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陽
[提要] 本文基于SWOT理論,全面分析高校畢業生現存的優勢和劣勢以及就業大環境所存在的機遇和威脅,結合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現狀,幫助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為社會穩定發展提供依據。
關鍵詞:就業;SWOT分析;創新創業
中圖分類號:F241.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8年9月3日
高校畢業生數目逐年增加,畢業生就業難已成為當前社會的重要問題。高校畢業生由2001年的114萬人逐步增加到2017年的795萬人,2018年畢業生總人數又到達新高820萬人,高校畢業生數量越來越多。就業問題成了社會的突出問題,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現在主要表現為拖延時間較長、連續性較強而不斷引起關注。因此,高校畢業生應如何應對就業困難的現狀,不但影響著社會就業的總體發展,更決定著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向。
SWOT理論分析是企業、組織、個人對一些具有重要意義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提出針對性、戰略性解決措施時經常運用的方法,本文基于此方法來研究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找出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內在、外在優勢和不足進而更精確地提出解決方法及建議,從而使畢業生能夠更好地生存和發展。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優勢
1、可塑性強。首先,高校畢業生最大的優勢就是可塑性強,可以在任何的崗位中發揮自己、調整自己,同時作為年輕人,善于學習,對不懂的東西學習欲望比較強;其次,從用人單位方面來考慮,企業培養剛出校門的學生要經過一段時間,但從長遠來看,這種投資是非常合理的,是個人與企業的雙贏,高校畢業生更愿意花時間花精力去學習和鉆研新鮮事物,更愿意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效用。
2、專業性更強。高校畢業生在上學期間接受過先進的科學知識,專業基礎扎實,學科專業性更強,并且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和跳躍性的思維方式,這更有助于學生在工作中開辟新的方向,創造新的價值。更重要的是,在大學期間培養的良好學習習慣,會使得他們在工作中展現出優秀的學習能力和吸收能力,對新鮮事物充滿期待,在工作中更會有突出表現。
3、熟練掌握互聯網技術。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在互聯網時代生存和發展,對互聯網的認識超過任何一代人,在數字化與互聯網時代,就業渠道變得更加多樣化,網絡已經成為當下主流,為企業帶來更加便捷、高效的工作模式,比如58同城、智聯招聘等一些專業招聘網站的應運而生到現在微招聘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取代傳統招聘的方式。但對于高校畢業生來說,他們是走在時代最前沿的一代新生力量,對互聯網的操縱相當熟練,因此可以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越來越多的企業愿意聘用能熟練操縱互聯網技術的人才,這為高校畢業生來說既是優勢又是機會,更好地實現人力資源優化配置。
(二)高校畢業生就業劣勢
1、高校課程設置與市場需求不匹配。當前,高校的課程設置與社會上市場需求存在不匹配的現狀,我國高等教育中存在滯后性,改革的速度遠沒有市場變化的速度快,高校的專業課程設置存在局限性,教學觀念也存在不清晰性,導致高校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差異越來越大,高校培養出來的大學生不能順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高校畢業生一畢業就失業的現狀明顯,失業的本質在于,在產業結構不斷轉型的基礎上,崗位逐漸增多,但相關專業的人員并不能相應增長,導致企業高薪聘請而一人難求的尷尬局面。在高校畢業生數量迅猛增加的同時,市場的需求跟不上大學生供應量,供需缺口就會不斷增大,用人單位對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愈加強烈,但是高校培養專業人才的速度并不能與企業需求變化速度保持一致,這種供需的不平衡反映出了大學生結構性失業問題依舊存在的原因。
2、高等教育的不斷普及。我國的高等教育從20世紀80年代的“精英教育”逐漸走向了“大眾教育”,導致高校畢業生人數倍增。與之前的“賣方市場”相比,當前的就業形勢成為了“買方市場”。同時,高校在不斷擴招的時代潮流中,畢業生在就業選擇之外,會更多選擇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學歷——碩士研究生,拓展自己的學術視野和就業能力,這就導致了當下本科文憑成了一個大眾化的普通學位。
3、期望與就業現狀的差異。前面講到,我國的高等教育模式已提前進入了大眾化的階段,高校畢業生供應市場不斷增大改變了原先精英教育模式,而畢業生們并沒有從精英模式轉化到大眾模式,仍對就業抱有高度的幻想。據調查,大學生對發展迅速的新興產業、工作待遇穩定,環境舒適的國有企業及機關、科研機構、上市大公司等抱有濃厚的興趣。因此,畢業生往往扎堆于當前熱門的電子商務、環境保護、信息技術等產業,但是這些企業的需求量少,對工作要求的標準高,而畢業生的市場供給量卻在持續增加。傳統產業中的加工制造、醫藥醫學、傳統商務等行業工作條件較為艱苦、待遇不高,畢業生一般都不愿意去。如果畢業生仍對理想求職崗位抱有太多幻想,那么就可能會失去更多的工作機會。
(三)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機遇
1、就業率保持平穩。依據過去幾年的就業形勢可以分析出,直到2017年的后半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將與2018年的穩定甚至略微下降的情況基本相同,這與我國處在經濟發展的轉型階段有緊密的聯系。從過去幾年來看,就業形勢不錯,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但是就業的壓力實際上并沒有明顯減輕。城鎮調查失業率基本穩定在5%這樣比較低的水平,就業一直保持平穩,而且是穩中向好,這樣的形勢對于高校畢業生來說是機遇。
2、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發展。我國為了積極適應經濟發展的步伐,這幾年在持續推進積極就業政策,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政策,不斷鼓勵和扶持畢業生創業,這就能夠帶來更多的就業崗位,畢業生通過創業能夠更加深入地鍛煉自身,豐富自身的閱歷及經驗。并且高校畢業生掌握著最前沿的技術,是社會的新力軍,具有不怕失敗,生氣勃勃的創新精神,即使會失敗也會為以后的就業積累更寶貴的財富和不可磨滅的人力資本。因此,國家更加要支持大學生的自主創業,以創業拉動就業,拉動經濟沿著最新的方向發展。
3、網絡招聘擴寬就業渠道。互聯網為經濟發展帶來新變革的同時也改變了人們的就業觀念。社會中出現了許多招聘類型的網站方便就業者能夠實時取得最及時的就業信息,比如,58同城、智聯招聘等網站正在紛紛落成和優化。企業不僅能夠更快地收到更多有效的求職信息進行人才的篩選,求職者也能更全面地了解企業基本情況,選擇感興趣的崗位進行求職。使得雙方的信息更加透明化、規范化,節省了不必要的邀約、面試和篩選的時間。同時,高校方面對外宣傳也增強了與其他高校就業網站的交互,在校內平臺上增加雙方網站鏈接,將資源全方位地共享。就業從線下轉到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就業信息更加多元化,更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推動大學生就業。
4、非公企業對畢業生需求增加。隨著“鐵飯碗”、“公考熱”等社會擇業文化的變遷,當下,我國的非公有制企業對畢業生的需求已經遠遠超過了公有制企業。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中小企業為我國城鎮提供了70%的就業崗位。由此可知,非公有制經濟在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現今大型企業面臨著發展瓶頸,而中小企業的用工需求卻增長迅速,這種現象的產生主要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引導,中小企業成為創業的龍頭,眾多以互聯網為導向的創業公司成為吸納大學生就業的主陣地。
(四)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威脅
1、高校不斷擴招。物以稀為貴,然而當前高校的擴招造成高校畢業生人數劇增,在數量提高的同時,大學生的質量并未一起得到提升;相反,本科高等教育已經漸漸成為“大眾化教育”,而不再是“精英化教育”,諸多大學的“造假”、“摻水”行為已經為大學生抹上了黑色的陰影。再加上很多企業都在實行“返聘”的用人機制,用人單位認為,“返聘”人員能夠更快地給企業帶來效益,而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經驗不足,難以滿足企業的需求,這些情況對高校畢業生是非常不利的。
2、就業歧視問題突出。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并不樂觀,畢業生就業時會受到形形色色的歧視,具體表現為性別歧視、體貌歧視、經驗歧視等。根據市場調查,有半數以上的企業進行了性別限制,甚至直接規定在聘用期間內女性不得生育。根據某地新聞報道,某銀行招錄員工條件對招錄對象有著如下規定:“男性身高169cm以上,女性身高158cm以上”,這些針對于身高、相貌等歧視并不合理。而經驗歧視在各種招聘會上、招聘簡章上以及互聯網招聘中均可看到“要求X年工作經驗”等要求,這對高校畢業生在求職時就是一種歧視,需要更加重視。
3、企業招聘要求更加嚴格。企業在招聘人員時因為高校畢業生的增大擁有更多的選擇空間,從而招聘的要求也在提高。畢業生的畢業學校、學歷背景以及所學專業甚至性別都會深刻影響到高校畢業生就業。比如在某高校校園招聘的現場會發現,畢業院校為重點高校、學歷為本科以上以及理科的高校畢業生找到合適工作的機會更大。不僅僅是學歷方面,企業會通過各種形式的考核,筆試、面試、情景模擬等進行更加縝密的篩選,要求大學生要具備專業性的知識體系,還要具備語言表達、電腦辦公、靈活思維、團隊協作、領導潛力的能力等等,這樣看來對高校畢業生來說是一種挑戰。
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新挑戰和機遇。國家也在不斷地進行政策調整,加強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扶持力度,“雙創”政策、大學生無息貸款等政策的出臺,以及政府對企業的監管,法律的完善,對高校資金的投入等都體現出了國家對畢業生就業的高度重視。同時,在社會中新興產業、創業的隊伍都在不斷的壯大,這也為畢業生提供了更多的求職崗位。高校方面對學生的培養也在逐步的跟進和落實,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使大學生能夠更快地選擇適合的崗位,并能迅速在工作中實現人生價值是各大高校不斷推進的目標。
主要參考文獻:
[1]李敏.基于SWOT分析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6.
[2]劉越,林鉅博.新常態下基于SWOT分析的大學生創業現狀及對策[J].黎明職業大學學報,2017(9).
[3]楊文華.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的SWOT分析及對策研究[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
[4]許玉芬.大學生就業的新特點及引導——基于SWOT的分析[J].長春大學學報,2016(2).
[5]孫寶成,李井明.大學生就業問題的SWOT分析——以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為例[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