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的公共素質課的主要內容就是形體訓練課程,它的宗旨是培育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當代高職生,從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們的藝術修養和氣質,以此符合社會提出的標準,從而增強學生們進入社會的自信心。然而多年以來,高職院校的形體課程往往教學單一,缺乏創新的內容。因此,本文針對這一情況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和分析,交代了高職院校形體訓練中的教學新突破對策,為日后相關研究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理論基礎。
關鍵詞:高職院校;形體訓練;教學;新突破
1 形體課教學概述
1.1 形體訓練教學的概念
形體訓練是一種具有優美特征的健身內容,芭蕾舞是形體訓練基本功中的一個核心內容,隨著學生基本功的逐漸夯實,會加入一些古典舞蹈和民族舞蹈的內容,對學生展開綜合性的訓練,從而保障舞者能夠擁有優美的身姿和輕盈的體態。同時,在訓練的過程中,會對錯誤的姿態進行逐步的矯正。
1.2 形體訓練教學的內容
形體訓練教學的內容可以分為兩個板塊,分別是基本姿態和基本體態訓練。姿態訓練主要包括了站立、坐姿、行走。站立是人們生活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姿勢,抬頭挺胸、收腹提臀是站立姿態中最為基本的要求。其次,坐姿要求體態端正,優雅大方。最后,是走路的姿勢。對于走路的姿勢來說,抬頭挺胸,立腰拔背是最為正確的行走方式。
2 形體訓練教學的作用和意義
2.1 滿足學生對美的追求
人類最為常見的心理需求就是對美的渴望,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美的追求也在不斷的加強,尤其是女性的群體,對美的追求有著非常強烈的信念。在60年代時期,人們以健壯為美的準則,隨著日后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苗條和健美成為了人們追求美的主要內容,而通過適當的形體訓練,可以滿足學生對于美的向往。
2.2 提升學生綜合價值
在新課改中提出了要保障學生的身心全方位綜合發展,而綜合發展中,形體優美,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可以通過優美的體態來對自我價值進行體現。如今,隨著社會需求的不斷提升,硬件已經無法成為判斷人類綜合修養的一個重要指標,要配合情操和氣質,才可以對一個人的自我價值進行準確的衡量。
2.3 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對學生開展形體訓練的過程中,最終的目的就是使學生感受到藝術的美麗,從而指導學生對美學有所感知,保障學生的形體和心理等方面,都對美的因素有一定的認可。而長時間的形體訓練,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也可以幫助學生構建出一套自我價值實現的完整系統,在保障學生具有審美能力的同時,也加強了學生對于美的向往。
3 形體課教學的新突破
3.1 修改并完善課程標準與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指的是通過系統的教學方式按照教科書的章節和內容,對課時進行規劃的一種指導意義的文件。在制定教學計劃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要考慮到實際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要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來對教學的內容進行不斷的完善和修改,不斷的融入創新和豐富的教學理念,如此才可以在保障教學進度的同時,使學生能夠對教學的重點內容進行理解和掌握,從而實現最終的教學目標。
3.2 創新教學方法,實現一體化教學
在高職院校中,很大一部分學生在上學之前,從未上過和形體訓練相關的任何課程,因此,學生對于形體課程的認識不是十分的充裕,所以教師應該采取最為基本的教學方式來對學生進行啟發,通常采取的是口傳身授的教學理念。這一教學理念指的是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通過自身做出優美和規范的動作來讓學生進行模仿,同時也應該通過語言的加工來對動作的精髓進行描述,要使學生掌握每一個動作所要表達的情感。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通過啟發和講解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動作的要領,使學生能夠對教學的內容進行扎實的掌握實現一體化的教學,融入創新的教學方法,針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差異來對教學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如此才可以保障每一名學生都能夠順利的開展形體訓練課程。
3.3 加強學生的主體性
在形體訓練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無論是教學的開始還是結束,教師必須要充分而合理的安排教學的內容,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應該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指點,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的同時,糾正學生錯誤的動作,教每一個環節的教學要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從而保障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掌握形體教學的要點。
4 總結
高職院校在開展形體教學的過程中,要保障最終的教學結果,能夠由學生的個人氣質修養來有所體現。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也應該充分的發揮出自身的指導作用。因此,教師要對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做出全方面的了解,要使用創新的教學方法和理念來對教學的內容進行規劃,在學生掌握了動作的要領和精髓的同時,也加強了學生對于美的感知和學生審美的能力,確保學生日后能夠更加健康而穩定的成長。
參考文獻
[1]陳霞.體課教學在學生職業素質養成中的地位和導向[J].科教文匯,2017(4).
[2]孫冰潔.結合動作示范,培養學生對形體訓練課的興趣[J].職業技術教育研究,2016(8).
[3]黎明,薛春柏.淺談高職院校學生形體訓練的必要性[J].中國科技博覽,2015(33).
作者簡介
符洪健(1989-),女,漢族,湖南桂陽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民族藝術與文化遺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