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
“群文閱讀”對于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具有廣泛和持久的優勢。“群文閱讀”可以豐富閱讀內容、拓寬閱讀視野、提高閱讀效率、提升閱讀品質。而現今,在我們的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單篇課文教學,方法單一、效率低下,學生能力培養薄弱,學生閱讀量少,且思維和視野不夠開闊等。統編本教材現已全面實施,統編本教材中的文章是一組一組呈現的,把握住統編本教材的編寫特點,教師可以實施“1+X”的辦法教學,所以更加需要進行“群文閱讀”課程。
找準“群文閱讀”的方向
根據2017年發行的統編新教材與以往教材的異同,探討新教材改革的方向、單元設計與選文原則、頂層設計與集中改革攻堅點,實現基于語文統編體系的課程整合實踐。在實踐探索中,以語言運用和思維拓展為基礎,以“群文閱讀”課程實踐的形式提升學生語文素養,是當下語文教師可以做的事情。
認識統編本語文教材 在內容設計上有5個特點:第一,雙線組織閱讀單元結構;第二,重視語文核心素養,重建語文知識體系,強化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和實踐性;第三,選文注重經典性、時代性,文質兼美,適宜教學;第四,依據兒童語文素養發展規律,合理布局語文學習各板塊內容;第五,加強自主學習的助學系統,幫助學生使用。2017年全面鋪開推行的統編版語文教材,要求構建“教讀——課內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學習體系,力求語文教學“讀書為本,讀書為要”,引導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
統編本語文教材的單元結構,前面四冊課文,我們不難發現統編本語文教材是分單元組織教學,它的板塊設置比以前清晰,彼此融合,綜合性強。與人教版語文教材相比,統編本教材結構上明顯的變化,是采用“雙線組織單元結構”。首先,按照“內容主題”來組織單元,課文大致都能體現相關的主題,形成一條貫穿全套教材的、顯性的線索;其次,將“語文素養”的各種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語文知識、語文能力、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等,分成若干個知識或能力訓練的“點”,由淺入深地分布在各個單元的課文導讀和習題設計中。統編本語文教材更加重視多種閱讀方法的教學。在課本中加入了“我們一起讀”等學習模塊,指引師生家長一起參與閱讀。同時在多種閱讀方法的教學上,增加了一定分量,提醒教師要注意閱讀方法及閱讀速度的教學。
“群文閱讀”教學實施的優勢 “群文閱讀”中的“群文”就是經過授課教師篩選聚集一組文章,在課堂教學時間內呈現給學生。我們所謂的“群文閱讀”是一種狹義的閱讀。它不是將一篇文章加一篇文章、一本書加一本書的堆砌,進行孤立閱讀的行為;而是從“一篇”到“一群”。它需要教師對語文閱讀教學理念的進行更新、轉換,它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思想,改變了傳統的單篇教學,沖破了單元教學的框架,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它以具體的、有生命力的教學形態存在。
“群文閱讀”強調發展相應的“關鍵能力”。一是發展教師的張力。“群文閱讀”總是圍繞某一議題,把存在聯系的文本進行有機組合,它是結構的融合、知識的增量、建構的合力。每一議題的建構與實施,都是考驗教師個體的語文教育的理念、閱讀視野、閱讀品位,考量教師創造性教學的意識與能力。二是提升學生的能力。“群文閱讀”包括閱讀連續性文本、非連續性文本以及整本書等。語文的學習,可以通過系統的課程“群文閱讀”課程設計來提升兒童的閱讀量;目前我們的學科知識教學還是碎片化的教學,要想提升學生的關鍵能力,主要是讓學生找到事物之間的聯系。“群文閱讀”可以把零亂無序的信息進行整合,這有助于幫助學生鍛煉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等思維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群文閱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在有限的時間內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幫助學生營造出人人學、時時學、處處學的閱讀環境。
積累“群文閱讀”教學經驗
關于“多文本閱讀” 群書閱讀的提法源于日本。日本教育家佐藤學在倡導教育改革、建設學習共同體時多次提到這個觀點。臺灣教授趙鏡中提出:“學生的閱讀量開始增加,雖然教師還是習慣于單篇課文的教學,但隨著統整課程概念的推廣,教師也開始嘗試群文的閱讀教學活動,結合教材及課外讀物,針對相同的議題,進行多文本的閱讀教學。”臺灣教育研究院教授吳敏而認為:“為了拓展知識,學習者必須超越教科書的內容,進行課外閱讀。課外閱讀要發揮最大功效,必須整合眾多文本里的細小訊息,建構出巨觀的圖像。多文本連接讓學生形成更彈性靈活的訊息表征,因而能促進學生學習。”還有山東濰坊北海學校韓興娥的“海量閱讀”研究、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陳琴的“經典素讀”研究等。這些研究讓很多語文教育工作者形成共識:小學階段讓學生閱讀大量課外讀物,勢在必行。
關于“群文閱讀” 近年來,我國涌現出單元整體教學、主題閱讀、一篇帶多篇、海量閱讀等。2015年11月28日,第五屆兒童閱讀與語文創意教學觀摩研討活動在重慶舉行,活動主題“群文閱讀,語文課程新常態”。開幕式上,重慶樹人教育研究院院長王雁玲做了題為“群文閱讀的核心價值”的開場報告。她指出:“群文閱讀通過教學內容的改變,引發語文課堂教學形態的改變,進而革新傳統語文課堂教學。”綜上所述,閱讀呈現“群書閱讀”——“多文本閱讀”——“群文閱讀”的發展脈絡。單篇閱讀是微觀閱讀,整本書閱讀是宏觀閱讀,而群文閱讀正好填補了中觀閱讀的空缺。
關于“群文閱讀教學” 隨著“群文閱讀”的推進與發展,我們已不斷將它運用到教育教學中。特級教師蔣軍晶指出:“我們的閱讀教學的發展方向應該是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我們由‘重視知識教學到‘重視理解的教學、我們由‘精熟的字詞學習轉向‘閱讀策略學習、我們教授方法由‘講授教學變為‘討論教學。”所以,“群文閱讀教學”是另一種方式學習“表達”,可以練習閱讀方式——默讀、跳讀、瀏覽,可以提升閱讀速度、掌握實用的閱讀策略,有利于培養思考、發現的意識,改變教師的成長方式等。有觀點認為,“群文閱讀教學”經歷了5個層次:一是以“單元整租”閱讀教學為代表,強調單元整合,增加閱讀教學的整體性,提升語文教學的效率;二是“一篇帶多篇”思路,突破教材、強調課內外結合的語篇閱讀;三是擴展到整本書的閱讀,強調“整本書閱讀”和“一本帶多本”閱讀;四是以“主題閱讀”為代表,需要有一個核心主題,圍繞這一主題展開“一篇帶多篇”“一本帶多本”的閱讀;五是引導學生走向更加寬廣的閱讀世界,比如“班級讀書分享會”“書香校園”的建設等。
關于溫儒敏倡導的“1+X”閱讀教學模式 對于統編本語文教材中,教師可以實施“1+X”的辦法教學。即每講一篇精讀課文,就可以附加若干篇同類或者相關的作品,讓學生自己去讀。時間靈活安排,課內課外均可。從單篇文章再到“整本書”的閱讀。北京大學教授溫儒敏的這種閱讀教學模式指向學生讀書的興趣,并要學生學會讀書的方法,教師利用精讀課文作為例子,傳授方法,放手讓學生去學習。
邁向方法,做好課程建構
我們希望將“群文閱讀”提高到課程的層面去研究、去實踐,和國家課程、國家教材進行深度融合,探索具有群文閱讀特色的大閱讀課程,構建基于統編本教材的群文閱讀課程體系,是對深化語文課程教材改革的一項貢獻。
指向內容:基于統編本教材“群文閱讀”組文成群的思路 一是在統編本教材的框架內進行“1+X”教學。對于統編本教材中一組一組的課文進行選擇,教讀一篇精讀課文,其他課文組織成為一組群文作為“X”來進行“群文閱讀”。二是對統編本教材的“增、刪、調、換”。對統編本教材中的文章進行適度挑選,有些文章可以調換或者刪除,加入自選文章進行群文閱讀。三是根據某一語文學科素養自行組織群文。①旨在提升“語言理解與運用”的互文閱讀。注重“同中有異”的語言多樣性特點,對“同類”事物要獲得更寬、更深的閱讀視野,通過感受和理解多文本語言,進一步豐富這類事物的認知感悟。②旨在提升“思維發展與提升”的比較閱讀。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運用想象、聯想來豐富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運用分析、比較、歸納和概括等范式,提高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的深刻性與創造性。③旨在提升“審美發現與鑒賞”的審美閱讀。注重感受“作品寫法”,指導學生通過閱讀優秀作品、感悟語言藝術,進行審美體驗與審美鑒賞。④旨在提升“文化傳承與發展”的主題閱讀。注重將相同主題、相同文化觀念的作品進行結構化、模塊化的群文教學,“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讓學生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得到增強。
指向表達:基于統編本教材“群文閱讀”的課堂實施 一方面,“群文閱讀”的思維訓練,落腳在問題設計上。好的“群文閱讀”課程,應該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我們要通過問題的設計來引出學生思考的動力。“群文閱讀”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著力點應放在問題設計上。①問題的設計,答案是寬泛的、豐富的;②對群文閱讀的多篇文章進行共同發問;③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④問題應具有挑戰性、科學性、合理性。另一方面,“群文閱讀”教學應關注讀寫結合。在群文閱讀教學中要根據文本特征和教學目標做到合理、適度的朗讀指導。在“群文閱讀”中,學生還應用寫的方式,記錄自己在多篇文章的閱讀與理解中進行的精神旅行和探索活動。“群文閱讀”批注閱讀,實際上是閱讀和寫作的最佳結合方式。
指向評價:基于統編本教材“群文閱讀”課程評價 “群文閱讀”課堂形態應該是開放的、生成的,課堂教學評價也應該是開放的、多元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閱讀體驗,傾聽學生的心聲,真誠平等地與學生對話,以開放的心態對待不同的觀點,引導學生在理解和比較中獲得認同和共識。“群文閱讀”最終上升為課程,需要建立自己的一套評價制度,關注教師的設計能力、教學過程以及教學評價等。
結束語
以“統編本語文教材”為抓手,進行“群文閱讀”課程實踐,既遵循國家課程要求,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既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又能讓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豐富語言學習積累,發展思維和創造潛力。“群文閱讀”課程為我們的閱讀教學打開了一扇窗戶,我們將透過這扇窗戶引領學生感受更真、更美、更精彩的世界。
參考文獻
[1]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2]蔣軍晶.讓學生學會閱讀——群文閱讀這樣做[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3]樹人教育研究院.群文閱讀起步走教學設計集(小學)[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16.
[4]竇桂梅.影響孩子一生的主題閱讀[M].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15.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上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