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洽
摘 要:柔性管理理念是強調人性化管理方式的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理念,相對于傳統管理方式來說,理念更富有創新性。柔性管理理念主要從學生思想角度出發,引導學生轉變觀念,從思想上影響學生,進而改變學生的行為。柔性管理理念的提出和應用符合我國的教育現狀。本文對我國當前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的現狀進行分析,對柔性管理在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的應用進行詳細闡述。
關鍵詞:柔性管理理念;高校學生教育管理;運用
高校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社會對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使教育管理成為高校管理的重要部分。傳統的剛性管理過分的注重教育而忽視了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疏導,因此,越來越顯露其固有弊端,與此相對,柔性管理越來越被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廣泛應用。
1 柔性管理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隨著高校教育管理環境的不斷變化,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模式也處于不斷的變化和發展之中。而傳統的剛性管理模式不適應高校教育的發展,柔性管理則普遍被高校教育管理所接受。柔性管理的主要方式為“引導”,以人的心理動向和行為理念為立足點,教導管理對象而非約束,使被管理對象更能依據自己的意愿行動。在高校教育管理的實踐中,柔性管理更具有可操作性,其優勢也日益凸顯出來。
2 當前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的現狀
2.1 現代學生的個人承受能力差,意志薄弱,面向社會的獨立性差
現代生活條件大大提高,優越的經濟條件為學生提供了較高的物資生活。大部分學生還是獨生子女,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吃苦受累的經驗,像溫室里的花朵難以經歷風雨的洗禮。很多學生表現出意志薄弱,面對困難和問題承受能力差,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的現象,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學生面向社會的那一天仍是懵懵懂懂,面對社會上復雜的人和事傾向于躲避,不敢面對,不敢承擔責任,這樣的高校教育是失敗的。
2.2 受不良社會風氣影響,學生觀念過于功利化
物質化的年代,大學中彌漫著功利化的風氣。傳統的校園中追求學術、真理,現代的大學校園中,學生更多忙于考證、實習等,為了畢業后得到一個更好的結果,而這中間的過程不再重要。為了最后的那個結果而奔忙,哪個輔導班可以更快提高成績,哪個社團可以更多接觸社會,哪個企業實習更有助于就業,大家都追求更快,更好,使將來能賺更多錢,得到更高的地位,對學術、自身思想品德上的提升卻難以尋覓。
2.3 部分學生大學生活虛度光陰,對個人發展極不負責
部分學生升入高校后思想觀念放松,認為這是享樂的開始。在高校的學習生涯中逃課、上網,混日子。高校學生主要靠自律,如果自身約束能力差,極容易迷失自己,浪費大好時光。大學生涯本是學生思想逐漸成熟,形成世界觀、價值觀的時期,部分學生卻在人生的重要階段放松了自己,荒廢了學業,放棄了自己的前程。
2.4 傳統硬性的學生管理模式缺乏人性化,管理效果不佳
傳統的高校學生教育管理方式較為生硬,學校將規章制度放在第一位,用硬性指標衡量學生。剛性的管理方式效果不佳,強壓下,學生違背個人意愿,學生逆反心理加重,無視制度的存在。不論哪種情況,學生的個性化沒有被尊重,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受到打擊,參與性降低,活動的開展價值開展效果因此降低。
3 柔性管理理念在高校學生教育管理中的應用策略
3.1 學生管理工作以學生為主體,學校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現代高校教育更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除了注重文化課的培養,還需要注重學生的其他能力的培養。首先,學校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盡可能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和生活條件。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上給予一定空間,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權。輕松的氛圍、自主的選擇可以激發學生的無限潛力,活動參與度得到提高,學生進行自主管理,自我參與,自我評比,在活動的開展中得到鍛煉和成長。長此以往,學生間相互鼓勵和協作,自我約束力、交際能力等隨之增強,有利于學生的自我發展。
3.2 充分尊重學生的自我權力
當前,隨著我國法治社會的健全和不斷完善,公民自身的權利意識也逐漸增強,因此,充分尊重和維護學生的權利則成為促進高校教育管理的關鍵。管理者在不斷提升自身素養的同時,以科學有效的管理模式管理學生,并以充足的專業知識和道德水準引導學生的思想觀念。此外,高校行政管理人員要良好的把控住情緒,理智的與大學生進行思想交流與情感的溝通,全面了解大學生對權利的訴求,保證與大學生交流溝通的過程中不被情感所左右,從而更好的維護大學生的權力。
3.3 多渠道進行柔性管理
將柔性管理與互聯網等新興媒體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從而促進柔性管理在高校管理實踐中發揮出最大值,一方面,提高了高校管理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新興的媒體在普遍意義上更容易被年輕人群所接受,在大學生群體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使得大學生更容易從心理上接受學校的管理制度。
3.4 高校學生管理與時俱進,積極利用信息化平臺
現代信息技術發展迅速,微信、微博、博客等個人平臺是展現個性的空間。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可以利用新興的信息平臺,為學生提供一個發聲和參與的平臺,提供一個公共的平臺,學生暢所欲言,維護權利和自由。只有管理者真正了解學生的訴求,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服務,滿足學生所需。微博、博客不僅信息反饋及時,信息量大且便于管理,更具有時代氣息,操作簡便,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利用信息平臺增加師生間的互動和溝通,有利于管理者更深入地了解學生,清楚工作的著眼點,學生工作也會事半功倍。信息化平臺的利用是新型教育管理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柔性管理理念的推廣。
4 結束語
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人們的思想和觀念逐漸發生變化,對于高校學生教育管理而言,高校學生的教育管理也需與時俱進。傳統的高校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依然對學生的發展產生束縛。在教育管理上革故鼎新,創新教育方式方法對于現代高校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本文對柔性管理理念在高校學生教育管理中的運用進行研究分析。
參考文獻
[1]王帥,華健.柔性管理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啟示[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7(02):41-42.
[2]惠熙文,邱致村.“柔性管理”理念在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J].知識經濟,2017(11):6-7.
[3]歸李千慧.柔性管理理念融入學生宿舍管理研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20(01):176-177.
[4]萬怡欣.柔性管理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啟示[J].人力資源管理,2017(07):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