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燕
摘 要:你是否好好思索過教室里有沒有被我們遺忘的角落?你是否關注了每一位學生,特別是膽小、自卑、有困難的學生,你是否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了你對他們的關愛?我們是不是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場和角度來代替學生思考,有時可能是打著關愛學生的旗號卻在不經意間對學生帶來了傷害?
關鍵詞:膽小;關愛;學生
受遺傳因素、家庭條件、社會環境等方面的影響,學生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在平時的學校生活中,教師就應注意觀察學生的個體差異,應對每個學生都有全面細致的了解。我們要深入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做到真正尊重學生。一次,我想在班里面檢查全體學生的重點原理背誦情況,要求他們逐一過關,但我們班里有一位身體有些缺陷的學生,他的運動能力、書寫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有些障礙,但他的思維正常。開始我想如果他真的背誦不下來,我就不檢查他了,反正其他同學應該不會拿自己與那位同學比。課下我還是先問他愿不愿意參與此次背誦活動,看他能不能背下來。面對我的詢問,他稍感意外,但他還是信心滿滿地回答說可以背下來,也很樂意接受老師的檢查,像檢查其他同學一樣,我說你背完了來找我。過了兩天,同學們陸續找我背誦,我記得我是在晚值班時,那位同學找到我想要背誦,我們站在走廊里,當時外面有些冷,當他開始很吃力地背誦時,看到他的身體抖得比平時厲害,我善意地提醒他要不要換做書面默寫的形式,他回絕了。我繼續認真聽他背誦,別人幾分鐘背完的題他大約背了十幾分鐘,我們忘卻了寒冷,我默默努力識別他不太清晰的語言表達,他真的背下來了,我當時很激動地表揚了他,希望他能繼續堅持把自己學會并理解的知識落實好。他也異常激動,最后說了一句話,“老師,這是我上學十幾年來第一次給老師背題,并且已背會一天了,今天才鼓足勇氣背誦”。
假如不是我想要求他和其他同學一樣,他今天還鼓不起背誦的勇氣。我有些吃驚,但也非常慶幸自己尊重了他的意愿,讓他完成了自己的首次背誦。我想,如果我把他忽視了,把他隔過去,這將對他是多么大的打擊呀!看來真的是不能站在我們的角度看問題,以怕傷害他的自尊為由放棄對他提問的機會,老師也不能以“我是為你好”剝奪對學生的尊重,不能因自己的一時沖動而傷害學生。看來他更加渴望能像其他同學一樣受到老師的關注,能得到平等的對待,哪怕不在課堂之上。從此,我時刻提醒自己,在自己的教學教育工作中一定要多與學生溝通,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適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以期能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高爾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通過這個事情,我意識到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渴望被尊重、被肯定。我也在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平時,我在課堂之中關注兩頭的學生較多,中間那些默默無聞的學生容易被忽視,他們會不會因為沒有感受到我的關注而提不起學習的積極性呢?所以,在批改作業的時候,我盡量給每一個同學寫簡短評語,當我發現某節課上哪位學生表現好了,我會及時記住他的名字,及時給予表揚,有時發現好孩子真的是夸出來的,在給學生發出積極信號后,我發現學生因為得到了我的關注而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他們的課堂表現有了較大變化。
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的,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好好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真誠地對那些曾被我無心忽視的學生說聲對不起,真正審視自己的一言一行,關注我們的言行可能對學生產生的影響,或許我們的一個微笑、一句關懷的話語、一個微不足道的舉動,都會激勵學生奮進。我要好好努力,爭取讓學生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吧,讓他們做更棒的自己。
參考文獻:
孔令.師生關系應是雙向平等關系[J].課程教育研究,2018(7):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