就管轄權異議作出的裁定一經作出即生效;駁回起訴的裁定一經作出即生效;裁判文書可以簡化,主要記載當事人基本信息、訴訟請求、裁判主文等內容。
(三)鼓勵本人參訴
為減少訴訟成本,鼓勵當事人以和平的方式解決糾紛,小額訴訟程序鼓勵當事人親自參與訴訟,不提倡律師參與。當事人親自參加訴訟,可以讓其充分感受庭審現場,有利于調解的成果和判決結果的接受與執行。除此之外,小額訴訟的標的額數量較小,而律師的費用日益增高,可能勝訴方一方所得不足以支付律師費,與小額訴訟的節約資源的理念相悖。
(四)程序靈活多樣
不需要遵守普通訴訟的嚴格程序,允許法官、當事人采取自由靈活的程序。費用相當性原理是小額訴訟程序的重要規則之一,因此不允許對此類糾紛提出過高的程序要求。
二、小額訴訟程序的立法與司法實踐問題
(一)當事人程序選擇權的剝奪
目前,我國的小額訴訟程序立法較為籠統,還不夠具體、明確,對于小額訴訟當事人是否享有程序選擇權并沒有明確的規定,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基層人民法院對于原本屬于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當事人雙方也可以約定適用簡易程序,但對于涉案金額超過小額訴訟標的額應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是否可以由雙方當事人約定適用小額訴訟程序沒有規定,不利于當事人權利的行使,也不利于法官實際操作。
(二)小額訴訟的救濟難以實現
我國小額訴訟出于對司法效率的考量,實行一審終審制,沒有賦予當事人上訴權,只有在訴訟程序的嚴重違法,或者法院適用法律錯誤的情況下才能提起再審。這樣就會導致當事人在某些情況下,不能針對小額判決的結果提出質疑,遭受程序上和實體上的雙重不公平。
(三)不同受理法院可能導致適用不同的訴訟程序
雖然立法者在法律條文的制定中充分發注意到了我國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的事實,采取了靈活的制度設計,但是在實踐中,經常發生同一個案件因原告選擇不同的地方起訴,個受理案件的法院可能適用不同的程序審理的情況。小額訴訟制度的完善
(一)小額訴訟程序的立法完善
在對小額訴訟程序進行立法的過程中樹立保障公民權利的價值理念,首先應重視小額訴訟程序親民化大眾化的特點,盡最大可能滿足公民的訴求,將公民權利本位的價值理念落實到立法中去;其次才是力求達到案件分流、減輕司法壓力的目的,緩解由于經濟生活發展及人民法律意識增強所帶來的“訴訟爆炸”。
(二)小額訴訟程序的司法救濟
小額訴訟程序只有被使用才能充分發揮其價值,才能更好地平衡公平與效率,因此,在小額訴訟的審前準備階段,法官應充分發揮其能動性;在開庭審理階段,應對審判組織和主體、原告資格與起訴次數、開庭的次數與時間做詳細規定;對于裁判文書的制作與裁判文書的執行也應明確規定,便于小額訴訟制度在司法中的應用。
(三)小額訴訟程序的救濟完善
小額訴訟制度實行一審終審制是符合小額訴訟的立法理念的,不賦予當事人上訴權,但是賦予了當事人合法的再審申請權。因此,在制定小額訴訟程序的救濟制度時,應明確小額訴訟再審程序啟動的條件、適用程序、啟動再審次數。如在適用程序上,應該明確小額訴訟的再審程序適用普通程序進行再審,包拯再審判決結果的公正。在啟動再審次數上,嚴格控制,當事人只有一次啟動再審程序的權利,以保證符合訴訟經濟的原則。
結語
小額訴訟制度的正確適用,既可以維護司法公正,化解公眾對于小額訴訟不公平的擔憂提高社會對小額訴訟的信任度,又能保障當事人的權益,彌補正式司法程序在便民方面的缺陷,吸引小額糾紛的當事人,真正實現法院審判的繁簡分流。筆者在分析了我國小額訴訟程序的現狀及立法、司法存在的問題的同時,針對性的提出了一些適用與我國小額訴訟程序完善的建議。希望對于小額訴訟程序的有效運行及完善有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肖向功.《關于我國小額訴訟中當事人程序選擇權的探析》.華律網.2015年
[2]潘倩.《論我國小額訴訟程序的完善》.上海交通大學.2014年
[3]李浩主編.《敏思訴訟法學》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14年
[4]朱宏哲.《談我國小額訴訟程序的司法適用》.西北政法大學.2013年
[5]杜越佳.《我國小額訴訟程序的現狀和反思》.吉林大學.2015年
[6]付曉菲.《論我國小額訴訟程序的完善》.廈門大學.2014年
作者簡介
李曉暉(1993.01),女,碩士研究生,上海海事大學,民商法。
注釋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②江偉主編:《民事訴訟法學》.第三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③韓靜茹:《錯位與回歸:民事再審制度之反思——以民事程序體系的新發展為背景》,載《現代法學》,2013年3月第35卷第2期
④夏勇主編:《走向權利的時代——中國公民權利發展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⑤潘倩:《論我國小額訴訟程序的完善》.上海交通大學.2014年
(作者單位:上海海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