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當前我國公共管理類本科人才培養面臨的嚴峻形勢,堅持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主線,首先確立指導思想和改革思路,然后制定和完善相應的改革方案,同時抓緊抓好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建設、實踐教學、教研教改及師資培訓幾項重點工作,則公共管理類人才培養規格和質量必將大大改善,并能不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公共管理;人才培養;實踐教學
當前,我國各高等院校公共管理類本科專業布局廣泛,發展迅猛,其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行政管理專業等發展尤甚。與公共管理類本科專業蓬勃發展的形勢相悖,在全國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人員不斷縮編、公務員招錄和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公共管理類專業畢業生面臨就業困難,要想對口就業更是難上加難,這給公共管理類專業的發展和人才培養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而目前國內多數高校公共管理類本科專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人才培養目標單一,人才培養規格較低,人才培養模式僵化,理論與實踐脫節,學生技能訓練不足和動手能力不強,畢業生就業渠道狹窄和就業困難,學生生源不足等。要解決這些問題,各高等院校必須正確分析形勢,與時俱進,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契機,重塑專業的品牌和形象,積極解決公共管理類專業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為公共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掃清道路。
1 確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指導思想和基本思路
高校公共管理類人才培養應堅持以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與時俱進的復合應用型經世致用人才為目標,以全面提高本科教學質量為根本,按照“入主流、出特色”的基本要求,遵循“寬口徑、厚基礎、重實踐、強技能”的基本思路,全面優化專業培養方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強化教學工作特色,不斷開創人才培養工作的新局面。基于前述目標和任務,高校在人才培養時,應以本科教學質量提升與教學改革實踐為重心,按照“以通識教育為基礎,以素質教育為根本,適度弱化專業概念;以理論學習為統率,以技能培養為主線,不斷強化專業實踐;高度重視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積極為學生繼續深造創造條件和培育“后勁”;學校各專業培養方案應相互協調,并積極與學校研究生培養方案相銜接” 的四大基本原則,從專業轉型、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改革、教學研究及學術研究等方面全面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進程。
2 制定和完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案,深化教學改革
公共管理類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完善,應緊密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指導思想和基本思路,以課程設置為前提,以知識學習為基礎,以技能培養為特色,全面提高公共管理類人才的理論水平和綜合技能。具體措施包括:1)按照全面提高聽、說、讀、寫、譯綜合技能的要求,增加英語授課時間和授課內容;2)適當壓縮學科基礎課、專業主干課、專業方向課和專業任選課的課程設置及學分;3)增大實驗課和專業實踐課的力度;4)控制總學分規模和周課時數量,增加學生自主學習和加強技能培養的時間;5)加大法律、政策和國際關系方面課程的設置力度,切實提高學生的培養層次和知識視野;6)加強課外實踐管理,積極搭建實踐教學平臺;7)以專業課程建設為基礎,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
3 以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建設為契機,提高教學質量
高等學校在公共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過程中,應始終將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教學質量提升緊密結合,以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建設為抓手,不斷提高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成效。根據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在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建設方面的要求,積極爭取在教學團隊建設、課程建設、教材編寫、教改教研、教學名師培養、雙語教學、實踐教學等環節加大改革、創新和建設的力度,不斷充實和完善人才培養的各大要素,使其成為推動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力量。
4 加大實踐教學力度,努力提高學生專業技能
實踐教學是公共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核心環節,主要策略包括:
第一,通過修訂各專業培養方案,完善各專業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的學分結構,通過增加獨立開設的實驗課及課程隨堂實驗等方式,使實踐教學所占學分比例符合學校人才培養的相關要求。
第二,全面啟動“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程教學工作,充分發揮各教研室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探索公共管理類專業實驗教學模式,努力提高課堂實驗教學效果。
第三,重視學生的課外實踐工作,出臺相關紀律和制度,明確學生課外實踐的范圍和任務,提出考核標準和獎勵辦法,使學生課外實踐工作在制度的約束下規范有序的進行。加強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工作的管理,鼓勵優秀社會實踐報告的不斷出臺。
第四,加強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公共管理類人才培養學校應以學生所在學院為依托,不斷加大校外實踐基地的開拓力度,以基層政府、事業單位、街道、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等為主要合作對象,廣泛建立教學實踐基地,為本科生的專業實習提供更多的空間,便于培養高技能的公共管理類人才。
5 以教研促教改,不斷探索公共管理類人才培養的規律
加強教學研究,修訂和編寫教材,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是公共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的重要方面。各高等院校在公共管理類人才培養過程中,不應僅僅強調專業知識的學習、應用及開展與專業相關的科研工作,而更應強調圍繞公共管理類人才培養展開教學研究和實施教學改革項目,只有通過研究和改革不斷摸清公共管理類人才培養的規律,才能更好地促進公共管理類人才的發展。
6 強化師資培訓力度,提高教師隊伍的教學能力和水平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關鍵在于教師。教師的學術水平與教學水平直接影響著公共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成敗。因此,高校公共管理類師資應高度重視自身的培訓和提高。面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師們應積極參加各類師資培訓,不斷完善自身的專業知識結構,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為公共管理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供最重要的人才保障。
總之,以培養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具有全球視野、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基礎理論扎實、實踐動手能力強的經世致用人才為目標的公共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勢在必行,它不但能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人才就業率,而且能重樹公共管理類專業學生的學習信心,顯著改進公共管理類專業的形象和品牌。
參考文獻
[1]陽盛益,楊雪嬌.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科建設的經驗借鑒與改革思考[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2008,25(6).
[2]李躍平,黃子杰,瞿書銘.我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2007,8(3).
[3]馬杰.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困境與出路[J].教育研究,2009,(19).
[4]宋琪,方永恒.對構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思考[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2007,26(3).
[5]王培章,陳燕玲,高曉寧.地方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科技信息,2009,(2).
[6]宋琪,金青梅.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探索[J].技術與創新管理,2008,29(4).
作者簡介
黃倫寬(1973-),男,漢族,重慶市沙坪壩區委黨校副教授,主要從事法學與行政管理研究。